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大冶市委政法委駐大箕鋪鎮八流村工作隊
2021年8月7日,大冶市委政法委派出李楷峰來到黃石地區人口規模最大、村域面積最廣、治理難度艱巨的省級建檔立卡脫貧村——大箕鋪鎮八流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與他同來的,還有兩位政法尖兵。
駐村五年來,他們扎根鄉土,以村為家,用熱血與智慧,積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結合八流村“七山一水兩分田”實際,因地制宜,將村集體“所需”、六千村民“所盼”和幫扶工作隊“所能”相結合,穩步推進鄉村振興,在黃坪山東麓的廣袤土地上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發展的“八流實踐”新篇章。
一、筑牢戰斗堡壘,強化組織引領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村黨組織是鄉村發展的核心力量,駐村工作隊深知村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將建強村黨組織作為首要任務,從班子建設、隊伍管理、黨員先鋒等方面發力。
駐村之初,恰逢村級“兩委”換屆,八流村原任村兩委班子成員大多由于年齡、檔案、學歷等原因,不再繼續擔任村干部。為了使八流村班子機構健全,工作隊積極協調組織村“兩委”換屆工作,征求民意、聽取民聲,吸納能人回鄉、競職演說、村民選舉投票,選拔出9名有干勁、有能力、有情懷、有擔當的干部充實到班子中,為建強村黨總支,打贏鄉村振興攻堅戰奠定堅實的基層堡壘。
村兩委班子健全后,工作隊積極幫助指導村黨總支開展一系列黨建工作,以基層戰斗堡壘推動黨建、強村富民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同時利用周例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定期組織村干部參加各類培訓,內容涵蓋政策法規解讀、鄉村治理、產業發展規劃等,全面提升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黨員教育管理方面,邀請黨校專家、先進模范人物開展專題講座,組織黨員到紅色教育基地實地參觀學習,不斷強化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激發黨員的先鋒模范意識。積極吸收優秀青年、致富能手加入黨組織,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五年來共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1名,發展新黨員7名。如今,八流村黨組織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堅強領導核心,黨員干部們在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共同締造等各項公益活動中沖鋒在前,為群眾樹立了良好榜樣。
二、織密防貧監測網,守牢返貧底線
防止返貧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底線要求,也是駐村幫扶的首要任務。工作隊不定期深入每家每戶,開展常態化、全覆蓋的摸底排查工作。創新“網格化”治理模式,建立起包片村干部兼專職化網格員機制。組建了以駐村干部、村干部、協理員、黨員為主體的網格員隊伍,通過“問、算、核、判、評”五步工作法,精準識別易返貧致貧風險,做到“一戶一策”,確保監測幫扶應納盡納、應幫盡幫,五年間累計摸排困難群體風險420多項、精準識別納入監測系統17戶,通過申請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多項措施,精準幫扶,成功消除風險15戶。
同時,工作隊積極推動監測方式轉變,更多地依靠農戶自主申報、部門篩查預警和日常入戶走訪相結合。利用行業部門數據預警,實現戶籍、教育、醫療、收入等主要監測數據實時互通,超六成的監測對象由系統自動識別預警,既減輕了基層負擔,又讓識別納入更及時全面。成功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工作隊鼓勵扶持脫貧戶積極發展產業、自主創業、就近就業,村里脫貧人口人均年收入從五年前的7600元,提升到2024年底的15350元,年均遞增21%。
三、激活產業新動能,拓寬致富門路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為解決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問題,駐村工作隊立足八流村資源稟賦,積極探索特色產業發展路徑,協助制定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規劃和具體方案,積極推動承包人和村集體開展項目合作經營,盡快發揮效益。爭取幫扶單位和涉農部門支持,組織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多次召開現場會,積極爭取財政資金項目幫扶,并邀請農業專家到該村實地考察,培育240畝黃桃產業基地和700畝紅梨產業基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強,2024年八流錦繡黃桃上市實現產值100余萬元,村集體林果經濟收入首次突破10萬元,2025年盛果期黃桃、紅梨產值有望突破300萬元。
除了挖掘特色資源,工作隊還注重產業的延鏈補鏈。廣泛宣傳以獎代補惠農政策,鼓勵村民在發展水稻種植的基礎上,推進稻蝦間作模式,引導村民大量種植油菜花、荷花等既可旅游觀光又能增加收入的農作物。同時打造錦繡黃桃基地、茶葉場、油茶場等,不斷豐富產業業態。為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工作隊一方面借助“互聯網+”思維,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使“數字經濟”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一方面爭取省市銜接資金支持,援助八流村建設300m3凍庫一座,延長了時令林果保鮮期,減少了損耗。
為有效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難題,提升就業技能,拓寬就業門路,增加群眾務工收入,2023年8月,工作隊誠邀市就業局在八流村開辦第一期家政月嫂培訓班,對首批48名中年女性學員在村門口接受為期半個月的免費家政月嫂培訓學習。在拓寬村民就業渠道,工作隊主動聯系服裝廠、童車廠、勞務市場等用工企業,幫助尋找適合村民從事的工作崗位,五年來累計向600多名村民做就業崗位宣傳,通過吸納村民轉移就業增加收入。這些工作,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鄉村有“面子”更有了“里子”。
目前,八流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民人均年收入穩步增長,已突破25800元/年*人,脫貧人口與農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起步奔小康步伐更加堅實、鏗鏘有力。
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促進和諧穩定
良好的治理是鄉村和諧穩定的保障。八流村下轄20個自然灣24個村民小組,16個黨群服務站、4片區理事會,駐村工作隊積極推動“黨建+基層治理”模式,深入開展“網格議事”“屋場說事”“廣場夜話”“圍爐議事”等活動,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數字化智慧鄉村建設,在全村主要人員聚集場所、路道口、治安盲區鋪設攝像頭33個,建設平安智慧鄉村。
在矛盾糾紛調解方面,充分發揚“楓橋經驗”,組建調解小組,及時化解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同時,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升村民法治意識。駐村工作隊通過創新治理模式,在村委會周邊搭建了八流法治文化長廊、法治公園,不僅推動了鄉村文旅產業發展,還營造了文明和諧的鄉村氛圍,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支持率。工作隊秉持“預防在前、發現在早、化解在小”的工作思路,抓發展保穩定創平安,強力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全力打好矛盾糾紛化解主動仗,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該村明確全市60%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組理事會一級,30%左右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村(社區)一級,10%左右的重大矛盾糾紛在鎮級化解,確保實現“小事不出理事會,大事不出村委會,矛盾基本解決在鎮域”的工作目標。
五、辦好民生大小事,溫暖百姓心田
駐村幫扶,關鍵在“幫”,核心在“民”。駐村干部始終把為民辦事服務放在首位,聚焦村民的“急難愁盼”。在入戶訪民情聽民聲解難題活動中,村民反映強烈的是能和城里人一樣喝上潔凈的自來水。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解決村民世代飲用苦澀井水問題,駐村工作隊多方報告求援、籌措項目資金、協調解決民生疾苦,采用接通王英水庫自來水解決方案,多方協調農村安全飲水項目資金700余萬元,歷時半年多,從106國道小箕鋪段引入八流村,新建1座加壓泵站,將管網鋪設至24個灣組1403個農戶家中。安全潔凈的自來水流進了八流村尋常百姓家、流進了村民群眾的心窩,實現了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城鄉供水一體化,村民群眾由衷感恩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駐村干部的真心真情幫扶。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資源,改善農村交通、水電、通信等條件。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領域,落實各項保障政策,讓村民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從解決村民看病用車、孩子上學問題,到為困難群眾提供生活救濟,一樁樁、一件件實事,辦到了百姓的心坎上,讓村民切實感受到了幫扶的溫度 。
“村里的主干道維修、拓寬、平整、硬化好了,能不能給我們刷刷黑鋪上柏油路”“村里的主干道修好了,但是道路兩邊的路肩路基還是坑坑洼洼,尤其是下雨天,不好走路,能不能給我們護砌路肩、排水溝渠”“村里的垃圾堆得亂糟糟,沒有人管……”八流村群眾代表會議上,村民們各抒己見。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認真傾聽、一一記錄,集體商議“馬上修”。有了想法就立即行動,工作隊與市鎮鄉村振興、交通、水利、電力等有關部門積極聯系溝通,成功籌措到資金,共維修、拓寬、硬化、刷黑道路3.6公里、鋪設便道1300平方米,建設4個錯車平臺、1個村民文體活動中心、1個法治文化廣場,改變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
與此同時,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在石庭硅自然灣打造和美鄉村,平整村灣內坑洼不平地面,拆除灣組內危房、殘垣斷壁220多處,清除陳舊垃圾3860多方,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立花園果園菜園“小三園”130余處,有力推進了和美鄉村建設。
總之,駐村幫扶五年來,我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重道遠,每一項工作的推進,每一個難題的解決,都離不開村兩委、黨員干部和村民群眾的支持與配合。看到村民生活越來越好,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我們由衷感到欣慰和自豪。未來,工作隊將繼續秉承初心,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砥礪前行,向著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奮勇邁進,續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大冶市委政法委 運剛、楷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