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良藝 通訊員 丁承和 牙桂秧
“天峨風景好,成群的藍刀魚結伴游弋的畫面讓人震撼。同時,這里治安好,老百姓特別熱情,倍感親切,等‘珍珠李’成熟了我還要再來。”4月6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云榜碼頭,來自四川的游客蔣先生說。
天峨縣地處廣西西北部,是水庫移民重點縣、林業大縣、接邊地區。近年來,天峨縣重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圍繞打造“平安天峨”目標,順應形勢、因地制宜,不斷創新舉措,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平安建設成色更足
天峨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解民憂、守民安上下功夫,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名列廣西前列。
在風險隱患排查化解上,天峨縣切實抓好因矛盾糾紛引發案件的預防治理,形成矛盾糾紛聯調、社會治安聯防、重點問題聯治、服務管理聯抓、基層平安聯創的工作格局。2024年以來,天峨縣排查隱患50余次,排查出重點風險隱患41個,化解風險隱患11個,連續2年命案“零發案”。
同時,天峨縣探索建立跨區域禁毒協作機制,在聯動打擊、管控、防范上下功夫,形成跨區域毒品嚴打整治新格局。截至目前,本地吸販毒案件連續2年“零發生”,連續3年無復吸人員,毒品原植物“零種植”“零產量”。
基層社會治理更加多元
“收到來路不明的鏈接、短信、電話一定不要點擊或接聽。”4月2日,天峨縣向陽鎮燕來村“圍爐話治理”活動現場,天峨政法干警與村“兩委”干部、警務助理、村民代表等圍爐而坐,一壺清茶大家飲,你一言我一語,就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和維護村屯治安展開討論。
2024年以來,天峨縣聚焦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搭建“一張桌子+一壺清茶+N名政法干警、群眾”的“圍爐話治理”平臺,全力以赴聽民聲、訪民意、察民情、排民憂、解民難,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把矛盾化解在群眾身邊。2024年以來,天峨縣收集社情民意、意見建議400余條,化解矛盾糾紛288件,解決群眾問題和困難280余個。
與此同時,天峨縣完善網格職責任務和工作內容,構建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大事小事不出“格”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科學合理劃分網格,實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將全縣劃分為442個網格,實現全縣網格化全覆蓋。每個網格配置1名網格員,網格員由村“兩委”干部等擔任。2024年,網格員調解糾紛430件,調解成功430件,調解“三大糾紛”162起。
服務效果更明顯
“你好,我與印某因土地糾紛始終懷有怨氣,你們能不能上門幫調解一下?”2024年10月28日,天峨縣向陽鎮林譚村納么屯村民孟某將訴求反映到向陽鎮綜治中心。
接到村民孟某反映后,向陽鎮綜治中心組織當地特約調解員參與調解,運用當地方言拉近雙方距離,深入了解原委,找到癥結。
向陽鎮綜治中心工作人員與調解員一同就孟某與印某因土地糾紛造成的損失,向雙方分條析理、點面俱到地分析、解說。在經過一輪擺事實、講道理、釋法律,分析利害關系后,當事雙方均同意作出讓步,握手言和。
有長壽之鄉美譽的天峨縣,居住著壯族、漢族、瑤族、苗族、布依族、毛南族等29個民族。天峨縣以“圍爐話治理”活動為紐帶,打造富有民族團結特色的“石榴籽工作室”,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政法工作深度融合、一體推進,將各村“兩委”干部、網格員、警務助理等力量吸納進基層平安建設隊伍中,努力打造多民族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通過開展“圍爐話治理”活動,天峨縣9個鄉鎮95個行政村(社區)1591個村民小組組建1671人的聯防聯控隊伍,使治理工作延伸至街頭巷尾、田間地頭。2024年以來,“石榴籽工作室”解決群眾訴求300余件,辦結296件,辦結率98.6%,問題在村里基本得到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