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張飛,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劉備的結拜兄弟。不管是小說還是影視劇,塑造的張飛形象都是勇猛無畏的,甚至還有點“莽夫”的意思。
對此也有人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能跟著劉備和關羽走那么長時間,若真的只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恐怕再能打仗,也坐不到將軍的位置吧。
然而,對于張飛的爭議遠遠不及如此,另一個有著較大爭議的地方,就是張飛的兵器“丈八蛇矛”,有人認為這是存在的,有人認為這不是真的,存有虛構。
但在1985年,隨著張飛墓的發現,“丈八蛇矛”是否存在的真相也浮出水面,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真實的張飛,似乎不是我們一直認為的樣子,他竟是個文武雙全的人?
張飛的歷史形象
張飛出生在河北保定市涿州市,跟劉備算是老鄉,當時涿州屬于軍事重鎮,是劉備早期主要生活的地方,再加上他是漢室后裔,張飛信服,兩人便結伴而行,實現大志。
我們對張飛形象的認知就是,他十分忠誠于劉備,一直以來都在為劉備出兵打仗,從不含糊,為人很是豪氣,作戰十分驍勇,武功水平僅次于關羽。
整個人大大咧咧的,動不動就喊起來,要打要殺的,對于張飛的實力,有這么一句話形容:“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當時他一人面對曹操的八十三萬軍隊大喊一句:“吾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一決生死!”,那氣勢還真是讓曹操那邊有些膽怯,曹操想了想后,才敢派出夏侯杰應戰。
突遭點名,夏侯杰心里沒做好準備,害怕極了,誰不知關張兩兄弟的武力,唯恐上場了連全尸都保不得,便畏畏縮縮的,曹操見此已知軍心不決,便沒有戀戰直接撤退了。
這等氣勢不同于關羽的威嚴,對張飛的形容更是偏有“莽夫”的意味,可是能跟著劉備打天下,最后還成為將軍,難道真的是個“一點就炸”的火藥桶嗎?
能做將領最基本的要求除了能打之外,就是要有腦子,要不然只知硬碰硬,軍隊早晚會被嚯嚯完蛋,但很顯然,張飛并沒有。
反而歷史上真實的張飛,還是個會寫字會作畫的才子呢。
發現“張飛墓”
1985年,四川成都的一處地正在施工,準備建個宿舍之類的,工人便開始挖地基,可是挖著挖著就感覺不對勁了,他們發現地上顯露出許多切割整齊的,而且十分堅硬的磚塊。
如不是人為,地下怎么會有如此硬的東西,巖石可不是哪都有的,工地負責人看了一會兒之后,反應過來了,這搞不好是挖到古墓了,便立刻上報,考古隊很快就到了現場。
考古隊觀察一會兒之后認為,這是座古墓,而且還很有可能是漢代古墓,這可把考古隊的人給激動壞了,于是開始挖掘工作,經確認,這座墓主人,正是赫赫有名的張飛。
但考古隊激動的同時,心里其實也并未有太高的期待,因為他們認為張飛作為只知舞刀弄槍的人,應該是不會帶什么奇珍異寶下葬的。
而且墓中已經存有盜洞,恐怕有好的東西也已經被盜走了,最后考古隊想了想,還是決定挖掘這座“張飛墓”,畢竟是歷史名人,肯定有許多值得研究的東西在。
果不其然,考古隊陸續發現了不少具有研究價值的物品,其中有一個長盒子,很是讓人好奇。
考古隊小心翼翼打開后,發現里面的東西還用絲絹仔細包裹著,當把絲絹小心剝開后,大家驚喜的發現,這不就是傳說中張飛的武器“丈八蛇矛槍”嗎?
歷經千年,墓中的其他東西早已沒了最初的模樣,但是這桿槍不一樣,并未腐朽,也沒有毀壞,矛身很長,矛頭很尖,仿佛跟昨日才放進去似得,上面的紋理清晰可見。
這桿槍歷經千年都沒有事,這跟他的制成材料是有關系的,經檢測,丈八蛇矛槍當時在制造的時候使用了特殊的合金材料,除去鐵之外,還有鉛、錳、錫、銅等成分。
使用這種復雜的材料,可以增加武器的硬度,也能增加抗氧性,形成特殊的“保護層”,因此即便是歷經千年,也依然堅銳如初,沒有耗損。
發現“丈八蛇矛”,也無異于會填補對古代制作兵器高端技藝的空白,因為古人都有密法不外傳的規矩,因此造成許多高端武器制造法失傳了。
我們的祖先可是很聰明的,沒有任何現代設備的幫助下,都能夠制造出許多令現代技術的武器,可想而知他們得多牛。
“文武雙全”的張飛
考古隊在墓中除了發現“丈八蛇矛”之外,還發現一些殘缺字畫,經證實,這居然是出自張飛之手,而這剛好就印證了上面我們所提到的,張飛或許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之人。
實際上,在許多古人的眼中,張飛是個有點才氣的人,只不過是個愛打仗的才人。
張飛有位妻子是夏侯氏,一天兩人鬧矛盾了,張飛怎么哄都哄不好,既然金銀財寶和美食鮮花都不行,他便從妻子愛聽的話入手。
他拿出一個空白畫卷,然后就照著妻子的樣貌畫出了美人畫,這一下就將夏侯氏逗樂了,兩人很快就和好了。
由此可見,張飛是有點畫工在身上的,此外張飛的字也還不錯。
現如今四川的八濛山摩崖石刻《張飛立馬銘》,就是張飛的真跡,我們能夠看出其字體很是大氣,也不愧是武將,水平是可以的。
而且明代文學家楊慎在《丹鉛總錄》中就記載了對張飛字的評價,他稱贊張飛的“刁斗銘”字體漂亮。
王世貞也在《新刻增補藝苑卮言》中,對“刁斗銘”也進行了夸贊,可見張飛的確是個有才之人,甚至還有人認為張飛是個儒將,只是顯露的不多。
但既然張飛不是“莽夫”,為何如今都是如此這樣刻畫他的呢?這就跟后世市民文化的發展有關系了,市民文化大部分不講究高雅,喜歡那種接地氣的。
再加上后面出現了“北強南弱”的局勢,導致市民文化傾向于將張飛的形象刻畫為驍勇善戰,后又為了人物接地氣,便有了現在的張飛。
不過后世也有人對張飛才華水平存疑,主要是因為楊慎有炮制行為,會有點夸大的意思。因此對于張飛是不是能寫會畫的人,至今還是有多種看法的,還需要進一步深究。
信息來源:冀英俊. 猛張飛的另一面[J]. 文史雜志,2006(6):79-80.
【探秘】張飛墓究竟在何地?‖梅家強 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官方澎湃號
- 2023-06-21 13:4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