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和馬蜂窩聯合發布《一路繁花,向美而生——中國賞花游報告2025》,以下是報告主要內容
“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行香子·樹繞村莊》)。賞花游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也是現代時尚。春暖花開,草長鶯飛,踏青賞花成為大眾出行的重要選項,帶動“春日經濟”持續升溫。
本報告基于中國旅游研究院課題組的專題調查、馬蜂窩平臺數據等多維度數據源,深入剖析賞花游的熱點、特點與趨勢,遴選全年賞花游“十二花魁”和“十大賞花目的地”。研究發現,賞花出游熱度高、玩法多,形成了眾多新業態和多樣化目的地,提供給游客積極情緒價值,市場潛力巨大。
立春之后,伴隨櫻花、油菜花、桃花、杜鵑花等“頂流”花種陸續登場,由南及北,一路繁花,帶動“賞花+體育”“賞花+旅拍”“賞花+特色住宿”“賞花+美食”“賞花+夜游”“賞花+文創”等新玩法不斷破圈。“追花之旅”正在成為文旅綠色經濟的生動實踐,各類市場主體的參與更推動賞花游“顏值”變“產值”,深度賦能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01
優良傳統,當下時尚
我國有關賞花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和《楚辭》。《詩經·周南·桃夭》全篇以桃花為引子,將女子比作盛開的桃花,賦予花卉深刻的象征意義。
在《楚辭·九歌》中,則記載了古人逢重大節慶以花飾身的習俗,或插于頭上,或佩于胸前,或系于腰間,裝點其身,載歌載舞,表達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
賞花習俗到了唐宋達到了鼎盛,每逢花朝節(農歷二月初二、十二或十五)、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等節日,民眾常結伴踏青賞花,還會點亮燈籠,穿行于花海之間,祈愿豐收和吉祥,此外還衍生了簪花、戴花等習俗。賞花從早期宮廷貴族、文人雅士的娛樂與社交活動,逐漸發展成為廣大民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下,節日期間各地插花、簪花、裝飾花燈、放花神燈等豐富多彩的民間風俗仍在盛行,同時和旅游休閑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時代賞花文化。
專項調研顯示,年內已經參加和計劃參加賞花的受訪者占96.2%,親近自然、欣賞花卉、放松身心是賞花出游的主要目的。賞花文化歷經千年風雨不斷演變和發展,不變的是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和自然相依共生的生活哲學。
02
四季有時,花開有序
植物開花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植物自身的生理特性(如遺傳因素、營養積累)是開花的基礎,環境因素(如光照、溫度、水分)是開花的重要調控因素,人為干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開花時間和開花質量。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地貌多樣,存在同一種花在不同緯度、不同地貌環境下花期不同的情形。唐代詩人白居易就有“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著名詩句。
根據中國氣象局信息,今年3月全國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6℃,呈“東高西低”分布,截至4月1日,春季的最北端已經抵達河北北部、山西南部、陜西中部一帶。華東、華南多地出現花季提前的情況,北京的春季花粉高峰期較去年提前了4至7天,天津春季花期較常年提前2至3天。
03
老少咸宜,各有所愛
賞花游受眾面廣,不分年齡性別職業,已成為廣大民眾春夏休閑消費的重要選擇。專項調研數據顯示,賞花游具備較高的吸引力和參與度,九成以上消費者對這一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參與態度,其中31-40歲的受訪者賞花出游熱情最高(占43.8%),19-30歲的受訪者次之,占比為38.9%,是賞花游市場的主力軍。剛過去的清明節小長假調研結果顯示,86.7%游客參與了賞花,并體驗了不同的賞花新玩法。
04
由近及遠,出游頻次高
雖然在本地賞花仍受大眾歡迎,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前往周邊地區、國內其他地區乃至境外進行賞花游。專項調研數據顯示,受訪者選擇周邊城市鄉村花海賞花的占比最高(占比37.9%),其次是國內知名賞花勝地(占比33.2%),再次是本地城市的公園或植物園(占比24.8%),選擇出境賞花的占比為4.1%。
這表明,賞花游不再局限于本地城市公園和周邊地區,國內知名賞花地已在逐步升溫,出境賞花游也開始受到關注,熱門花卉已經成為居民出游的重要吸引物,賞花游正在形成潛力巨大的旅游市場增量。在出游頻次方面,69.4%的受訪者每年參與1至2次賞花游,23.7%的人參與3至4次,另有3.9%的高頻游客一年賞花游達4次以上,顯示出賞花游的廣泛參與度和巨大市場潛力。
05
親友同行,療愈身心
賞花游主要以家庭、朋友和同事結伴的形式進行,社交屬性強,是升華親情、友情的好途徑。專項調研數據顯示,選擇與朋友同行的受訪者占比為33.2%,與家人同行占27.6%,與同事結伴出行占27.4%,獨自出行的占10.1%。在共同賞花的過程中,不僅家庭、朋友與同事能夠共享自然美景,還有多重積極效應。
52.3%的受訪者表示賞花游有助于身心療愈,37.3%的人認為其拓展了社交圈,35.9%的參與者表示有效緩解了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壓力。特定的芳香氣味可以緩解抑郁、焦慮、惱怒情緒,促進身心健康,早已為醫學所證實。
在民間,還流傳著“常在花間走,活過九十九”的說法。賞花游的療愈身心價值日益受到市場主體關注,近年來國內多地已經推出專門的療愈花園,3月28日開幕的2025年第五屆南寧(南湖公園)花境大賽也以“療愈花園”為主題。
06
玩法多樣,“顏值”變“產值”
各地通過“賞花+”模式不斷延伸產業鏈,形成了多樣化的玩法和創新業態。“賞花+體育”在春季最為突出,如貴陽貴安舉辦女子櫻花馬拉松,云南羅平花海舉辦山地自行車賽,武漢舉辦馬拉松賽及水上櫻花節等。
“賞花+旅拍”受年輕群體偏愛,如河南洛陽漢服牡丹旅拍、湖北武漢櫻花新中式旅拍、新疆伊犁薰衣草花海旅拍等,將賞花與傳統服飾攝影有機結合。“賞花+特色住宿”正在興起,如江西婺源花海中的野奢民宿、浙江杭州的銅鑒湖花海露營、云南羅平的油菜花花海小木屋等,頗受游客青睞。
“賞花+美食”也是當下流行的賞花新玩法,如西藏林芝“春分桃夭宴”、四川崇州“油菜花花田火鍋”、北京玉淵潭櫻花冰激凌等,為賞花游平添了幾分煙火氣。“賞花+夜游”模式將賞花游帶入了夜經濟,如武漢櫻花主題輪船夜游觀光、無錫黿頭渚太湖櫻花水上夜游、重慶紅嶺溪谷郁金香花海“燈會”等。
此外,“賞花+文創”“賞花+節慶”“賞花+交通”等新玩法不斷涌現,帶熱全年賞花經濟。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自今年3月以來,鮮切花的日均交易量已超過600萬枝。“追花之旅”正在成為文旅融合的生動實踐,各類市場主體的參與推動賞花游“顏值”變“產值”。
07
賞花游“十二花魁”
隨著賞花經濟蓬勃發展,涌現出一批兼具觀賞價值與文化特色的熱門賞花游花卉品種。數據顯示,櫻花、油菜花、桃花、杏花、梨花、海棠花、杜鵑花等春季賞花游 “頂流”品種,連同牡丹、梅花、郁金香、薰衣草、荷花等其他季節花卉成為國人賞花游的“十二花魁”。
08
十大賞花旅游目的地
隨著人們賞花游距離的擴大,賞花目的地日益呈現多元化發展,覆蓋全國各地。除了武漢東湖櫻花、婺源篁嶺油菜花等經典賞花地之外,還涌現出一些新興的賞花打卡地,如新疆伊犁吐爾根杏花溝和西藏林芝桃花溝等,賞花旅游目的地更加豐富與多樣。
課題組綜合專項調研數據及馬蜂窩平臺數據,遴選出十大賞花旅游目的地,具體為:杭州·西湖(荷花、梅花)、太子灣公園(郁金香);武漢·東湖、武漢大學(櫻花);上饒·婺源江嶺、篁嶺(油菜花);貴安·萬畝櫻花園(櫻花);曲靖·羅平(油菜花);洛陽·王城公園、國家牡丹園(牡丹);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四季花卉);林芝·桃花溝(桃花);伊犁·吐爾根杏花溝(杏花);天津·五大道(海棠花)。
09
強參與、優服務、重傳播
推動賞花經濟新發展
在賞花游火熱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拍照即結束”的淺層體驗以及產業聯動不足問題制約了賞花經濟發展。
賞花經濟尚處于市場導入階段,賞花活動缺乏互動性、文化性或知識性的深度沉浸參與,游客獲得感不強。景區游客擁擠、消費場景單一、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也影響了游客的體驗和滿意度。
需要在洞察游客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賞花游產品和線路設計,融合本地文化與地域特色,打造主題鮮明、品牌突出、互動性強的賞花節慶及活動,延伸產業鏈,增強賞花目的地吸引力。
可通過反季栽培(如北京植物園冬季牡丹展)、燈光造景(如夜間賞櫻)等來突破自然花期限制,通過建設花卉主題酒店(參考法國普羅旺斯薰衣草莊園民宿)、花卉療愈中心(參考荷蘭庫肯霍夫花園SPA)來打造“住花間、食花宴、沐花浴”的沉浸式閉環體驗,還可配套建設賞花游交通專線(參考我國北京S2線“開往春天的列車”、臺灣省阿里山櫻花蒸汽火車以及日本“櫻花前線”專列),提升游客出行體驗。
“游客找不到花、景區等不到客”的資源錯配問題突出。調研顯示,在不打算參與賞花游的受訪者中,信息不對稱問題尤為突出:52.3%的受訪者表示因“不了解觀賞時間”而未參與,38.6%則因“不了解觀賞活動”而放棄。
這兩個因素的占比顯著高于諸如“時間受限”(22.7%)、“擔心人多”(13.6%)、“花粉過敏”(9.1%)和“缺乏同伴”(2.3%)等因素。賞花目的地普遍缺乏專業導覽服務和解說系統(如AR掃碼識花),游客對花卉品種、文化象征等關鍵信息了解不足,難以產生情感連接。
同時,也存在過度依賴網紅濾鏡的營銷手法,使得宣傳中的“花海”景觀與實際體驗差距較大,直接影響了游客的滿意度。可通過整合氣象、目的地等多維數據,構建全花卉游動態數據信息,加強花訊推送,研發全季出行賞花產品,提升用戶轉化率與植物資源利用率。
賞花游表現出較強的季節性,游客集中在春季出行。一方面受固有文化認知的影響,消費者普遍將“賞花”與“春游”畫上等號,缺乏對其他季節賞花的聯想。另一方面,受自然花期及冬春季節更替影響,游客大多集中在春季出游賞花。
調查數據顯示,有高達57.7%的游客選擇在春季開展賞花游,遠超夏季(29.8%)、秋季(10.8%)和冬季(1.7%)的總和。百度搜索指數顯示,雖然荷花和梅花在夏季和冬季熱度上升,但總體關注度仍不及春季櫻花。
在賞花目的地的選擇上,游客更傾向于春季花卉知名的景區,如武漢東湖櫻花園、婺源篁嶺萬畝梯田等。同屬油菜花觀賞地,青海門源因花開在盛夏,其熱度明顯低于春季的婺源篁嶺。需要在產品創新、宣傳創意、跨區域資源整合等方面綜合施策,設計貫穿全年的賞花旅游產品包。
本文轉自:中國旅游研究院
(中國旅游研究院為國際山地旅游聯盟會員)
本文由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兩微一網”綜合整理
圖源網絡僅供分享如侵刪
一審:袁佳利
二審:鮑港
三審:張翼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