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小娟
編輯 | 周智宇
汽車行業的變革在朝著更深層的方向駛去。
最近,理想開源了其自研的名為“理想星環OS”的汽車操作系統,成為全球首家將汽車操作系統開源的企業。
選擇開源這一系統,理想的考量是想成為汽車行業智能化下半場的領軍者,就像此前特斯拉引領電動化的上半場一樣。
4月11日,理想CTO謝炎在接受華爾街見聞等采訪時表示,隨著汽車從Smart變成Intelligent系統后,它更需要系統的集中化,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需要解決這些問題。“以前沒有統一的共識,但我認為再往下走可能會出現一些共識,也就是我們說的大家看到同一張地圖。”
理想開源,是想成為這張“地圖”的關鍵主導者,成為新規則的定義者,想打造汽車時代的一個承載生態,這是理想的一盤大棋。
此前,行業判斷,理想的這一操作是想成為“汽車行業的安卓”。謝炎解釋,星環OS和安卓這兩者之間盡管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不是安卓這樣的用戶操作系統,而且其實安卓本身也綁定一些用戶應用,并不是純操作系統。而星環OS是一套圍繞智能駕駛的純粹智慧系統,它可以運行智駕、車控、底盤等很多應用,上面也不會綁定理想的應用。
“星環OS是什么會由它上面運行什么‘應用’來決定。這里的‘應用’并非互聯網行業說的應用程序,而是汽車領域相關的應用,如智能駕駛等。”謝炎表示。
這一表述也明確了理想會開源的部分和不會開源的部分。“相當于機器人內部的一套底層大腦、小腦和神經、免疫系統”的星環OS是會開源的部分,而系統上運行的“應用”,如智駕等,這是不會進行開源的。
根據理想目前的設想,如若行業大規模使用這一套系統,將極大提高行業的效率。
被行業熟知的是,幾年前的芯片荒,讓理想等車企損失上百億。當時,理想還在使用AUTOSAR的操作系統,該系統在行業內占據著絕對主導的地位,如果需要更換短缺的MCU芯片,操作系統和全新芯片的適配、驗證周期一般需要6個月以上。
現在,理想想通過開源自家的操作系統,提高行業系統整體的適配性。就芯片而言,謝炎表示,“在推出理想星環OS的時候,會和比較積極的芯片公司合作,它們的硬件能夠直接適配理想星環OS,那我們能做到直接將操作系統下載到某一塊開發板上并且可以使用。”在其他的軟硬件方面,亦是如此。
開源之后,對于應用者而言,抄理想現成的作業,也將節省大量的前期研發成本,減少“重復造輪子”的工作,顯著提高研發效率,進而讓行業快速達到某一共同節點。
理想董事長李想此前表示,“星環OS能幫助汽車行業每年節省100億-200億元研發資源的重復投入,并打破閉源系統下‘黑盒化’技術壁壘,重構國際供應商技術壟斷格局。”
暢想自然十分美好,但更令行業好奇的是,理想花費大力氣搞出來的操作系統,為什么要對其進行開源?
畢竟,就整個行業來說,這種對操作系統開源的做法也并不常見。行業競爭如此激烈,各家的每一點技術進展,都將成為其從營銷上脫穎而出的關鍵。
并且,不同車企對于系統的開發能力也有差異,理想的“星環OS”如何吸引其他車企,并形成商業化閉環?理想的構思,確實有些理想。
謝炎表示,當下是這一操作系統開源比較合適的時機。
在電動化的上半場,行業的創新多是都是碎片化、分布式。特斯拉則開放了很多專利,因為它認為電動車行業只依靠一家企業的力量推動,發展速度會很慢,需要有更多企業的加入。
如今汽車行業想要實現從Smart System(智能系統)到Intelligent System(智慧系統)的跨越,也是需要行業共同推動,才能走得更穩、更快。由此,理想選擇將自家操作系統開源,是想加速行業駛向智能化的未來,而理想要成為這個過程中的領跑者。
如果接下來星環OS能被更多供應商和車企接受,軟硬件與系統的適配性也能隨之提高,并形成高效循環。
從目前來說,理想希望行業能夠逐步接受星環OS。謝炎表示,“如果有一個Tier 1覺得這個東西挺好,就全盤使用,那也挺好,大家還可以共同花時間來討論。如果只是部分的使用,我認為也是很有價值的。”
以下為華爾街見聞等與理想CTO謝炎的對話(在不影響原意的基礎上,經編輯):
問:是否能用簡單幾句話精煉概括一下“星環OS”?
謝炎:很多人會用“星環OS”類比安卓,但它不是安卓(這樣的用戶操作系統),而是一套智慧系統,它可以運行智駕、車控、底盤等很多應用。星環OS是什么會由它上面運行什么“應用”來決定,指的不是互聯網行業說的應用程序,而是汽車領域相關的應用,如智能駕駛等。
問:理想7月之后就要開源智駕系統,現在很多車企都在研發智駕,再加上有很多第三方供應商(做智駕),理想開源的意義是什么?比如說企業是不是不用研發(智駕),直接用理想的,這個會對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和沖擊,比如說是不是對第三方供應商會有挑戰?
謝炎:智駕和汽車操作系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智駕本身相當于汽車操作系統上的應用,類似于App。行業普遍提到的智駕主要是指智駕算法,包含了端到端、VLM、VLA等。這些智駕算法各家都會根據自己業務需求做開發,通常不會開放,具有定制化屬性。理想智能駕駛也沒有開放。汽車操作系統是底層平臺化系統基礎軟件,可以支持各家不同的智駕。
問:這個系統是誰會用呢?這個整體的模式我認為應該研發之后整體打包銷售給其它友商,出了問題理想來負責,但實際上理想汽車并沒有收費,是不是意味著出現了問題也找不出來?
謝炎: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前也沒有人做過。首先我覺得,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之前“天時”沒到,在上一個階段大家都是碎片化的、分離式的,沒有這些需求,如果要做一個功能只需要找個地方加上去就可以了。
但是隨著汽車從Smart變成Intelligent系統后,它更需要系統的集中化,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今天沒有好的方案,大家就自行解決,但是現在有了更好的方案,大家就都可以用。以前沒有統一的共識,但我認為再往下走可能會出現一些共識,也就是我們說的大家看到同一張地圖。
對于有能力的友商,能夠參考這個系統也是價值。可能會有人認為系統開源對于理想汽車沒有價值,但實際上是有的。如果我們看到一些功能,或者一些解決問題的方向,放到開源代碼中,通過代碼影響其它的車企,大家都向同一個方向走,行業就會向這個方向走。更多的人會看到一個共識,然后慢慢聚焦。
我們并不是希望開源第一天就會被全盤使用,雖然這是我們的最高目標。如果有一個Tier 1覺得這個東西挺好,就全盤使用,那也挺好,我們也非常歡迎,大家還可以共同花時間來討論。如果只是部分的使用,我認為也是很有價值的,這是一張藍圖。
問:“理想星環OS”在商業模式層面有什么思考?是否考慮過回報率?
謝炎:我們不希望通過開源直接獲得回報,我們既不賣汽車操作系統,也不干涉使用者如何使用。我們只希望大家加入進來,自由地使用,自由地貢獻,跟理想在同一個路線上一起前行,這樣我們就能走的夠快,最終實現打造Intelligent智慧系統的愿景。
理想星環OS的商業模式和谷歌不一樣,因為谷歌是一個服務商,他開源后要求安卓商搭載他的服務,并從中獲得商業回報。但理想并不是這樣,我們只希望更快、更好地和供應商、友商一起實現我們的愿景。
記者:是否有具體的模式呢?是否打算提供服務?
謝炎:沒有,我們不從開源直接獲得商業回報。
我覺得開源只是個起點,一個Intelligent System(智慧系統),不管是叫它汽車還是空間機器人,想要再往前走,這里面需要軟件、硬件大量的配合。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開源,然后大家一起往前走,所以這個需要很多人的一起的協同,然后大家能夠看到一張圖,一張未來的藍圖。
安卓當時在智能手機里面其實做到了這樣的事,但在汽車領域具體如何往前走,我們要提供什么樣的功能,大家都有些迷茫。我覺得有了理想星環OS,大家可以在這張“地圖”或者說這套協議中,看到未來的前進方向。大家對前景形成共識以后,就可以毫無顧忌地研發投入,不用擔心硬件投入或軟件投入后沒有人使用,這是開源操作系統很大的價值。
問:開源對于理想汽車有哪些潛在利益什么?
謝炎:要走向未來,有些是需要我們進一步迭代的,有些是需要大家一起配合的,也就是行業需要形成共識。曾經特斯拉就開放了很多專利,因為它認為電動車行業只依靠一家企業的力量推動,發展速度會很慢,需要有更多企業的加入。就像如果沒有安卓,行業的發展就會慢很多。各家企業都自己研發一套系統,各家的規則都不一樣,這就會導致大量的、重復的建設,各種表達、操作、UI(用戶界面)的方式都會不一樣,這也會進一步給用戶帶來麻煩。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真正的開源項目就像是一張地圖或者一份公共協議,大家會在這個地圖上不斷向前走,行業會減少很多重復的建設,提高效率,走得更穩更快。對于理想汽車來說,行業發展加快,我們仍有信心走在最前面。
問:李想在中關村論壇上提到星環OS將幫助汽車行業每年節省100到200億的重復投入,這是怎樣計算出來的?怎樣才能夠給其它廠商帶來一個吸引人的降本預期?
謝炎:不同廠商的視角和需求也不一樣。我們的操作系統具有多重優勢:首先,面對一些行業普遍存在的技術難題,有些廠商往往需要投入上百人、用很多年時間來解決,這占據了它們大量的研發費用和資源。
其次,我們的系統經過了整體的優化,現在可以實現百億級的成本控制,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減少“重復造輪子”的工作,這就能夠節省大量的研發成本,并顯著提高研發效率。此外,開源能夠減少對研發資源的占用,因為適配的硬件更多了,就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也可以降低成本。所以成本的優化是綜合的結果,而不只是由于單一的某個點。
問:理想最希望的是哪個領域的、哪些角色的人加入進來?優先級排名前三的供應商是哪些?例如做電子電氣架構的供應商?
謝炎:歡迎所有的汽車廠商和供應商一起來使用,一起來添磚加瓦。(行業里)有些我們共同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說實時性、安全性。理想星環OS用的人越多,成本越低,所以沒有排名,甚至歡迎非汽車領域的企業來使用。
問:沒有排名,有優先級嗎?
謝炎:沒有優先級。理想星環OS是一套覆蓋面很全、很大的汽車操作系統,涉及到通用計算、AI計算,涉及到以太網、硬件抽象層等,往上的包含多媒體、攝像頭等,都會有關系的。并不是說我們需要所有的模塊都是全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靈活選擇,也能夠很好的工作。
問:目前自研汽車操作系統的企業有幾家?理想宣布開源之后有沒有其他的企業聯系,行業接受度如何?
謝炎:現在行業要么使用供應商方案,要么自研,所以有幾家自研汽車操作系統的企業。我們宣布開源之后,行業關注度很高,但是沒有公布細節,很多人想知道細節。隨著我們把白皮書和代碼放出來,大家看到實際的系統和說明后,會真正開發和使用起來,那時候才能知道行業接受度。
同時大家也關心開源的方式,使用理想星環OS會不會被控制等問題。我們會用寬松型的Apache License(注:由Apache軟件基金會發布的自由軟件許可證),作為行業貢獻者,理想會把代碼和技術文檔開源,不通過開源收取費用,不干涉代碼的使用方式,也不控制使用者的數據。DeepSeek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開放出來權重,使用者去部署服務,不需要交任何費用,也不干涉和控制使用者,我們也會一樣。
問:如果一家車企把理想星環OS導入他們的平臺和車型,他們都需要做什么?理想能不能給出一些具體的指導?
謝炎:這是我們要做好的。第一,我們會有白皮書,有技術文檔;第二,我們在推出理想星環OS的時候,會和比較積極的芯片公司合作,它們的硬件能夠直接適配理想星環OS,那我們能做到直接將操作系統下載到某一塊開發板上并且可以使用。
問:理想會有客服團隊提供支持嗎?
謝炎:我們不會有客服團隊,我們是做社區模式。我們不搶任何人的飯碗,Tier 1可以選擇使用理想星環OS構建自己的系統,并服務他們的客戶。我們不會通過開源理想星環OS收取費用。
問:現有的開源操作系統沒有被行業廣泛使用,您覺得原因是什么?理想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謝炎:現在行業中沒有理想星環OS這樣能覆蓋車控、智駕的完整汽車操作系統。
問:其他行業也有開源操作系統,但大家不怎么使用。
謝炎:因為其他行業的系統并不一定適合智能汽車,直接拿來并不一定就是好用的。
問:不好用的原因是什么?
謝炎:有兩個原因。第一,系統本身沒有解決核心問題,有的開源項目只是重復造輪子,沒有解決太多問題,沒有創造價值。第二,系統可能已經過時了,沒有去面向未來地解決問題。我們在解決自己的問題的同時,看到了一些未來的問題。操作系統開源不是一錘子買賣,開源只是起點,我們希望能和行業共同解決很多問題,一起走得更快更遠。
問:理想何時決定把操作系統開源?剛才您提到,理想意識到這個系統很復雜,靠理想一家企業很難把它做好,是第一天做這個系統就這么認為,還是做著做著遇到了哪些特別難解決的問題,意識到需要和行業共建。
謝炎:我澄清一下,理想星環OS并不是不好用,而是現在做得不錯,它是好用的,好用才有價值,這是開源理想星環OS的前提,否則我們不會開源出來丟人現眼。我們看到未來還有更多機會,從Smart“智能”系統到Intelligent“智慧”系統,隨著AI的發展,我們有更大的空間,更大的變革需求,這是我們開源,并和供應商、車企以及其他領域的企業一起邁向未來的目的。
謝炎:我們從第一天做理想星環OS的時候就在討論,如果做得好是不是能夠開源。對于工程師來說,做得好的東西就會希望獲得更多認可,當然,這是技術層面的想法,無關商業。這早期粗略的想法,只是停留在嘴邊,但后來我們越來越知道汽車操作系統下一個階段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也覺得行業需要這樣的操作系統。因此我們開源了理想星環OS,一方面希望獲得大家的認可,一方面希望幫助行業,讓大家共同看到并實現下一階段的愿景。
問:開源這個事好比班里有好學生和差學生,好學生把自己的作業給差學生抄。從商業的基本邏輯來說,這么好的東西如果自己用,對于理想汽車增強競爭力更好,為什么讓其他人來抄?這些差學生來抄的過程中,他們能對好學生的學習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很多差學生可能一直選擇抄下去,這個過程中對星環OS有哪些反哺作用?
謝炎:汽車操作系統是個很復雜的概念,包含車控、智能駕駛、整車通信系統,并且系統上面連接各種各樣的應用,系統下面的硬件連接各種供應商,靠理想一家企業做起來很慢。如果行業要邁向下一個時代,實現從Smart System(智能系統)到Intelligent System(智慧系統)的跨越,實現未來的藍圖,就需要把系統開源,讓更多人加入,我們才可能走得更好、更穩、更快。
比如我們跟某個芯片企業說,為了更好的安全性需要在ECU(控制器)上加一個IP(intellectual property 設計專利),如果我們沒有把系統開源,那芯片企業就不愿意做。只有把系統開放出來,芯片企業才認為這個改動不僅能讓理想用到,其他廠商也可以用到,所以芯片企業更愿意去做這件事情。
我個人認為技術沒有絕對的領先,沒有絕對的護城河,即使我們一直是閉源,別人也會做出一套汽車操作系統出來,比如IOS一直是閉源,但谷歌很快就做出安卓并開放了。我以前做很多移動操作系統,我發現技術很難長期領先,特別是底層技術,所以只有不斷地往前跑。我們希望能夠跟志同道合的人更快速地往前跑,跑得越快越有價值。
問:所以要爭取更多的供應商加入?
謝炎:供應商還有車企。使用理想星環OS的車企越多,供應商越會積極擁抱。在手機行業,這個故事就在上演,比如說安卓發布以后,很多手機廠商在使用,那么包括高通在內的硬件廠商就在積極擁抱,這就是同頻共振了。操作系統就像一個協議,就像大家遵照世貿協議進行交易,越多的人加入,(操作系統)發展得越快。
大家可以在這套協議上看到未來的前進方向,就像是看著一張共同的地圖在向前走。
問:如果星環OS最終要做一個超級AI agent,意味著產品的形態會由一個超級AI agent來操控,也就是會由算法或者軟件來操控,包括車機、智駕、電池。那這個超級AI agent最底層的邏輯是什么?我們看到近幾年有很多安全事故,我們如何把便利性和安全性做到一個平衡,在最底層的系統上去避免這些?
謝炎:要說明一下,我們看到的是汽車里面有很多agent(智能體)。智能會變得更為主導,但是理想星環OS并不是agent,而是服務這些agent,這些agent運行在理想星環OS上。
關于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平衡,一方面是應用層要解決的,也就是agent本身。比如自動駕駛是個agent,像一個駕駛員一樣,安全的問題自動駕駛要解決,底層系統也是要去解決的。比如端到端的安全、實時性,即使自動駕駛系統已經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策,但是從它做出決策到做出轉向、剎車或者某種動作之間,如果時延很長或不確定的,也會造成安全問題,這方面我們是希望通過操作系統去解決的,希望讓這些任務的銜接、調度和通訊的時延是能夠更確定的、更短的,所以操作系統不是agent本身。
問:表現出來的是不是車本身就是一個超級AI agent?還是在車里面集合了很多?
謝炎:這其實涉及到了一個更大的話題,就是“未來車是什么樣的”。李想也提到過,我們認為未來的車里面會有很多agent。比如你會有一個司機,還有一個負責娛樂、對話、查找信息、調整底盤、控制座椅、控制溫度的管家,這些可能都是一個個agent。
問:理想作為一家車企,其他車企選擇使用理想星環OS是相對敏感的事情,所以如果角色互換,理想要去選擇一個開源的汽車操作系統,會看哪些東西?
謝炎:在開源模式上,我們考慮到自己作為一家車企,如果有個特別好用的東西,在什么情況下我會愿意用?我覺得條件有三個:
第一,它能夠解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能夠看到同樣的愿景或者未來,這是第一源動力。
第二,有沒有自主權。假如說我們使用別的汽車操作系統是黑盒交付的,我們看不到任何代碼,那就無法修改。即使我們不一定需要修改,但代碼和解決方案也必須是開放的、透明的。
第三,考慮商業使用是否會有掣肘。比如有一些開源項目僅可以作為學習使用,如果用于商業、必須付費,我覺得這不是真的開源。所以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做了考慮,我們不希望收費,也不希望限制任何人使用。
問:理想汽車之前推出針對智駕的“Li OS”,“星環OS”也包含了智駕,所以這是整合到一起了嗎?有一個概念上的區分?
謝炎:“Li OS”是一套智駕的中間件,他屬于專門應用于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應用系統,所以我們并不會開放這一部分。它屬于應用層,應用層的內容大家都有自己的考量,是屬于自己的商業利益,是和系統層解耦的。
問:如果一家芯片廠商參考“星環OS”定制開發了一塊芯片,關鍵參數需要滿足哪些要求?“星環OS”在定制芯片上的應用過程中會比其它的通用芯片有什么優勢嗎?
謝炎:首先,車內不是只有一塊或者一種芯片,智駕系統、車控系統等需要多種芯片,比如英偉達的、ARM的、TriCore的等等,架構并不一樣。同時也可能有多個系統,比如多個域控需要用以太網等通訊組件鏈接在一起。所以我們面向的不是一個芯片,而是一組芯片。
其次,比如某一個控制器MCU(微控制器)廠商適配星環OS,這就意味著可能比使用其它家的軟件會更節省資源。系統的軟件和硬件作為一個整體,能夠解決一些安全性、性能和效率上的問題,性能更高,安全性更好。
最后,作為一個開源系統,芯片廠商可以在研發芯片的時候就開始為軟件移植做準備,這會大幅提高研發效率,縮短芯片的上車時間。
問:開源的范圍包含了芯片的部分,請問具體指什么?是底軟還是其它的?
謝炎:操作系統的平臺是硬件平臺,硬件平臺中最核心的就是芯片的架構。在圖中呈現的是指這些芯片是我們當下可以使用的芯片,當然也代表我們歡迎更多的芯片廠商合作,加入這個開源社區,大家一起適配這套系統。
記者:星環OS的深度到什么程度,會涉及芯片的底軟嗎?
謝炎:芯片的底軟范圍比較廣,比如kernel(內核)我們會涉及到。但具體到驅動和外設,還是由廠家提供。
問:是否能展開介紹一下快速適配是如何實現的?和一些操作系統的廠家溝通,他們會發現做得越深越難以快速適配,因為大部分操作系統是基于某一定制芯片或某個特定的主流產品開發的。
謝炎:快速適配在這個語境下是指能夠快速部署到車型產品上。舉例一個實際情況,當年理想汽車缺少一款芯片,要切換應用另一款芯片,芯片廠商提出用半年的時間提供一個可以使用的系統,這個時間比較長。理想星環OS可以實現快速適配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開源后利用理想星環OS所提供的完整工具鏈,車企與芯片廠商可以快速協同工作,不需要依賴別人。
第二,“星環OS”系統本身解耦性很好。之前我們使用別的汽車操作系統時,在適配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時間用于系統層和應用層各種適配上。如果應用層和系統層之間有比較好的解耦層,也叫硬件抽象層,那么在改系統的過程中就不需要改硬件,不需要觸及應用層,會減少大量的開發和測試工作。
第三,理想星環OS擁有好用的工具鏈。以前傳統的工具鏈信息并不完整,相對于其他行業,汽車端的工具鏈發展比較慢;在移動互聯網和服務器云端領域,工具會更現代一些,因此我們引入大量的技術推動迭代速度提升。
問:汽車行業在很長時間內可能更習慣項目制或閉源,這次理想汽車開源對行業來說意義很大。在推動星環OS開源和生態建設的過程中,能預想到的比較大的挑戰是什么?有什么應對舉措嗎?
謝炎:挑戰就是,我們的系統如何能夠被大家接受并且應用,對我們來說這是唯一的衡量方式。越多的人能加入進來,既說明系統做對了,也說明開源的方式對了。
實現這個目標是不容易的,前面也有媒體提到“之前沒人做”,除了確實做起來比較難,也存在“天時”的問題。一件新事物出來,都存在一些變化的契機。比如汽車行業沒有變化的話,大家也都不會改變,使用以前的東西就夠了,汽車行業就停留在油車時代,或者簡單的智能化、網聯化時代,只需要滿足讓用戶能聯網聽音樂這種需求的話,那就不需要變化什么了。
問:對于開源社區,其實汽車行業相對有些陌生,但理想星環OS這個開源項目的話他的治理架構是怎么樣的?
謝炎:治理架構和常規的開源社區是一樣的:我們設想的是有一個committee(委員會),活躍成員加入共同制定版本,共同貢獻;有一些maintainer(維護者)負責審核代碼,確保每個版本都是可用的。雖然汽車行業對開源比較陌生,但是我相信汽車行業的工程師其實很多也是軟件工程師、硬件工程師,對開源這件事情并不陌生。
問:理想星環OS后續上車的節奏是什么?過去的車型可以通過OTA完成一部分技術升級嗎?
謝炎:我們接下來發布的車型都會搭載理想星環OS,有一些組件在之前的車型上已經得到使用。因為理想星環OS不只涉及單個硬件,作為一套系統,它涉及到很多控制器,所以有些技術是可以被單獨使用的。過去的車型會通過OTA升級一些可以使用的技術。
問:對用戶而言,受益點在哪?
謝炎:星環OS是一套底層的系統,并不直接服務于用戶,可能和安卓類比不合適,因為安卓、Windows是用戶操作系統。如果我們把汽車比喻成一個機器人,那么星環OS這套系統相當于一個機器人內部的一套底層大腦、小腦和神經網絡系統。它不直接對你做出服務貢獻,而是服務那些底層所支撐的能力。
再直接一點,大家能感受到理想汽車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從智駕到座艙,系統也變得更智能,那么接下來迭代會更快。如果一套系統比較好的話,硬件的升級也變得更容易。比如用戶買一臺車,希望用十年,但今天的技術發展這么快,會擔心過幾年這個車是不是哪里會跟不上。那如果操作系統足夠好,不僅軟件能更新,未來可能硬件也能更新。要達到這種目的,底層是需要做一些創新的,所以我們在支撐這些迭代速度、安全性和效率。
問:有沒有跟其他廠商去簽某種有限的協議,比如不能在當前系統上做太多的修改?
謝炎:我們不會阻止使用者做任何修改。就像DeepSeek,也沒有限制任何的修改。往前走的空間很大,我們做產品要實事求是,如果做得不好且是我們的問題,那我們就要改,如果不是我們的問題,慢慢的也會被澄清。
問:如果從3-5年這個視野來看,理想希望星環OS能達到什么樣的階段?有什么樣的目標?
謝炎:我們當然是希望星環OS能被更多供應商和車企接受,越多越好。關于目標,內部有一些技術上的目標會逐步釋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