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曾言:“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匆匆而已。”
歲月流轉,青春悄然逝去,暮年悄然臨近。對于步入晚年的人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老有所依。然而,真正到了暮年才明白,所有的安享晚年,都伴隨著一定的條件。
人老了,務必銘記以下三點,方能不被兒女嫌棄,安享晚年。
其一,不過度干涉,與兒女保持適當距離。
古語有云:“是親三分客,不客便成仇。”我們常在不經(jīng)意間,仗著親情之便,以“為你好”之名,過度介入兒女的生活。
沒有界限,不分你我,模糊了相處的分寸。其實,越是親密的關系,越應保持那份“生分”,為彼此留出空間。人老了,應關心而不干涉,尊重而不放任,這才是與兒女相處的最佳之道。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便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宋朝年間,東京汴梁的計安,在官府擔任押番一職。后因戰(zhàn)亂,計安一家逃難至臨安,定居后開了一家小酒館,并聘請了周三為伙計。周三出身貧寒,但勤勞能干,很快贏得了計安女兒慶奴的芳心。二人情投意合,私定終身,計安夫婦考慮再三,決定招周三為上門女婿。出于對女兒的愛護,計安拒絕了周三婚后想要搬出去住的請求,夫妻倆便與計安夫婦同住。
然而,計安對女婿百般挑剔,擅自做主,一紙休書將周三趕出家門。慶奴敢怒不敢言,只能聽從父親的話改嫁,但接下來的兩段婚姻均以失敗告終,日子苦不堪言。而晚年的計安和妻子,也未能得到女兒的贍養(yǎng),凄涼一生。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备改概c子女之間,本就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靠得太近,愛得太滿,只會讓彼此感到壓抑。為兒女操勞了大半輩子,小時候怕他們摔著,長大后擔心他們累著,時刻牽掛。到了晚年,生活節(jié)奏漸漸慢了下來,一定要適時放手,好好善待自己。
特別贊同一句話:“人老了,一定要具備四要素:老本、老伴、老屋、老朋友。”無論什么年紀,用心經(jīng)營自己,才不負此生。自己幸福了,兒女才會安心,晚年才會安康。
其二,不透支身體,不給兒女添麻煩。
曾看過一則真實新聞:遼寧一家醫(yī)院的病床上,一名中年男子情緒激動,動作粗暴地推著坐在床上的老人,用力向下壓去。隨后畫面一轉,只見這名男子的手掌多次落在老人臉上,而老人坐在輪椅上,毫無反抗之力。
視頻一出,立即引起眾怒,得知打人的男子是老人的親生兒子后,大家更是震驚。人們找到男子的信息,用輿論逼迫他的工作單位將他辭退,然而男子卻回應說:“沒長期伺候過老人的,沒法懂我?;钪臅r候床前一碗涼水,勝過死后墳前萬堆灰,我心里有數(shù)。”原來,男子姓魯,視頻中的老人是他的父親,已年近古稀,先后患上腦血栓、腦梗,身體一直不好。由于不能動彈,身體需要做康復,常常需要去專門的康復中心。無論工作多忙,魯先生都會抽空陪父親去做康復。五六年的時間里,洗衣、做飯、熬夜照看,都是魯先生一個人承擔。這次父親因病入院,卻鬧脾氣,倔強地不肯做復健,情急之下,魯先生才有了這些舉動。老話講:“久病床前無孝子?!边@背后,是無盡的辛酸無奈,是普通家庭難以逃避的悲哀。對兒女來說,照顧老人一時忍耐不難,難的是日復一日、看不到盡頭的絕望。人老了,自己的身體經(jīng)不起大病一場的折磨,兒女也經(jīng)不住病魔伸向錢袋的利爪。
為人父母,總是盡心竭力為子女,希望自己能幫襯護佑,哪怕只是一點。但其實,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不透支當下的幸福健康,就是對兒女最大的寬慰。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冷了添衣,累了休息,學會對自己慷慨;照顧好自己的內(nèi)心,看到自己的需求,關心自己的情緒,快樂才會靠近你。用心待己,好好生活,做自己最大的依靠,比什么都重要。
其三,不處處攀比,過好當下即幸福。
林語堂曾說,社會十大俗氣之一,便是“每與人談必言及貴戚”。這是人的虛榮天性,也是人的炫耀本能。養(yǎng)育子女一輩子,子女有了成就,與旁人分享自己的幸福本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若將子女當作自己的出風頭的面子,處處攀比,事事顯擺,反而會討人嫌、惹人厭。人到了一定年紀,應該學會低調(diào)行事,過好當下,頻繁賣弄只會讓人更加看不起。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父蘇大強虛榮愛攀比,在蘇母去世后的本性更是暴露無遺,惹得三個兒女紛紛叫苦。在蘇大強心中,能去國外生活,就能將身邊的退休朋友都比下去。
他央求遠在美國的大兒子將自己接去美國養(yǎng)老,兒子尚未確定,他就大擺宴席,請好友吃離別席。席上,蘇大強出盡風頭,沉浸在眾人的聲聲恭維中。回家后,他若有所指地對二兒媳說道:“麗麗,我贏了,老人比的就是孩子,不比孩子比什么呢?”可大兒子在美國只是個普通職員,因為年齡大還面臨著被裁的風險,車貸房貸壓得自己喘不過氣。當兒子說明原因不能帶蘇大強去美國時,已經(jīng)夸下??诘奶K大強崩潰無比,鬧翻了天。還揚言去不了美國,就得給他在國內(nèi)買套三室一廳的住房。毛姆說:“你要克制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生活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的幸??梢苑窒?,卻不能去比較。大多數(shù)時候,深陷那些攀比的社交圈不會讓你更優(yōu)越,只會讓你更痛苦。
別因為顧及那些脆弱的人際關系,去傷害委屈自己的孩子。別因為自己內(nèi)心深層的攀比之心,把子女當作比較的工具。子女有自己的靈魂和天地,有屬于自己的獨特人生。一個人最大的底氣,永遠來自于內(nèi)心的豐盛和美好,而非那些虛無縹緲的身外之物。珍惜眼前,感恩擁有,才能在晚年生活里,收獲精神的富足。
周國平說:“喜歡談論痛苦的,往往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而飽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卻唱起了歡樂頌。”人老了,身體在走下坡路,心態(tài)卻應當往上爬一爬,把活著的每一天都當作享福。而福氣的來源,正是源于自己。守住本心,不越界,不透支,不攀比,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加豐盈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