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美聯社報道,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早些時候暗示,在立陶宛訓練期間失蹤的4名美軍士兵已經死亡,而美國軍方稱尚未證實這些士兵的情況。之后,北約方面改口稱,相關搜救行動仍在進行,還不確定這些士兵的情況。近日北約發言人哈特在社交平臺X上發布聲明澄清:“搜救仍在進行中。我們對(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今天就此事發表的言論所引發的混淆感到遺憾。他所指的是新出現的新聞報道,并不是在確認失蹤人員的情況,目前情況仍不得而知?!?/p>
作為當事方,美國自然不愿意事態如此發展,因此公開表示目前尚未確認這幾名美軍的下落,搜索工作還在繼續。按照美國陸軍的說法,這四名美軍隸屬于美國陸軍第三步兵師第一旅,他們在演習當中乘坐“大力神”裝甲車,突然發現被淹沒在水中。由于美軍的訓練場地距離白俄羅斯邊境只有不到10公里,因此才讓此次事件變得異常敏感。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白俄旗幟鮮明地支持俄羅斯,自此也上了北約的黑名單。近兩年來,北約在白俄邊境部署了大軍,時不時舉行聯合軍演。
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此前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被記者問及四名美軍士兵死亡的情況的時候,特朗普表示自己并不知情,這樣的回答引發了無數美國人的不滿認為他太過冷血,不關心美國士兵。由于出事的事情靠近白俄羅斯,盧卡申科也是剛剛再度登上了白俄羅斯總統的位置,最近一段時間還頻繁的批評美國和西方,這也讓不少人擔心這件事情,最終會不會落到白俄羅斯的頭上,目前白俄羅斯和俄羅斯對該事件保持高度關注,非常的謹慎并沒有做出任何評論。
要想理解事件本身,需要回顧蘇聯解體后的國際局勢,當時的立陶宛曾是蘇聯的一部分,后來由于各種原因轉向西方,不久后加入北約和歐盟,現在的它站在的是對抗俄羅斯的最前線。而白俄羅斯則一直與俄羅斯保持親密關系,是俄羅斯抵御西方的重要防線,同時也是連接中國與俄羅斯的橋梁,在這樣的背景使立陶宛和白俄羅斯的關系變得復雜而微妙。反看美國作為西方的老大哥,它對待俄羅斯的態度也模棱兩可起來,它一邊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另一邊卻又想拉攏俄羅斯制約中國。
特朗普(資料圖)
立陶宛是一個小國,根本就沒有像樣的國防體系,立陶宛加入北約之后,就將安全全部寄托在北約身上,北約有所謂的”第五條款”,也就是所謂的“集體防御”條款,為此立陶宛在對抗俄羅斯的時候是肆無忌憚,因為如果俄羅斯攻擊立陶宛,北約其余的31個成員國都會幫助立陶宛。顯然立陶宛對于北約有著謎之自信,其余的波羅的海國家也是如此,包括最近加入北約的芬蘭和瑞典,也是認為北約可以保護自己,因此都沖到了對抗俄羅斯的第一線。
值得注意的是,4月8日,20名德國士兵作為第45裝甲旅的先鋒部隊,率先抵達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標志著德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首次開始向海外永久派遣軍隊。這不僅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也是德國國防政策的巨大轉變。
早在2023年的12月18日,德國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利烏斯就成功與立陶宛國防部部長簽訂合約,同意德國向立陶宛部署第45裝甲旅。該旅由4800名士兵和200名文職人員組成,裝備44輛“豹”2A7坦克、44輛“美洲豹”步兵戰車和全套醫療、后勤和指揮支援單位。
立陶宛(資料圖)
某種程度上,這也反映出歐洲如今的迷茫與無力。為何會這么講呢?實際上,四名美軍發生意外,對北約來講固然是一場悲劇,不過正常來說,也不至于如此大動干戈,連波蘭都派人前來協助。歸根到底,不過是由于歐洲擔心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就此事發難,進一步否定歐洲,例如宣稱歐洲在一場演習里甚至都不能保證美軍的安全,根本算不上合格的盟友之類的話,從而借此機會退出北約。以特朗普的行事風格,為達目的,他說出任何話都不讓人覺得奇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