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秦嶺失守了!
不知大家最近有沒有被秦嶺失守的消息沖擊朋友圈。
今年外蒙古國的嚴重沙漠化,讓亞歐大地又雙叒刮起了沙塵暴,沙塵暴隨著風向一路向南竟然來到了秦嶺腳下,按照往年的節奏,沙塵暴一般就被秦嶺拒之門外了,但是今年它竟然跨過去了,來到四川盆地。
全國沙塵天氣預報 圖源:谷歌地圖
一般來說,沙塵暴主要懸浮在近地面的低空,秦嶺地區的平均海拔高達1200多米,最高峰太白山的拔仙臺海拔有3771.2米。
太白山 小紅書“Jonas”/攝
低空氣流很難翻越秦嶺,受其阻擋會沿秦嶺向東傳輸。
但是今年秦嶺沒有擋住!!!
秦嶺云海 小紅書“momo”/攝
根據中央氣象臺氣象介紹,一般來說,在一次沙塵天氣形成的前期,通常會出現溫暖的天氣。沙源地干燥的地表被溫暖的天氣充分加熱后,在冷空氣到來的時候,大風就可以把沙源地的沙塵卷起來。
今年的冷空氣過于頻繁,在最近的冷空氣影響我國的寒潮過程開始的時候,前期也是有一個明顯的天氣回暖。
由于高空的偏北風夾帶了來自遙遠北方的沙塵,冷空氣前后形成20-30℃的強烈溫差一次次推高沙塵,使得沙塵暴的高度很高,動輒就3000-4000M,而這個高度超出了秦嶺最高峰的高度,所以它可以越過這一帶的山地,進而影響到四川盆地,云貴高原,進入南方。
沙塵暴下的重慶 小紅書“發現重慶”/攝
01
秦嶺:天下之大阻
秦嶺為“天下之大阻”。
秦嶺是中國中部東西向延伸的巨大山系。陜西境內為秦嶺中段,山體高大,西窄東寬,西段南北寬度約150千米,向東逐漸展寬,東部寬200千米以上。
山體嶺脊海拔2000—2500米,相對高度為1500—2000米,山高坡陡,谷深流急,成為南北交通的一大險阻。
秦嶺地形圖(陜西境內)
氣候變化背景下秦嶺山地植被變化的地形分異效應
加之秦嶺是一個掀升的地塊,北麓為一條大斷層崖,形勢極為雄偉。秦嶺循著斷層上升,而渭河谷地則循斷層下降。
站在西安一帶平原上遠望秦嶺山脈,山嶺自西向東排列十分整齊,崖陡壁峭,巍然突起。
秦嶺華山 圖蟲創意
秦嶺的存在成功抵擋了來自北方的寒潮,讓冬季的南方變得更多濕潤溫暖,同時也為北方阻擋了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吹來的濕潤氣流,減少了夏季的降雨量。
秦嶺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秦嶺北坡相對寒冷干燥、南坡則溫暖濕潤。在水熱條件的影響下,成為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秦嶺 小紅書“跳跳虎”/攝
若只是一條南北分界線,又低估了秦嶺對于中國的作用。它是14億中國人從小到大都銘記于心的中央山脈,它對于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非凡的意義。
02
以秦嶺為軸
山河因褶皺而賦予新的生機
若將中國地圖展開變成個坐標系,那秦嶺一定是位于中軸線。自西承接昆侖,自東銜接大別山(廣義上的秦嶺)。
俯瞰之下,是太白山以高達3771.2米的海拔,阻斷了關中平原與四川盆地,成就了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的天險,也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流傳千古。同時也讓四川盆地成為了難以被戰爭打擾的富庶之地。
太白山 小紅書“Jonas”/攝
山河因群山的褶皺而賦予生機,而褶皺之間凸起的峰巒,更因深厚的歷史人文而聲名遠揚。華山因 “華山論劍” 聞名,“云霧繚繞籠神嬌”盡顯太白山的神奇,驪山千年溫泉不斷,終南山有著“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的廣闊……
上圖 華山 包圖網
下圖 華清池 包圖網
一眾名山,卻在寥寥數語的古詩中,述盡了自秦以來數千年的華夏史。
而文明源于山川,秦嶺的水系同樣以自西向東流淌的姿態,鑄就華夏的千年文化。秦嶺的河流主要分為向北的渭河與南下的漢江,分屬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
秦嶺水系圖
氣候變化背景下秦嶺山地植被變化的地形分異效應
河流的脈絡穿破泥土,最終滋養大地。在古老的傳說中,渭河之畔曾是女媧摶土造人、伏羲畫卦的神圣之地。他們在此開啟了華夏文明的曙光,其智慧與創造如同渭河的滔滔河水,綿延不絕地潤澤著后世子孫。
秦嶺以北:渭河
#八水繞長安#
秦嶺以北,水流湍急,山間所發育的水系在山口匯聚,于關中平原形成澇河、灃河、潏河、滈河、浐河、灞河、涇河等河流,最終一同注入渭河。
渭河 包圖網
渭河,這條承載著厚重歷史的母親河,浩浩蕩蕩地穿過了西安、咸陽這兩座千年古都。西安,十三朝古都,在渭河的見證下,上演了無數興衰榮辱的歷史大劇;咸陽,大秦帝國的都城,曾因渭河的滋養而繁華昌盛,嬴政在此開啟了統一六國的霸業征程。
秦兵馬俑 包圖網
渭河以其磅礴的氣勢,串聯起了這些閃耀在華夏歷史長河中的重要節點,與眾多支流共同形成了“八水繞長安”的獨特格局,孕育出了無比燦爛的華夏文明。
西安 包圖網
秦嶺以南:漢江
#源出陜西寧強縣北之嶓冢山,亦曰東漢水#
而發源于秦嶺南麓的漢江,同樣書寫著非凡的傳奇,他全長1577千米,又稱漢水,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源出陜西寧強縣北之嶓冢山,亦曰東漢水。東流經勉縣為沔水,經褒城納褒河始為漢水。”
漢水在大巴山和秦嶺巴之間東流,出秦、巴山地之后,到達南陽盆地。這里地勢開闊,交通縱橫交錯,北上可直抵三川河谷,往東出便可到達中原腹地,南下便可深入兩湖地區。
漢江流域還孕育了江漢平原和漢中平原這兩片富庶肥沃之地,也就是古代的政權發源地與著名的云夢澤。
漢江 圖源:包圖網
歷史的長河中,大漢王朝在這里崛起,以其雄渾的國力和深遠的影響力,將華夏文明傳播至四方;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于漢江之畔興盛,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絢爛多姿的楚文化。
漢江被城市包圍 圖源:包圖網
眾多政權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共同鑄就了漢江流域輝煌燦爛的歷史。
江河滔滔,不舍晝夜,自西向東奔騰不息,從西北黃土高原下的千年古都,一路奔涌至江南寬闊富庶的平原。
南京 圖源:包圖網
它們在裹挾泥沙的同時,也將沿岸的文化一一吸納。在漢江的舟楫往來之下,儒、道、佛三家思想相互交流、碰撞。
孔子雕像 圖源:包圖網
正因如此,秦嶺早已超脫了單純作為一座“山”來定義,它宛如華夏大地的脊梁,屹立于中國版圖的中央,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中央山脈,更是孕育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起源地,承載著華夏民族最深沉、最久遠的記憶與情感。
03
秦嶺的名山推薦
華山
中國五岳之一,地處陜西省華陰市,主峰海拔2154.9米。華山山脈西高東低,由東峰、西峰、南峰、北峰和中峰組成。《水經?渭水注》記載:“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遠而望之,又若花狀。”
華山由深成侵入巖體的花崗巖構成,山體多光滑巖石,與黃山風貌相似,以險峻著稱。攀登華山,需做好充分準備,備好專業登山裝備,如防滑鞋、安全繩索等。登山路線可選擇經典的 “自古華山一條路”,沿途領略華山奇險風光,也可乘坐索道,節省體力,從不同角度欣賞華山之美。
華山 圖源:包圖網
太白山
位于秦嶺北麓,橫跨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作為中國大陸東部第一高峰,海拔3771.2米,“太白積雪六月天” 為關中八景之一。
太白山因巨大海拔落差,形成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寒帶、高山寒帶五個氣候帶,氣溫多變。這里生物多樣性豐富,是天然物種基因庫,有動物 302 種、鳥類230種、植物1900多種,享有“亞洲天然植物園”“中國天然動物園”美譽。
太白山 小紅書“二姑娘出門有點浪”/攝
翠華山
位于西安市長安區,又名太乙山,以壯觀山崩地質遺跡和靈秀高山草甸 - 冰緣地貌聞名。
山崩地貌形成于西周末期,類型齊全、結構典型,堰塞湖、堰塞壩、崩塌石海等保存完好,造就了太乙觀星、風洞、冰洞等奇特景觀。這里山崩遺跡規模居國內之首,世界第三,單個崩石體積世界第一。
攀登翠華山難度相對較低,適合各年齡段游客。景區內有完善的步道和指示牌,可輕松游覽,欣賞獨特地質景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翠華山 小紅書“田梗女士的快樂日記本”/攝
牛背梁
陜西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位于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北依秦嶺主脊分水嶺與長安區接壤,海拔1000-2802米,最高峰2802米,為秦嶺東段最高峰,是西安和陜南重要水源涵養地,因山脊形似牛背得名。
終南山隧道從其腹部穿過,景區內群山巍峨、峰巒疊嶂,溝谷深邃、峭壁林立,河流清澈、景色壯美。公園將秦嶺造山帶地質景觀與地表自然風光巧妙融合,森林茂密、潭溪清幽。
攀登牛背梁,可沿公園步道前行,欣賞沿途山水美景,呼吸清新空氣,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部分路段較為陡峭,注意安全。
牛背粱 小紅書“羈野宋”/攝
太白山 小紅書“二姑娘出門有點浪”/攝
于萬千生活的細微罅隙間,自然的輪廓悄然浮現。
秦嶺,這大地的脊梁,在中國的版圖上刻下雄渾印記。它以刺破青天的磅礴之勢,憑一己之力,為華夏大地抵御風沙的侵襲,也帶來了很多風景。
然而,無盡的貪婪與欲望,以發展之名,對自然展開無節制的索取,樹林在斧鋸之下折腰,草地在鋤刀下哀鳴,土地在挖掘中終將破碎。
而萬物存在相生相克,天不言而四時而行,地不語而百物生,控制核心問題,遏制傷害,在不遠的未來“青山遠黛,近水含煙”畫面才會再現。
本文由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兩微一網”綜合整理
圖源網絡僅供分享如侵刪
一審:袁佳利
二審:鮑港
三審:張翼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