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近日了解到,國內羅非魚市場正經歷一場價格“寒冬”。據4月15日最新行情,廣東江門塘頭價已跌至3.7元/斤,海南大規格魚價更是低至4元/斤,較上周暴跌近1元!
更令人憂心的是,有消息稱湛江某加工廠最新收購價僅2.9-3.9元/斤,這已直接擊穿了普遍認為的4元/斤養殖成本線!
↓↓↓視頻版點擊↓↓↓
價格暴跌令養殖戶們陷入困境。湛江雷州的李師傅(化名)直言,按目前3.9元/斤左右的收購價,每賣一噸魚就要虧近2000元,本月已虧損數萬元,嚴重影響家庭生計。而在海南文昌,情況更為嚴峻,有養殖大戶透露,加工廠普遍停收,塘中數十萬斤成品魚恐面臨“爛市”風險,部分養殖戶甚至無奈選擇抽干魚塘止損轉養。
這場市場震蕩的直接導火索,源于近期美國將中國羅非魚關稅大幅提高至150%的政策落地。有大型水產企業負責人指出,這意味著出口美國的魚片終端價將暴漲超六成,導致海外訂單斷崖式下跌。受此沖擊,國內羅非魚加工廠普遍開工不足,珠三角地區不少工廠被迫“做三休四”,海南部分魚片廠甚至已全面停工。
面對前所未有的危機,行業并未坐以待斃。部分養殖戶開始積極尋求自救,嘗試魚蝦混養、轉養其他品種(如紅羅非)等模式,以分散風險。正如茂名一位養殖戶所言,現在只能調整策略,降低羅非魚比例,主攻市場需求更穩定的品種。與此同時,相關行業協會已緊急向國家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呼吁啟動臨時收儲或補貼政策,以緩解產業壓力。
然而,業內專家仍對后市表示擔憂。有觀點認為,隨著6月份新魚集中上市,市場供應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價格恐將繼續下探超兩成,屆時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棄養潮。來自相關部門的數據似乎也在印證這一趨勢:當前羅非魚苗種退單率已高達五成,預示著明年羅非魚產量或將大幅萎縮。
參考來源:水產通、水產前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