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當地時間11日晚發布的一份政策指引文件顯示,美方將豁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電子產品的所謂“對等關稅”。文件顯示,這項關稅政策調整是根據4月11日發布的一份總統備忘錄作出的。豁免產品適用于4月5日以后輸美的電子產品,已支付相應關稅的可申請退款。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公布的稅則編碼,有近20項進口商品可獲得所謂“對等關稅”豁免。其中包括智能手機、各類半導體器件、電子集成電路和微組件等電子產品。
一周前,特朗普還在高呼“4月2日是美國的解放日”,威脅對華加征145%的“對等關稅”,揚言“重建美國制造”。然而短短10天,白宮竟緊急豁免手機、電腦、芯片等核心品類,政策180度大轉彎。分析師直言,此舉暴露特朗普政府“雷聲大雨點小”的貿易策略——既要對華強硬,又無法承受科技產業鏈崩盤的代價。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事實上,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豁免,并不難理解,因為美國的眾多產品,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的,如果真的對這些產品,全部加征125%的對等關稅,那么這些產品,在美國沒法銷售了。比如iPhone,85%在中國制造,且依賴中國供應鏈,如果加上這125%的對等關稅,價格至少要上漲50%以上,還有美光的芯片、以及DELL、HP等的電腦也是如此。而寄希望這些產品的供應鏈以及制造全搬回美國,也是不現實的,就算他們想搬,沒有個幾年也搬不成功,這幾年怎么辦?所以特朗普只能豁免。
此次豁免主要有效緩解了市場對終端產品價格飆升的擔憂及消費者因擔心關稅推高售價而搶購電子設備的現象。對多家已承諾在美擴大投資的科技巨頭而言,這一政策調整無疑是重要利好。畢竟前幾天印度和美國媒體報道,蘋果在3月底的3天內緊急安排了5架貨機,從中國和印度運輸大量iPhone到美國,以趕在4月5日和4月9日美國新關稅生效前囤積庫存,這批貨物價值約15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市場3個月的iPhone銷量,目的是在短期內維持價格穩定,原來美國人也搞囤貨啊。
美國民眾搶購蘋果(資料圖)
據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3日表示,我們注意到,這是繼美方4月10日暫緩對部分貿易伙伴征收高額“對等關稅”以來,對相關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調整。應該說,這是美方修正單邊“對等關稅”錯誤做法的一小步。發言人指出,以一紙行政令出臺所謂“對等關稅”,不僅違背基本的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也是對國家間互補合作和供需關系的無視。“對等關稅”自4月2日推出以來,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人民生活消費,損人不利己。美國本土或自身并沒有生產廉價工業商品的能力與條件,美國只能從盟國或伙伴那里能獲取一些,但價格與成本卻遠遠要高于中國的同類產品,特別是首要的,電子產品,比如中國制造的手機,電腦等。中國和美國,經濟和貿易這些年深度綁定,誰也離不開誰,美國要強行分離哪有那么容易,只要我們說不,就別想離。中國是全產業鏈國家,從光刻機到服裝,全球最大的市場,研發人員最強大,發電量世界第一。美國現在也就高端芯片和自己的消費市場了,已經是外強中干了。
蘋果在印度的工廠(資料圖)
事實證明,美方所耍的小手段終將失敗。在現實壓力面前,美國企業率先“妥協”,像蘋果等巨頭公司積極向白宮進行游說,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要求重新審視關稅政策,以減少關稅對自身業務的影響,這才爭取到了這次“緩刑”的機會。歷史早已證明,封鎖只會加速中國的突破。正如當年美國禁止對華航天合作,卻促使中國自主建成了空間站。如今,中國的技術生態已經自成體系,從量子計算機到人工智能芯片,美國單方面的打壓行為終將淪為徒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