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漫春日,西咸新區以花為媒,解鎖“春日經濟”全新魅力,通過“賞花+文旅”、“賞花+農業”等模式打造多元消費場景,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花為媒,打造文商旅體農消費新場景
“媽媽快看!這朵櫻花的花瓣是五瓣的,數學課上老師剛教過我們五邊形的對稱性。”清明假期期間,在漢陽陵“櫻花藝術節”的“櫻花學堂”區域,8歲的樂樂興奮地數著花瓣。這是景區今年創新推出的“櫻花+”教育體驗項目,孩子們可以參與12個跨學科體驗項目,從數學、語文到美術、音樂,全方位感受自然與知識的融合。景區“姍姍的博物館”商店也同步推出文創展品限時折扣,研學手冊、櫻花主題文具等產品銷量顯著增長。
春和景明,春花盛開。新區各地的賞花好去處為春季旅游市場帶來了旺盛人氣。從3月開始,一片片“世外梅源”成為周邊市民賞花新寵,火遍全網的二十八星宿梅苑悄然鋪開三百畝爛漫,梅樹下的星空露營區成為許多家庭的選擇。
(圖片來源:小紅書)
(圖片來源:小紅書)
美好的春夜里,游客通過望遠鏡尋找春季星空中的角宿、亢宿等星官。“古人觀星授時,我們賞花知春,都是與自然的對話。”天文愛好者王先生感嘆。
除了梅花,西咸新區還形成了包括杏花、櫻花、油菜花等在內的特色賞花矩陣,并配套推出40余項春季文商旅體農消費季系列主題活動。清明假期期間,全區累計接待游客60.9萬人次,同比增長17.4%;游客消費達2.31億元,同比增長22.9%,預計“五一”假期還將迎來新一輪客流高峰。
以花為鏈,串起全域優質旅游資源
打造旅游新體驗,西咸新區以“賞花+”為主題,通過整合區內優質旅游資源,推出多條特色賞花線路,為游客提供多元化春季旅游體驗,有效帶動文旅消費升級。
在灃東新城,游客從梅園步行10分鐘即可抵達詩經里小鎮,實現擁抱自然與體驗詩經文化的無縫銜接。涇河新城則將千畝油菜花海與茯茶鎮景區有機結合,推出“賞花+非遺體驗”特色線路,游客賞花之余,可參與茯茶制作、品嘗特色茶點、觀看非遺展演,也可以帶著孩子在油菜花田拍完照后順道去智慧農業園體驗農事樂趣。還有秦漢新城的“櫻花+秦漢文化”體驗項目也在持續升溫。
為了讓游客的賞花體驗更加輕松愉快,西咸新區配套推出多項服務措施,在主要賞花點設置便民服務站,發布“西咸賞花地圖”,優化景區間公交接駁,推出6條精品旅游路線,涵蓋文化溯源、春日踏青、治水興城、茶香研學、親子探樂與夜色煙火主題,展現西咸新區歷史文化、自然風光與現代活力。
“我們通過資源整合和線路設計,讓游客既能賞花觀景,又能深度體驗文化,進而形成完整的消費鏈條。”西咸新區宣傳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以花致富,一朵花帶動鄉村經濟“一條鏈”
賞花熱同樣惠及鄉村經濟。在太平鎮孫家堡村,村民王建民家的杏花小院一到春季就成了網紅打卡點。“到5、6月份杏熟了,游客還要來嘗嘗杏花蜜和杏脯,遇到假期,一天能賣出幾十瓶。”王建民說。
太平堡村是太平紅杏的主產區,有著300多年種植杏樹的歷史。如今,通過打造“杏奶奶”直播效應,西咸新區已將“太平紅杏”的品牌打造成極具特色的農副產品,銷售區域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和“太平紅杏”的品牌知名度。目前太平鎮用杏制作的農產品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太平鎮的“杏花+智慧農業”研學路線也頗受游客青睞。
借著賞花熱潮,西咸新區還在部分文旅主題活動中集中展銷“西咸農XIAN”下的各鎮特色農產品,灃西的草莓、秦漢的櫻桃,都大受歡迎,銷售額超80萬元。
為破解“花開客來花謝客走”的難題,西咸新區著力延伸產業鏈, 灃東梅園將梅花花期與非遺研學結合,涇河新城在油菜花季后種植向日葵打造“四季花海”;秦漢新城則依托二十八星宿文化區,推出全年漢文化體驗活動……這些舉措將生態資源、文化IP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讓“美麗顏值”持續轉化為“經濟價值”,為“春日經濟”提供了可持續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