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 (記者 陸文杰)不久前,常州經開區實驗小學舉辦了“爸爸的科學室”首期活動,地點就在潞城街道企業常州華旋傳感器技術有限公司內,由研發技術人員授課,讓孩子們感知新能源領域的重要技術應用。高新企業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秘工廠”,而是孩子們的第二課堂;工程師們也不再只是埋頭研發的技術專家,而是化身“科學導師”,用生動的實踐課點燃青少年的科技夢想。
產業展示館,變身“科學夢工廠”
在戚墅堰軌道交通產業展示館,講解員用生動的語言,講述著常州軌道交通產業的前世今生,讓孩子們對家鄉的科技實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產業展區,3D投影秀讓孩子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而在企業展區,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戚研所、新譽集團等企業的代表車型和核心產品,更是讓孩子們大開眼界。
“高鐵列車高可靠性齒輪轉動系統”“手推式智能檢測儀”……這些原本只在課本上出現的名詞,如今變成了眼前實實在在的科技成果。孩子們用手觸摸著這些精密機械,眼中充滿了對科學的熱愛和向往。
“很多孩子聽完課后,會主動去查資料、做實驗,甚至立志未來要學工科?!背V萁涢_區小學老師陳俊宇說,“這就是科普的意義——播撒科學的種子。”
從課本到現實,科學課“活”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電動機是如何工作的嗎?”在江蘇鼎智智能控制科技有限公司的電機知識課堂上,工程師王若華通過動畫演示,將復雜的電機原理拆解成一個個生動的畫面。
“別看它只有掌心大小,卻包含多個精密零部件,涉及材料學、電磁學、精密加工等多學科知識……”隨著王若華的講解,孩子們的眼神愈發專注,他們一邊認真記錄,一邊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
隨后,全自動化生產車間成了最生動的課堂。隔著防塵玻璃,孩子們目睹了零件挑選、細節處理、組裝復查的完整流程。這種沉浸式的學習方式,讓科學課不再局限于教室。
“我們以‘五公里’為半徑,通過‘校—企—館’協同育人模式,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產業場景中觸摸前沿科技,這種朋輩式協同的學習方式也一直是我校長期探索和踐行的?!背V萁涢_區小學校長趙霞說。
這一創新模式的背后,是常州經開區潞城街道、學校和企業三方的深度協作。街道負責統籌資源,篩選適合青少年學習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學校根據課程需求,組織學生走進車間、實驗室;企業則提供專業講解和互動體驗,形成“產學研”閉環。
家校社協同,共育“善創少年”
在實地參觀中,孩子們透過車間走廊的玻璃,看到了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機器人靈活地組裝零件,傳送帶忙碌地運送成品。這一幕,讓他們深刻感受到了智能智造帶來的震撼。
“科技不是冰冷的零件,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背V萁涢_區實驗小學五年級的李辰熙在感悟分享中寫道,“我想更努力地學習,希望自己未來也能為‘中國智造’添磚加瓦!”
從“參觀”到“參與”,從“聽講”到“動手”,將“家門口”的高新企業打造成中小學科學素養“孵化器”,正在重新定義科學教育的方式。在這里,孩子們不再只是知識的接收者,而是未來的探索者、創造者。
“科學啟蒙教育為孩子埋下一顆‘愛科學、愛探索’的種子,是培養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世界好奇心的重要途徑。”潞城街道社會事務辦主任張祎說,潞城街道發揮科創企業集聚優勢,探索“校企互動”科學教育新路徑,助力學生提升科學素養,也激發了青少年走近科學、學習科學的熱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