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島賽在三亞收官。本文圖片除特殊標注外均由主辦方供圖
又一年,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圓滿落幕。
4月11日,來自全球20支頂尖車隊,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車手們,在經過5天5大賽段、854.64公里賽道的激烈鏖戰后,抵達了終點。
“在中國比賽非常開心,為什么不參加呢?”本屆環島賽第五賽段的冠軍亞歷山大·薩爾比(SALBY Alexander)被問及是否還會再來參加環島賽時如是回答。
“已達到很好的世界級水平”,本屆賽事的國際裁判梁英殷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作為亞洲三大頂級公路自行車賽之一,海南環島賽路線設計獨特,而邀請的隊伍中有不少歐洲頂級賽事中的常客,比賽的觀賞性和競技水平都有看點。
自2006年首屆賽事落地,海南環島賽已舉辦16屆。賽事等級也從最初的洲際2.2級升級至UCI2.Pro級,成為亞洲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頂級公路自行車賽之一。
在首屆環島賽舉辦前,海南曾定下“亞洲頂級、國際一流、每年一屆”的目標。而今,當自貿港建設進入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這場持續了十余年的“騎行之約”,有了全新的敘事內核。
在“世界級賽道”,看見海南之美
本屆賽事共設置5個賽段,起點設在瓊海市,途經萬寧、陵水、保亭、瓊中、五指山、東方、樂東等市縣,最終抵達三亞,總里程854.64公里。
選手們從瓊海田園風景中啟程,穿越“山路十九彎”,征服海南島“脊梁”五指山,在黎苗村寨的鼓點與歡呼中感受民族文化與國際賽事的碰撞,最終沿三亞灣海岸線完成了沖刺。在這場速度與激情的角逐中,海南“山海相擁”的生態畫卷次第展開。
在3月24日舉行的第十六屆環島賽新聞發布會上,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競體處負責人姚旺曾透露,今年比賽路線全面體現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最新成就,充分展示海南環島旅游公路的濱海風光、環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旅游公路的雨林山區生態景色,結合平路、丘陵、山地、濱海等不同特點賽段的競賽要求進行規劃與設計。途經環島旅游公路標志性景觀,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區,將呈現海南最美濱海旅游風光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
桓盛-VONOA-泰山體育洲際隊的賈·路易斯·卡洛斯獲得了第四賽段的綠衫(沖刺積分領先者),他在賽后接受采訪時表示,環島賽對整個車隊而言都是一場重要的比賽。“海南是一個漂亮的島,這里有豐富的地形和風光,有高山、也有平坦的地形。所以能來這里比賽我非常開心。”
亞歷山大·薩爾比在賽后接受采訪。
而獲得收官賽段的冠軍——李寧之星洲際隊的亞歷山大·薩爾比在賽后談及在海南參賽體驗時說:“我非常享受這次比賽——海南的氣候宜人,賽道條件也極其出色,這次體驗很特別。”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賽事巧妙融入了獨特的“海南基因”,讓國際化的競技煥發出別樣的地域魅力。車手們在疾馳中就能領略到原生態的黎鄉苗寨村落風貌,沖線后更可近距離欣賞巧奪天工的黎錦技藝,品嘗地道的三色飯等民族美食。保亭的黎族小姑娘石憶林穿著特制的服飾穿梭在賽道旁,家長表示在了解到賽事會路過家門口后,就提前一星期趕制出了服裝,清晨五點早早起床,為的就是穿上漂亮的黎錦來加油助威。
有意思的是,在比賽期間,車手杜觀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視頻火了。他在名為“大瓜”的賬號中記錄了途中購買補給飲料時,當地店主執意不收錢;以及當他準備重返賽道時,路邊觀眾熱情招呼“吃完飯再走”的經歷。
杜觀在視頻中感慨,通過這次比賽,讓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海南人民的好客與熱情。“正如視頻里,叫我跟他回家吃飯的阿叔一樣,我知道但凡只要我敢跟他回去,他就真敢祭出海南人民‘殺雞待客’的最高禮儀,這與貧富無關,而是世世代代已經刻在當地人民骨子里的好客之情,在此由衷地感謝你們”,他在視頻的結尾如是說道。
騎手們穿行于山海之間,領略海南之美。
可以說,環島賽不僅是一場速度與激情的競技較量,更是世界認識海南、中國的一扇窗口。正如,亞歷山大·薩爾比被問及是否還會再來參加環島賽時所說:“在中國比賽非常開心,為什么不呢?”
通過一場國際賽事,讓來自全球的車手們用車輪丈量海南的山海之美,也讓他們親身體驗感受到“海南溫度”,這正是環島賽超越體育競技的深層價值所在。
一場賽事的進階
當一項賽事能夠傳遞多重想象時,也意味著其已進入成熟發展階段。
從賽事等級變化,可以追溯環島賽的進階歷程。2006年11月首屆賽事舉辦時,環島賽僅為洲際2.2級。
而到了第二屆環島賽,賽事等級由洲際2.2級提高至洲際2.1級。兩年后,在2009年5月12日,海南省文體廳接到了國際自盟公路賽管理委員會致中國自行車協會的專函:國際自行車運動聯盟批準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升級為洲際2.HC級,即洲際頂級賽事。
2019年,環島賽升級為UCI2.Pro(國際自行車聯盟職業系列賽)級賽事,成為海南建設自貿港以來舉辦的首個國際頂級體育賽事。
如今,環島賽已走過16屆,已成為亞洲水平最高、影響力最大的頂級公路自行車賽之一。擔任本屆環島賽的國際裁判梁英殷評價稱,“已達到很好的世界級水平。”
再回看,海南在舉辦首屆環島賽新聞發布會時,曾定下的“亞洲頂級、國際一流”的建設目標,如今來看已全面實現。
賽況激烈。
隨著環島賽進入成熟階段,規模與看點也發生了變化。
例如,參加本屆環島賽的車手們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球20支頂尖車隊。此外,本屆環島賽特別推出了2025海南自行車挑戰賽,活動吸引超1200人次參與。這項賽事與環島賽同期同頻,兼具超高水準競技體驗與非凡騎行樂趣。賽事覆蓋12-65歲全年齡段,設置多類別組別。此外,四大賽段復刻了環島賽經典路段,騎友們可以體驗全封閉的職業賽道和國際級賽事保障。
國際賽事與全民健身間的借力
冬奧冠軍武大靖以業余選手參加了挑戰賽,他在首日比賽結束后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首次參加公路自行車比賽,賽前在海南熱身了4天,騎行過程中覺得賽程很好,并期待以后有機會繼續參加。
年輕時的中國香港“老將”黃毅程。受訪者 供圖
47歲中國香港“老將”黃毅程也參與了本次環島賽,他曾獲2004年環南中國海大中華冠軍。4月13日,他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這是他31歲正式退役之后,再次以車手身份回歸后參加的首個國際賽事,對他而言意義非凡。為了這場比賽,他與隊員們進行了長達數月的訓練,然而就在一個月前,他不幸受傷入院,直到比賽前兩周才出院。
黃毅程坦言,因考慮到身體狀況,其實對是否要堅持參賽有所猶豫,最終他還是上了賽場。“我還是想試一試”,他表示,環島賽中頂級車手眾多,想要獲勝非常不簡單。
因身體狀況,黃毅程未能完成全部賽段的比賽。“我這么老了,還能比賽,你們也能”,他表示,希望他的故事能激勵更多青少年參與騎行這項運動。目前,黃毅程在深圳一家本土車隊擔任隊長,帶領年輕的車手們進行系統性訓練,并傳授多年積累的賽事經驗與策略。他說,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培養更多真正熱愛這項運動的年輕人。
Newtipe-澳騎青年自行車隊的陳賢齊獲得了本次挑戰賽“男子少年組”個人總成績第一名。4月11日,陳賢齊稱,這也是他人生中首個多日賽總冠軍。他表示,騎行賽中隊友間的配合十分關鍵,這份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團隊的“托舉”。
沖過終點線的陳賢齊。受訪者 供圖
陳賢齊說,作為高二學生,他正面臨是否選擇職業自行車道路的人生抉擇,而本次比賽也讓他擁有了與職業車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這也為他未來的職業規劃提供了重要參考。
盡管環島賽已落幕,但海南與“騎行之約”的故事還在繼續。
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騎進海南,這里正在成為全球騎行愛好者的夢想之地。
澎湃新聞了解到,參與挑戰賽的沖擊波-西騎者車隊的五位選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他們最開始接觸騎行的共同原因都是為了減肥,在一次次的比賽中從對手變為隊友,他們期待下次再來到海南比賽。
因騎行之約,相聚海南的故事還在繼續。從今年新設的挑戰賽,不難看出,海南為打造騎行運動生態圈的努力與決心。
此外,更具有深遠意義的是,環島自行車賽正在超越體育賽事的單一維度,成為海南探索實踐“賽事流量—文旅消費—產業升級”價值鏈的路徑。
據人民網報道,在去年環島賽舉行期間,樂東、三亞、萬寧、文昌、海口五站比賽共吸引游客超過20萬人次,直接帶動旅游消費超過1045.45萬元人民幣,間接帶動經濟效益達1568.175萬元人民幣。其中,酒店入住率平均提升30%,餐飲、交通、購物等相關產業也實現了顯著增長。
當一場自行車賽事持續釋放經濟、社會、文化等多重價值時,它便不再僅僅只是一項專業競技賽事,而是實現了向“全球騎行產業生產平臺”的躍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