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在我國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堪稱窮人的萬能鑰匙,截止2022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已經超過3.5億輛。電動車甚至不僅是我國的特殊生態,還遠渡重洋,在美國也暢銷,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然而就是這樣拯救了窮人的出行,也拯救了道路堵塞的“電動三蹦子”,卻越來越很多地區被嚴打,這是為什么呢?
各地嚴打電動車究竟打了誰的“臉”?
盡管它們方便了很多人,但也帶來不少問題,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各地政府紛紛出手,整治行動一浪接一浪。
首當其沖的就是對電動自行車法改裝問題進行排查,許多人為追求速度私下解除了限速裝置,也有人加裝電池,把車變成了“小電摩”,這些非法改裝行為直接導致了車輛安全性大幅下降,增加了事故風險。福建省市場監管部門就公布了一組數據,今年僅在海滄區就已經立案查處了21起相關案件,查封了不合格電動車55輛。
除此之外,北京和陜西等地市監部門也對電動車市場進行嚴格檢查,在銷售環節上重點打擊那些不符合國標的車輛。按照新國標規定,電動自行車整車質量不能超55公斤,最高時速不超25公里。
但在電動車市場已經形成了亂象,很多商家的銷售策略就是銷售超標車,這些年這些不法商家通過這樣的方式賺得盆滿缽滿,新規實施后這種亂象將徹底變成違法行為。
自從新國標實施以來,市場上再也見不到沒有合格認證證書的電動自行車了,那些不達標的車輛現在既不能賣也沒法上牌。
為了盡最大限度的消除電動自行車的安全隱患,各地交警部門也沒閑著,各地針對電動自行車違規行為的處罰措施日趨嚴格。
廈門福州等地已經加大了對電動車闖紅燈、逆向行駛和占用機動車道行為的處罰力度,此前有不少人抱有僥幸心理,仗著電動自行車靈活在車流中“游刃有余”,但現在只要被逮到違規,高額罰款是絕對逃不了的,如果行為惡劣,車輛也將被暫扣。
在很多城市,不講規矩的電動車已經成了城市交通最大的堵點,事故發生概率也因為電動車的存在大幅度提高。
只不過各地的政策引爆了網絡,很多網友認為這種政策就是不接地氣的懶政,對電動車限速25公里/小時的規定成了很多網友口中的槽點,認為這樣的速度限制根本不能滿足日常出行需求,再加上很多城市電動兩輪車道建設緩慢,又存在汽車經常占用非機動車道的亂象,電動自行車已經被擠到無路可走。
現在各地又開始加大對電動自行車的整治力度,這就是不給窮人留活路!
窮人的“萬能鑰匙”
電動自行車的價格相對親民,使用成本遠低于機動車,還能保證稍微高一些的出行效率,這都有很多家庭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功能,投入幾千塊錢買個電動車,后續每月的電費最多也就幾十元,相比汽車的高昂油費和保養費用,這才是更加適合中國家庭的經濟出行選擇。
雖然這兩年我國國力增強,家庭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但很多家庭還是承擔不起汽車的后續成本的,而且電動車又靈活便捷操作簡單,不需要復雜的駕駛技術。
這樣的特點讓電動車成了許多老年人的最愛,很多外賣小哥和快遞員更是將電動自行車作為“生計工具”,靠它們奔波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2022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的社會保有量已經超過3.5億輛,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有電動自行車,這樣龐大的數量足以說明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電動自行車不僅是老百姓日常出行的得力助手,還在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方面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如果街上沒了電動自行車,全是汽車的道路估計將會比現在擁堵數倍,一輛汽車所占用的路面空間已經足夠十幾輛電動自行車并排走了。
特別是很多老城區,道路設施老舊街巷狹窄,如果沒有電動車在其中調劑交通,城市交通的擁堵將會更加嚴重,雖然我們的公共交通在世界范圍內也算先進,但對比從門到門的電動車來說還是略顯不方便,所以電動自行車在默默的為城市交通做著空閑,不僅減少了城市主干道的擁堵情況,還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
而且電動自行車的環保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相比傳統機動車,電動車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大幅減少,對改善空氣質量非常有幫助,就算是對比新能源車,電動自行車的能耗也低很多,幾乎不會對能源造成過大的負擔。
現在國家的城市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作為綠色交通工具的電動自行車其實是順應我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
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電動自行車是非常重要的運力工具,在接送孩子方面的優勢特別明顯,雖然很多家庭都有機動車,但是接送孩子的場景非常擁堵,尋找停車位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不僅時間更長還常常被堵在路上。
電動自行車就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不用找車位也不需要擁堵,家長可以輕松把握時間接送孩子上下學,有家長就感慨:不是不想開車接孩子,實在是電動車太方便了,每次出行至少比開車節省15到20分鐘,最最重要的是真的省錢!
電動車治理如何不“一刀切”?
這種看電動車已經成了中國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雖然各地都在加大對電動自行車的整治力度,但新國標的規定也并不是一刀切,只是為了優化電動自行車的使用場景而已。
雖然新國標對中間車的最高時速和整車質量做了相應的規定,讓很多網友覺得被限制的出行有些不方便,但從整體來看新國標的實施是利大于弊的,至少能從源頭保障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
從百姓的視角來看,只能看到電動車的方便,卻看不到這些年因為非法改裝電動車出現了多少問題,不知道有多少生命因為非法改裝喪失,城市交通不知道有多少次的擁堵是因為這種自行車的橫沖直撞。
既然有“堵”,自然要有“疏”,這就是所謂的“疏堵結合”,為的就是在嚴格執行新國標的同時為廣大電動車使用者提供更多便利。
各地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建設電動自行車專用車道,很多城市的早期規劃都是不足的,很多城市導致侵占非機動車道的現象比比皆是,無奈之下的電動車只能和汽車搶道,大大增加了交通風險。
單靠加強電動車管理其實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關鍵還得從源頭上想辦法,西安、廣州等市已經行動起來,開始規劃和擴寬非機動車道,還特意安裝了物理隔離設施以保障電動車的行駛安全。
各地在電動車充電問題上也逐步推出了更為合理的解決方案,過去很多人為圖方便經常把電動車推到家里或者樓道充電,結果火災事故頻發。
一些老舊小區充電樁數量不足,私拉電線的現象屢見不鮮,多地政府正聯合企業大力推進充電樁建設,上海等城市已經開始在小區、商場、寫字樓等公共場所合理布局充電設施,并通過智能管理系統確保充電過程的安全性。
這些措施不僅降低了火災風險,還方便了居民的日常使用,新國標的落實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也需要每一位電動車使用者配合。
新國標對電動車安全配置也提出了明確要求,電動車照明系統必須齊全,轉向燈、剎車燈一個都不能少,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夜間行駛時其他車輛和行人能及時發現電動車的動向。
制動性能也必須達標,剎車系統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駕駛者的生命安全,既然政策已經出臺,那就共同努力讓國標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再便利的同時讓交通更加順暢。
但在騎電動車時一定要戴頭盔,雖然電動自行車的速度不快,但哪怕是速度再低,碰撞發生時最先受到沖擊的部位也大概率是頭部,帶上頭盔等于是給生命加上了一重保險。
我們在購買電動車時一定要加強安全意識,應該仔細查看車輛的CCC認證,確保電動車符合新國標的要求。
同時還要注意充電器的合規性,避免因使用不合格充電器導致火災事故,在使用時也要定期對電動車檢查和保養,剎車系統和電池部分更是重中之重,這樣才能確保車況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結尾
電動自行車的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生產、銷售、使用和監管這一個鏈條,只有每個環節緊密配合才能確保新國標落到實處。
我國電動車市場還會繼續發展,相關的治理措施也一定會越來越完善,只要社會齊心,我國的電動自行車行業一定會變得更加規范,出行環境也會更加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