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即可參與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Metaphysicae
來源:雪球
美國和中國在全球制造業體系中形成聯合沖擊,對德國、日本,以及越南、墨西哥等國的制造業造成壓力。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以下幾種情境下:
情境假設:美中形成聯合沖擊的機制
美國減少貿易逆差,推動制造業回流,但由于自身生產成本較高,無法完全覆蓋所有制造業需求,部分產業仍需要外部供應鏈。
中國依靠低成本、高性價比的制造能力,占領全球更多市場份額,特別是高端制造的部分升級,使得德日傳統制造強國競爭力削弱。
兩者共同壓縮德日制造業的全球市場份額:
美國本土制造業回流,減少對德日的高端制造依賴,尤其是機械、汽車、半導體設備等領域。
中國制造升級,同時向全球擴張,替代德國、日本在中端和部分高端市場的份額。
中國的低成本制造進一步擠壓東南亞和墨西哥的產業空間,使其難以承接更復雜的產業鏈環節。
這種情況的影響將對四類國家產生不同的沖擊:
第一類:美國(制造業回流+減少貿易赤字)影響:進口減少,美國本土制造業增長
通過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美國可能加快制造業回流,減少對德日高端制造的依賴,如半導體、汽車零部件、精密儀器等。
部分供應鏈可能仍依賴中國(如新能源、電子元件),但不再依賴德日企業。
全球產業鏈重構,降低對德日制造的需求
若美中在供應鏈某些環節形成互補,美國可能更多從中國采購“高性價比”的中端制造品,而非德國、日本。
對越南、墨西哥等受益產業鏈轉移的制造國,美國可能傾向于采購其低成本優勢的產品和終端的組裝產品。
美國制造業能否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
若美國勞動力成本、環保法規等導致制造業復蘇效果有限,部分制造業仍可能從外部采購,屆時中國產品可能間接成為主流選擇。
這可能間接促成“美國減少對德日采購+中國間接占領市場”的格局。
第二類:德國、日本(中高端制造受沖擊)影響:失去美國市場,外需大幅減少
若美國減少進口,德日的對美出口(尤其是機械、汽車、化工、高端制造設備)將大幅下降。
美國對德日的汽車產業已經施加了關稅壓力,若中國進一步蠶食德日汽車份額,德國、日本的汽車產業將遭受“雙重打擊”。
中國制造業替代性增強
新能源產業:中國在電動車、光伏、鋰電池等領域競爭力強,德國的傳統汽車制造可能進一步被中國企業蠶食市場份額。
機械設備:若中國品牌質量提升,全球市場對德國、日本的高端機床、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的需求可能下降。
半導體設備:雖然中國短期內難以挑戰日本、荷蘭在高端光刻機上的壟斷,但若中國突破中端半導體制造,日企的市場份額將受到沖擊。
內需市場無法完全補足外需減少的損失
德國:歐元區經濟增長緩慢,德國制造業若失去出口市場,將面臨經濟下滑風險。
日本:國內需求有限,制造業高度依賴外需,可能面臨長期停滯。
被迫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向高端升級
德日可能加大對核心技術和專利的投入,試圖在高端制造(如人工智能、芯片設備、生物科技)上保持優勢,以減少美中制造業沖擊。
結論:德國和日本的出口主導型經濟模式將遭受嚴重挑戰,需要進一步向高端科技創新方向轉型,否則可能長期面臨經濟增長乏力的局面。
第三類:中國(制造業升級+全球市場擴張)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調整,中國替代德日市場
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制造的高性價比產品可能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尤其是在新能源、電子產品、智能制造等領域,德日的競爭力會逐漸被削弱。
汽車產業:中國電動車品牌(如比亞迪、蔚來、小鵬等)正在全球擴張,可能進一步取代德系日系燃油車的市場份額。
工業制造:中國制造的機械、機器人、半導體設備等逐步提升,部分市場可能擺脫對日德的依賴。
出口市場多元化
加強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特別是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等地,通過“一帶一路”擴張市場。
如果美國減少進口,中國可能會加強與歐洲內部市場的聯系,以填補美國市場的缺口。
全球供應鏈重新配置
如果美國減少從越南、墨西哥進口,而更傾向于本土生產或部分中國產品,中國的出口結構可能調整,減少低端代工,提高中端和高端制造品的比例。
結論:如果中國能夠繼續提升制造業技術含量和品牌影響力,將可能在全球制造業體系中獲得更大的主導權,甚至對德國、日本形成長期競爭壓力。
第四類:越南、墨西哥(低端制造業受擠壓)影響:制造業訂單減少,產業升級受限
過去幾年,部分中國低端制造業外流至越南、墨西哥,但如果美國減少進口需求,這些國家的工廠訂單可能減少,外資流入放緩。
特別是紡織、電子代工等產業,面臨被削弱的風險。
面臨中美競爭雙重壓力
如果中國繼續占據全球制造業主導地位,東南亞國家在中端制造領域的競爭力可能不足,難以向更高端制造業發展。
美國制造業回流,也可能削弱這些國家的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
被迫調整產業鏈,依賴其他市場
可能加強與歐洲、日本的貿易合作,以彌補失去的美國市場。
需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否則可能被美中制造業夾擊,陷入低端制造困境。
總結與展望
美中可能形成制造業“擠壓效應”,共同壓縮德國、日本的市場空間,同時對越南、墨西哥等國的制造業發展造成阻礙。
中國的高性價比制造業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可能取代德國、日本在中端制造業的部分份額,并在新能源、電子產業進一步擴張。
德國、日本需要向更高端技術升級,否則可能陷入長期經濟低迷。
東南亞、墨西哥面臨困境,若不能產業升級,可能陷入全球供應鏈調整的被動局面。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