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展示廣州市花都區山水田園風光、人文歷史、各項建設成就等,花都區政協詩書畫院聯合花都區融媒體中心、花都廣電藝術中心制作“書香政協·半月風雅”欄目,以“歌頌花都”為主題,以區政協詩書畫院成員的詩詞楹聯、書法、美術、攝影作品為載體,以圖文并茂、聲畫互動的形式為廣大市民奉上一份“文化美餐”。本欄目每月逢1日、15日推出,下面請看第18期:《“書香政協·半月風雅”?:春探港頭村》。
《港頭春色》 梁小燕 攝
港頭村簡介
港頭村位于廣州市花都區花東鎮東北部、流溪河畔,村域面積2.83平方公里。該村坐北向南,東南西三面環水,具有典型的珠三角傳統水鄉特色,是古時花都的水陸交通要道。村內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如文孫曾公祠、云門曾公祠、云門別墅等,被譽為“露天的嶺南建筑博物館”。
歷史與文化
港頭村的歷史可追溯至元代以前,由曾氏先祖曾文孫于1358年遷入開基拓展。村內歷代有多人中舉為官,享有“五代連甲科”的美譽。2014年,港頭村被評定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并入選廣東省第一批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港頭村被列入廣州市嶺南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示范村,并成為“嶺南國際建筑師公社”項目的核心區域,致力于打造集文化、生態、產業于一體的鄉村振興典范。
《港頭村》 孫月明 攝
建筑與布局
村內建筑呈現典型的廣府民居“梳式布局”,特色包括鑊耳墻、灰塑、石雕等。現存古巷11條,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近60座,涵蓋祠堂、別墅、書室等多種功能,展現了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
自然與生態
港頭村地形以丘陵和低洼地帶為主,平均海拔20米。村內水系豐富,大坑河、小坑河匯入流溪河,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水鄉景觀。村域內農田、水塘、湖泊交錯,自然資源豐富。
港頭村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建筑和優美的自然環境,成為廣州乃至珠三角地區的重要文化地標和旅游目的地。
《春探港頭村》系列之一 李八一 攝
《春天來了》 馬心歡 攝
港頭村春游
梁慶
流溪河畔百花飛,水繞港頭三面圍。
含翠古村春色早,賞心此處不思歸。
書法 作者:李文雄
《美麗的港頭村》 馬心歡 攝
《鄉村振興之古村新貌》 馬心歡 攝
港頭夕照
羅乃堅
夕照澄塘斂暮塵,古祠鑊耳映彤云。
百年未褪書香氣,十巷門樓墨色新。
書法 作者:陳可堅
《編織春天》 馬心歡 攝
國畫《港頭古村落》 作者:朱田生
文孫曾公祠有懷
賀艷梅
龍舟載月古榕邊,鑊耳聽風六百年。
民德歸淳承祖訓,慎終追遠毓英賢。
書法 作者:林岳恩
《春探港頭村》系列之二 李八一 攝(廣角拍攝效果)
《港頭古村》 周潔萍 攝(廣角拍攝效果)
楹聯作品:
同題:港頭村
梁慶
朝北港頭,百載古村千疊夢;
嶺南院落,八家先祖五登科。
馬二坡
綠繞村莊,祠宅古榕安福地;
街臨陂水,騎樓石徑證僑鄉。
梁綿東
古村育秀,五代精英皆上榜;
后輩仰賢,一村哲士盡增光。
羅乃堅
科甲天連功澤遠;
梓鄉地接福源長。
湯愛芝
遷從化,遷楊荷,遷吉逕,遷港頭,根落花東葉茂,五代連科甲;
慶公祠,慶書室,慶古村,慶勝地,名揚南國顏新,一朝譽網紅。
春探港頭村
梁綿東
福入古祠現大紅,頻來喜氣;
春臨寶地添新綠,盡見生機。
水引流溪,八景迎春留筆墨;
名揚粵海,九安定巷看明清。
注釋:九安,指有九條以安字定名的古巷,港頭村有明清兩代建筑風格。
《春探港頭村》系列之三 李八一 攝
國畫《港頭古村落》 作者:朱田生
來源:花都區政協詩書畫院、花都區融媒體中心、花都廣電藝術中心
統籌、文字:吳隆恩、謝惠瑜
配音:簡雅琪、黃子川
視頻:蔡劍豪、江紹成
編輯:高韻宇
復核:龔耀東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彭天陽
審核: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