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世界杯第二個比賽日,國乒主力悉數上場,線上線下關于乒乓球的討論熱度空前。其中,“鷹眼系統”在世界杯的首秀,也讓臺上臺下都倍感驚奇。
其實,鷹眼系統大家并不陌生,已應用于網球、羽毛球等項目,但放在乒乓球比賽上,卻像“最熟悉的陌生人”。比賽才兩天,就有多名球員申請“鷹眼挑戰”。男單小組賽第一輪,埃及選手埃爾貝亞利因發球遮擋被罰分。他利用鷹眼系統回放,發現是自己的頭部遮擋了球,最終不得不更換發球方式,這是鷹眼系統首次在乒乓球比賽中使用。
為什么在乒乓球比賽中很少看到“鷹眼”?
此前,基于技術難度、成本問題以及比賽節奏等諸多考量,乒乓球比賽判罰取決于裁判的專業和經驗,主觀性較強。不同裁判,尺度不一,難免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議。2024年澳門國際乒聯女子世界杯決賽,孫穎莎和王曼昱就曾因“一個球是否擦邊”短暫中斷比賽。
這一次,鷹眼系統的應用,對裁判、球員都是一次“大考”。在“鷹眼”的監督之下,所有的技術和專業都將趨于標準化,“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明面上,“鷹眼”提升比賽公平性與判罰準確性,推動技術規范與運動員行為約束;深層次看,“鷹眼”對于觀眾也是一個科普。國乒的輿論場上不乏一些“互聯網裁判”,以轉播畫面視角來判斷場上“遮擋”“擦網”“擦邊”與否,觀點對立的往往爭論不休,有時還會上升到謾罵、詆毀,甚至“網暴”。
要想改變亂象,不能讓觀眾“只看球不懂球”。鷹眼系統,既可以讓球員精進技術、讓裁判提升專業水平,也可以讓觀眾看球更懂球,對比賽質量和觀賽行為都是一種很好的保證和引導。是首秀也是嘗試,“網紅”乒乓球想要長紅,就要有所革新,多聽聽各方呼聲,取長補短,益于項目發展。
現代快報/現代+評論員 覃甚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