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黎粒
過去兩周,特朗普用“實力”證明了他的一句經典名言——
對我而言,字典里最美麗的詞是“關稅”。
兩周內四度調整關稅政策,上周五收到關稅豁免消息的投資人,興沖沖買入果鏈股票,很快就被白宮打臉:
對電子產品征收的單獨關稅“很快就會出臺”。
反復的政策搖擺,不僅苦了中國的券商研究員,從基本面研究“轉行”夜觀天象,更苦了包括蘋果在內的、有高度“中國依賴癥”的一眾美國電子科技企業。
前一天還在感嘆:太好了,是關稅豁免,我們有救了;
后一天立刻倒戈:太好了,是特朗普,我們又沒救了。
但要說最難受的,還得是特朗普的親密盟友——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
4月11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目前兩款進口車型Model S和Model X均已不再提供單獨的“訂購新車”選項,車型詳情頁中僅顯示“查看現車”和“預約試駕”兩個選項。
這意味著,原產于特斯拉美國加州工廠的Model S和Model X,將在中國停售。原因就在于,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了84%關稅,總計加征125%的關稅。
也就是說,加上125%的關稅,和13%的增值稅,一通操作下來,原售價58萬元的Model S,進入中國預計要交89.47萬元的稅費,落地售價接近150萬元。
停售消息影響到了小部分國內消費者。據《字母榜》,
截至4月11日上午,Model X全國僅有的7輛現車已被預定一空;Model S同樣車源緊張,紅色版本全國僅有5輛,很可能一天內全部售罄。
但說實在的,停售這兩款車,對特斯拉影響比較小。
從銷量上看,2025年一季度,特斯拉交付新車33.67萬輛,包括Cybertruck、Model S和Model X在內的其他車型,合計交付量也才1.29萬輛,主力車型Model 3和Model Y交付32.38萬輛,對比相當懸殊。
在中國,2024年全年,Model S和Model X也才賣出大約2000輛。
但對特斯拉來說,盡管在中國地區停售Model S和Model X對本身業務并無多大折損,但特朗普和中國的隔空對壘,已經切實傷到了這家跨國企業的真正筋骨。
墨西哥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叫做:“Poor Mexico,so far from God and so close to the United States”
翻譯一下就是,墨西哥的悲傷在于,“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這句話放在馬斯克和特斯拉身上,就是“離美國太遠,離懂王太近”。
所謂“離美國太遠”,指的是特斯拉的供應鏈體系,極大地依賴海外,尤其是中國。
對比一下蘋果,2024年果鏈名錄里,187家供應商中有44%來自中國,iPhone700多個零部件中,90%依賴中國及亞洲供應商。
特斯拉相對少一些。根據《晚點Latepost》獲得的,一組得到多數人認可的數據:
特斯拉北美50%的零件由中國公司提供,其中20%由中國直接出口北美,剩下30%大部分由中國供應商在墨西哥的工廠提供
“果鏈”和特斯拉的“T鏈”一度被視作全球產業轉移中的“分工陷阱”。兩家鏈主企業拿捏著產業鏈最上游的設計和研發環節,用不到10%的人力,賺走了一臺iPhone或者一臺特斯拉90%的利潤。
剩下10%的利潤,被真正負責生產、組裝、零件供應的中國及其他供應商企業搶著瓜分。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特斯拉中國官網的在招崗位中,僅有83個HC歸屬于“產品研發創新中心”。
這樣的產業分工,的確讓特斯拉成為了最大受益人,但生產制造環節的轉移或外包,也讓“T鏈”的含華量越來越高。而特朗普幾近癲狂的關稅政策,也真正踢到了特斯拉的命門。
根據投行Wedbush測算,新關稅將使每輛特斯拉成本增加8000-12000美元,若轉嫁消費者,Model Y售價恐突破6萬美元。
這將導致特斯拉或失去至少10%的潛在客戶。
但比起消費者轉移,更糟糕的是,“T鏈”上的中國企業,正在猶豫著要不要棄牌。
據晚點報道,
4月4日,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加征34%“對等關稅”時,多位供應商都沒有即刻采取行動。一位特斯拉儲能電池供應商人士表示,按照那天的關稅(64.9%),和特斯拉的合作已經很難推進
等到關稅追加到50%時,他又表示:“超過某個閾值,加多少都一樣,都是做不了”。
更不用說,現行加征關稅已經飆升到了125%。
此前,特朗普政府在2019年和2024年向中國汽車零部件和鋰電池分別都加征過25%關稅,但增加的成本都由供應商和特斯拉分擔了。
這是因為就算加征25%關稅,中國企業還能有錢可賺。但按照如今的情形,這些凈利潤普遍低于15%的中國汽車零部件公司,只能觀望等待。
而且在特朗普全方位無差別打擊下,馬斯克那套“勸人去墨西哥或泰國建廠”的套路也失效了。
當然,除了汽車業務,特斯拉的儲能和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同樣受到重創。畢竟支撐起這另兩條腿的,還是綠的諧波、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團這些中字頭企業。
如果說特斯拉“離美國太遠”,造成的是供應鏈危機;那么馬斯克“離懂王太近”,帶來的就是特斯拉的品牌危機。
都說朝中無人難辦事,但馬斯克一系列政治化操作,不僅把自己搞成了危險人物,連帶著特斯拉也遭到了各地抵制。
美國,游行抗議已經變成了暴力抵制,特斯拉經銷店、特斯拉汽車及充電樁成為了蓄意破壞對象。一個名為“打倒特斯拉”運動的組織者此前發布公告稱,該組織將在3月29日在美國和世界各地舉行500場抗議特斯拉的示威游行;
澳洲,上周五,約50名抗議者圍堵悉尼Alexandria的特斯拉辦公室,喊著“討厭馬斯克的,按喇叭!”,吸引了不少路過司機鳴笛致意;
歐洲,海牙的一家特斯拉展廳,被噴上了“反對納粹”字樣。英國的“Led by Donkeys”團隊,在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墻上,投影了一張馬斯克敬禮的影像,旁邊加上了“希爾(Heil)二字;
加拿大,3月底突然宣布,凍結特斯拉當前所有電動車補貼款項,所涉金額高達3160萬美元,并修改了未來電動車補貼激勵政策,徹底將特斯拉排除在補貼資格之外。
抵制反映在銷量上,結果就是特斯拉迎來了最低迷的一個季度報告。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僅交付33.67萬輛,同比下滑13%,這是有數據統計以來,首次出現兩位數下降的情況,創下近三年來的最低季度銷量水平。不僅遠低于華爾街普遍平均預期的37萬輛,也未達到投資機構所預測的35.3萬輛的“最悲觀的預期”。
簡單來說,就是“差到不能再差了”。
特斯拉并未主動公布分地區的汽車銷量,但我們仍能從第三方統計數據窺見特斯拉在歐美市場的頹勢。
歐洲市場,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特斯拉在歐洲31個國家銷量26619輛,同比下降了43%。德國市場尤為明顯,銷量暴跌71%至2706輛。
同時,法國3月份特斯拉銷量同比減少36.8%;瑞典3月份同比減少63.9%;荷蘭3月份同比減少55.3%;丹麥一季度特斯拉銷量同比減少56%。
哪怕是在美國本土,一季度特斯拉銷量也下滑了10%,而全美一季度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了11.4%。
更有意思的是,特斯拉新車銷售市場雖然不盡人意,但二手市場卻異常火熱。
據Sherwood News報道,3月份在汽車交易平臺Autotrader.com上掛牌的特斯拉二手車數量急劇增長。當月最后一周,平均每天都有超1.3萬輛特斯拉二手車掛牌出售,創下歷史新高。
這一品牌貶值速度令大摩分析師也忍不住在研報中寫下:縱觀汽車史,我們都很難找到類似的案例。
不過,這份史上最差的財報,還有一個亮點:中國市場成為了特斯拉唯一正增長的地區。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在華銷量達到了13.72萬輛,同比上漲了3.6%,占到了總銷量的40%以上,創下自2022年以來銷量最高的第一季度。
除了銷量上的支撐,在對等關稅影響下,特斯拉位于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戰略意義也越來越大。
全球范圍內,特斯拉汽車業務下目前擁有四座已建成的超級工廠,分別位于加州弗里蒙特、上海臨港、德國柏林和美國得州。
從實際產能來看,上海臨港以每年95萬輛以上的實際產能向全球市場輸送了絕大部分Model 3/Y,出口了5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就包括美國本土。
而關稅波及下,依賴零部件進口的加州和得州工廠受到重挫,但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Y國產化率超過95%,至少保證了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競爭力,并能借由上海工廠出口歐洲和其他亞太地區。
此外,特斯拉位于上海臨港的儲能超級工廠(年產40GWh的Megapack)也已經于今年一季度量產。在特斯拉的業務構成里,儲能業務已經成為了特斯拉的業績增長亮點。
今年前三個月,特斯拉全球儲能系統新增裝機容量達10.4GWh,同比增長156.6%,創下歷史新高,能源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超200%。主要原因,即在于Megepack大型儲能系統的產能擴張和市場需求激增,使其在電動車業務急速下滑的同時迎來了新增長引擎。
這么來看,儲能業務要繼續成為特斯拉第二條結實的大腿,以速度和效率見長的臨港工廠,必然得擔以大任。
這種情形下特斯拉的處境,也頗具一番諷刺意味:
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稱亞洲的增長“主要來自汗水,而非靈感”,來意指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上,中國和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源于廉價的人力勞動,而非知識、經驗和創新。
馬斯克也一度稱贊中國人是“勤奮的人”。
但如今,卻還是這些“勤奮”的中國人,不僅保證了特斯拉的生產供應,還買下了特斯拉最后的體面。
今年1月20日,特朗普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內,手按《圣經》宣誓就職,并發出禱告:上帝保佑美利堅。
發布就職演講時,馬斯克高興到手舞足蹈,網友將之評價為“全美第一MVP結算畫面”。
而今不到三個月,馬斯克和特斯拉雙雙遭遇信譽危機,人身威脅、抗議示威紛至而來。面對全球范圍內如此嚴重的企業危機,不知道馬斯克會不會也私下禱告:“中國保佑特斯拉”。
參考文章
新硅NewGeek.馬斯克走遍印度,只為找到下一個臨港
字母榜.風暴眼中的特斯拉,被特朗普“背刺”
晚點Auto.特朗普制造了特斯拉供應鏈最大的危機
晚點Auto.漩渦中的特斯拉供應鏈:汽車板塊逼近極限,儲能板塊只剩薄利
本文中所有涉及上市公司的內容,系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及監管要求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官方網站、官方社媒、定期或臨時披露的官方公告等)做出的分析與判斷,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其他商業建議。
本文中所有涉及商業人物的內容,系依據合法渠道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媒體采訪、人物傳記等)做出的分析與判斷,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其他建議。
因采納本文,或受本文影響而采取的行為及其導致的相應后果,智谷商業評論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