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網訊(劉敏/文)重點城市新房成交延續止跌回穩態勢。
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3月份監測的30個城市成交規模為1230萬平方米,環比增長79%,同比上升4%。受春節后需求釋放、政策寬松,以及房企促銷推動成交等因素影響,一季度30城累計成交2810萬平方米,同比上漲7%。
3月交易數據的明顯提升,也為樓市向好發展創造了較好的基礎。易居研究院分析認為,各項政策效應積極釋放,包括首付比例下調、房貸利率下降、稅費政策優惠等政策,正實實在在降低購房門檻和購房成本。
另外,從各地售樓處反饋情況看,看房量和簽約量總體較好,部分數據亦會延續到二季度網簽數據中,將促進止跌回穩目標積極見效。
一線城市韌性凸顯
從城市等級來看,整體一線城市韌性強于二三線城市。報告顯示,3月份一線城市環比翻番,同比增長14%,累計同比增長25%,增幅顯著高于二三線。
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得益于新政余溫刺激潛在需求釋放,加之適銷對路樓盤入市,使得整體成交規模仍處于階段性高位。其中,北京、廣州和深圳三個城市均呈現出同環比齊增,僅上海不及去年同期,單月同比微降7%。
相比之下,二三線城市小陽春成色一般,成交量與去年持平,更多是局部復蘇。特別是成都和青島兩個城市,成交量居前且同環比齊增。
成都方面,多個新規項目開盤刺激成交規模穩中有增。青島單月成交82萬平方米,其中黃島、城陽成交均在20萬方左右,貢獻度較高。合肥經歷了前期深度調整后迎來階段性放量,同環比和累計同比增幅均在6成以上。
此外,包括長春、濟南、惠州、東莞、無錫和常州在內的部分城市,雖然3月份環比持增,但同比和累計同比仍為負值,短期內需求疲軟。
對此,易居研究院指出,在止跌回穩過程中,一二線城市政策吸收效應最強。這也意味著基本面不錯的城市,其樓市復蘇動力更強。側面也說明各地要重視城市基本面修復,如優化就業政策、挖掘購房潛力、加快人口導入等。
深圳成都表現搶眼
具體到一季度各個城市的表現,深圳和成都最為搶眼。
根據CRIC監測,一季度深圳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累計同比增長82%。合肥和福州分別增長66%和44%;青島(39%)和昆明(33%)增速超過30%,廈門(29%)和成都(28%)同比增長近三成。
上述城市在經歷調整后,迎來了新一輪筑底反彈周期。這些城市普遍基本面不錯,向新發展動力較強。落戶政策寬松,年輕人導入速度快等因素較好激活了潛在的購房需求。
另外,從交易規模來看,一季度成都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高達360萬平方米。大面積的成交,也帶動了土地市場升溫。特別是進入3月以來,成都“地王”現象頻出,其最高單價已經突破了4萬元/平方米。
根據易居研究院監測,一季度成都純住宅用地共成交18幅。其中有7幅地價超過2萬元/平方米;8幅土地溢價率超過20%,溢價率最高的則超過100%。
上述現象也意味著,部分熱點城市已成為房企投資的重點。對于那些城市能級高、新房銷售市場表現好、未來去化預期強的城市會被優先納入考慮。同時,這些熱點城市率先進入市場回暖的更優階段,也會帶動其他城市加速止跌回穩。
易居研究院認為,一季度各類增量政策進一步增強了入市信心,二季度房地產市場繼續向好發展。近期出臺的住宅項目規范,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購房市場信心和期待。隨著購房需求持續釋放,以及就業領域的支持工作等,都為后續潛力挖掘創造了更好基礎。
克而瑞研究中心預計,4月仍為“銀四”成交旺季,整體供求仍有望延續弱修復態勢。核心一二線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延續高位震蕩行情,未來成交放量程度主要取決于高端住宅供應。廣州、武漢、南京等經歷了前期深度調整,短期內市場有止跌企穩態勢,后續成交有望延續穩中有增的弱復蘇走勢。
文章來源:樂居買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