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4 月 14 日,哈佛大學拒絕了特朗普政府對其提出的 “整改” 要求,成為第一所直接拒絕特朗普政府要求的大學。對此,特朗普政府宣布凍結向哈佛大學提供的 22 億美元撥款和價值 6000 萬美元的合同。
此前,特朗普政府反猶主義工作組于本月早些時候向哈佛大學發出信函,要求該校采取九項行動,包括全面禁止佩戴口罩,改革學校治理、領導層和招生制度,并終止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項目等內容。此外,哈佛大學還被要求對所有現任和未來的教職員工進行學術剽竊檢查,與特朗普政府共享所有招聘數據,并在 “改革實施” 期間接受招聘審計,此項措施至少持續到 2028 年;向聯邦政府提供所有錄取學生數據,包括被拒絕和被錄取的申請人的信息,按種族、國籍、平均成績和標準化考試成績分類等。
特朗普政府表示,哈佛大學 “反猶主義記錄惡劣”,要求該校對學術項目進行全面整頓,包括對神學院、教育研究生院、公共衛生學院和醫學院等某些院系和項目實行外部審計。
但哈佛大學方面辯稱,該校在過去 15 個月內已做出重大改變,旨在改善校園氛圍和 “打擊反猶主義”,其中包括對違反大學政策的學生進行紀律處分、向促進意識形態多樣性的項目投入資源以及加強校內安全保障。“遺憾的是,政府忽視了學校的努力,反而以非法方式侵犯學校的自由。”
哈佛大學校長艾倫?加伯在 14 日的聲明中寫道,政府的指示超越了聯邦政府的權力,侵犯了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哈佛大學的權利,也超出了《1964 年民權法》第六章賦予政府的法定權限。“任何政府 —— 無論哪個政黨執政 —— 都不應該規定私立大學可以教授什么課程、可以招收和聘用哪些學生,以及可以從事哪些領域的探索和研究。”
美國教育理事會主席特德?米切爾將哈佛大學的回應描述為 “一份路線圖,指引各機構如何反對政府干涉學校決策”,他表示,哈佛大學的做法可能會鼓舞其他高校的領導,讓他們 “松一口氣”。米切爾說,“這給了其他人機會站出來,部分原因是如果哈佛不這么做,就相當于對其他人說,‘你們沒有機會’” ,“無論是反猶太主義,還是擇優錄用、擇優錄取,學術事業的基本結構都應該由大學而不是政府來決定”。
實際上,在特朗普政府的施壓下,此前已有多所美國高校選擇妥協。例如,因在去年聲援巴勒斯坦抗議活動中扮演主要角色,哥倫比亞大學成為特朗普政府的打壓重點。3 月 7 日,美國打擊反猶主義聯合工作組表示,由于哥大未能抑制校園內的反猶主義,將撤回針對該校發放的 4 億美元撥款。3 月 21 日,哥大同意特朗普政府要求該大學進行的一系列全面改革,以恢復被暫停的聯邦撥款。
而據美國媒體 9 日報道,特朗普政府的一位官員稱,政府已凍結對康奈爾大學的逾 10 億美元聯邦資金,以及對西北大學的 7.9 億美元資金。包括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布朗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在內的知名院校,目前已有超過 100 億美元的聯邦資金被撤回、暫停或正在接受審查。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資金威脅,連日來,也有多所美國高校展開法律行動。4 月 10 日,美國大學教授協會哈佛大學教職員工分會和該學術組織的全國分支機構在波士頓聯邦法院提起訴訟,以阻止政府審查授予該校的約 90 億美元聯邦合同和撥款。當地時間 14 日,美國 9 所主要研究型大學和 3 所大學協會聯合起訴特朗普政府,要求恢復能源部上周削減的 4 億美元資金,原告包括布朗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密歇根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羅切斯特大學。參與訴訟的學校之一康奈爾大學的校長邁克爾?科特利科夫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資金所涉及的研究 “對國家安全、美國制造業、經濟競爭力和能源獨立進程至關重要” 。
特朗普政府針對高校的一系列舉措,符合其更廣泛的政策議程,即減少合法和無證移民的數量,并迫使大學打擊其所說的猖獗的校園反猶問題。而這一系列動作,也給美國高等教育界帶來了巨大沖擊,未來美國高校與政府之間的博弈,以及這些政策對美國高等教育、科研創新等方面的長遠影響,仍有待持續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