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5日),在正在四川成都舉行的2025中國(成都)演出交易會上,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了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多項數據及相關報告。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票務信息采集平臺數據監測和測算,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收入796.29億元,與上年同比增長7.61%。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億元,其他收入216.75億元。
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2024年全國演出市場精品引領,需求驅動明顯,呈現整體上行態勢
演出企業不斷優化產業鏈布局、拓展市場渠道,提升演出項目市場影響力和經濟效益。
其中,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音樂劇是頗受關注的亮點。《大江東去》《揚名立萬》《蝶變》等本土原創音樂劇凸顯國內音樂劇創作主題的多元發展;話劇領域《蘇堤春曉》《溫暖的味道》《永定門里》、舞劇領域《趙氏孤兒》《天下大足》《天工開物》、戲曲領域《百年首鋼》《白蛇傳》《長信宮燈》、兒童劇領域《長安在哪里》《甲骨文學校》《詩詞情景劇——詩國神游篇》、旅游演藝領域《赳赳大秦》《海上有青島》等等在探索全新故事形態和講述視角的同時,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提升舞臺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舞臺藝術審美的"雙向奔赴"。
二、優質演出產品地區供給差異持續縮小,大型演出在全國分布更趨均衡
2024年,演出市場延續下沉趨勢,交通便利的優勢使得演出項目輻射力增強,中心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演出市場取得長足發展。
在大型演唱會方面,2024年共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180座城市,多個省市票房均較2023年出現明顯增長。
2024年,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觀演率仍保持在60%以上,除演出票房收入外,直接帶動觀眾綜合消費超過2000億元。
三、行業協同創新催生更多產業聯動,促消費作用凸顯
2024年全國小劇場、演藝新空間演出首次突破20萬場,與2023年同比增長13.21%,占演出總場次的45%。
演藝新空間被更多需要用內容形成文化氛圍和消費場景的城市空間、商業地產、購物中心等看重,成為盤活城市空間,推進城市更新的優先選擇之一。
演出企業"破圈"的同時,越來越多的跨領域企業"入圈",演出成為各類品牌撬動年輕人群體的關鍵之一。
四、 新技術、新媒介托舉,演出產品形態創新富有成效
線上演播、虛擬演出等業態持續擴容,2024年協會重點監測的4家網絡平臺在線演出項目達到了4061個,線上演出場次8779場,總觀看人數超過67億人次。
虛擬偶像演出、AI交互技術應用成為新增長點。
演出正從傳統的鏡框式舞臺轉向全域覆蓋的體驗場域。
五、舞臺藝術出海,拓展文化交流維度
演出產品 "走出去",推動中華文化形成更加高效且有影響力的國際傳播。
2024年,舞劇《詠春》"破圈出海",在倫敦、巴黎以及港澳地區演出28場,觀眾合計3.5萬人次。其中,在英國連續演出9天12場,創下中國舞劇在歐洲商演時間最長、場次最多紀錄。12場商演平均上座率達80%,在巴黎會議宮連續上演4場,平均上座率超90%,實現口碑票房雙豐收。雜技芭蕾《天鵝湖》2024年在英國倫敦連續上演13場,平均上座率超90%。
國內文藝表演團體積極與海外知名文化機構、藝術團體開展深度合作,共同舉辦文化節、藝術展覽、文藝演出等。利用線上平臺,開展跨國界的文化交流研討,邀請海外學者、藝術家參與思想碰撞,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價值,拓展文化"出海"的交流維度。
2025中國(成都)演出交易會將舉辦主論壇、第八屆劇場大會、音樂演出市場發展論壇、新業態+新消費專題論壇、藝術+科技主題論壇以及優選潛力新作創投會等活動,并設劇場新空間展區、演藝技術與裝備展區,以及首次針對大型營業性演出設置的展區。
(總臺央視記者 王倩 邵舒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