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4年乘用車國內銷量2260.8萬輛,同比增長3.1%。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1797萬輛,同比增長23.1%,占比提升9.2個百分點至65.2%。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除韓系品牌銷量微增外,其他四大主要外國品牌(德系、日系、美系、法系)銷量均呈兩位數下降。
多家民營上市車企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營收、凈利潤創下歷史新高。比亞迪無疑是最大贏家,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71.02億元,同比增長29.02%;若以美元計,成功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首次超越特斯拉(977億美元)。凈利潤為402.54億元,同比增長34.00%。
汽車業務是其基本盤,貢獻了79.45%的營收(“手機部件、組裝及其他產品”占比20.54%)。全年銷量同比增長41.26%至427.21萬輛,成為中國汽車市場銷冠、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冠。其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33.2%,同比增長1.3個百分點。
盡管大打“價格戰”,但比亞迪汽車業務毛利率仍提升1.29個百分點至22.3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成功構建起騰勢、方程豹、仰望三大中高端品牌,覆蓋30萬-100萬元級的價格區間,2024年合計賣出19萬輛。另一方面是出海業務快速發展,海外市場單車均價約24.73萬元,毛利率28.87%,較國內業務高出6.56個百分點。
毛利率是評估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民營上市車企中排名第一的是賽力斯,新能源汽車業務毛利率同比大漲16.29個百分點至26.21%,與華為合作的問界品牌無疑是頭號功臣。
去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42.69萬輛,同比增長182.84%。其中,問界新M7奪得新勢力SUV銷量榜首,年交付量近20萬輛;問界M9累計交付15萬輛,連續11個月穩居50萬級以上豪華車銷量榜首。這兩款戰略車型的成功,推動公司新能源汽車平均單車售價同比增長32%至31.7萬元。
若按照汽車業務的凈利潤除以銷量來粗略統計,9家民營上市車企中,有4家處于“賣一輛虧一輛”的狀態,其中,蔚來的單車虧損最大,賣一輛車要虧10.09萬元。有3家車企單車凈利潤超過1萬元。
長城汽車的單車凈利潤約為1.03萬元,同比提升0.46萬元。起售價超過20萬、硬派越野定位的坦克品牌,成為利潤增長重要支柱。今年1月公司新設“長城品牌超豪車BG”,創始人魏建軍親自擔任新品牌的董事長。這也意味著,又一家自主車企將向超豪華市場發起沖擊。
賽力斯的單車盈利也超過1萬元。單車盈利能力最強的是理想汽車,賣一輛車賺1.61萬元。2024年先后推出首款純電MPV車型MEGA、L6以及改款L系列,形成覆蓋25萬-50萬元價格帶的“增程+純電”雙線布局。全年交付量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3.1%至50.05萬輛。
理想是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家盈利的企業,不過去年出現了“增收不增利”,汽車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公司將純電車型的成功轉型視為突破瓶頸的關鍵,今年即將推出的兩款車型i8(六座中大型純電SUV)與i6(大五座純電SUV)表現如何?我們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