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值錢的運動員?
“值錢”二字有很多定義,但從商業角度,孫穎莎的吸金能力毋庸置疑。
最近,據《福布斯2025亞洲運動員商業潛力榜》認證,孫穎莎個人IP估值達2.7億 ,2025年商業價值超3億,甚至超過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價值。
孫穎莎拿下了27份代言,涵蓋了從運動品牌到科技大牌,從美妝到汽車,都向她發出令人心動的offer。
前幾天,就連硬漢品牌紅旗汽車也按耐不住,大膽啟用了女性代言人——正式宣布孫穎莎成為紅旗天工家族代言人,并擔任首位車主。
孫穎莎的代言影響力戰績堪稱“恐怖”,甚至吊打了不少炙手可熱的流量:
高露潔牙膏3分鐘全網售罄,時尚芭莎雜志單期銷量突破52萬本,為歐萊雅創造了48小時創造了4800萬的銷售額……
這種消費熱情,甚至讓品牌方都感到意外。
對比19歲達成1.5億代言費的谷愛凌,同樣也是00后的孫穎莎在今年強勢反超,成為了新頂流。
為何奧運冠軍的帶貨能力,如今能吊打一眾頂流明星?
“莎”式頂流:
拿下27個代言,2天狂帶4800萬
孫穎莎能有如此大的代言版圖,離不開她的高人氣。
與谷愛凌的“混血精英”、蘇炳添的“亞洲飛人”不同,孫穎莎的人設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反差感。
賽場上她是“大魔王”,賽場下是00后“娃娃臉”,網友們形容她,“長著最萌的臉,打著最狠的球。”
孫穎莎的爆火程度有兩個非常與眾不同的細節:一是她的粉絲群體中40%并非傳統體育迷,很多年輕人是被其人格魅力圈粉;二是她在國外的人氣居然不比國內差。
日本球迷給她起外號叫“小魔女”,美國球迷叫她“TableTennisQueen”,法國媒體甚至把她比作乒乓球界的“新女王”。巴黎奧運會開賽前,她被奧運會官網列入最值得關注運動員名單,是唯一入榜的中國運動員。
早在奧運之前,孫穎莎身上就累積了不少“強悍”之處:
比如她只用了短短21天,就從沒有國際積分、沒有國際排名的狀態,一躍成為了世界排名第十的選手。
2021年東京奧運會,孫穎莎代表國家出征,成功奪得女團金牌,成為中國乒乓球界迄今為止唯一一位00后奧運冠軍。
甚至孫穎莎第一次上課用的球拍是在學校門口隨便買的,只花了4塊錢。她的啟蒙教練陳曉琳回憶,她在剛見孫穎莎時,給她布置了日常任務:回家顛夠10個球。而孫穎莎在第二天上課時,對著她顛了100多個球。
到了19歲,孫穎莎不僅是2019年全年勝率最高的選手,世界排名躍至第二,還成為國家隊主力隊員。
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孫穎莎作為單打選手出戰。消息一出很多人質疑:“她憑什么在奧運會上單打啊?”
結果面對風頭正勁的伊藤美誠,她先手落后,又連追八球,上演“人間止藤片”,一戰成名,賽后直接把伊藤美誠打哭。
2023年,她獲得WTT新加坡大滿貫女單、女雙、混雙三項冠軍,成為WTT大滿貫賽史上首位“三冠王”。
也是這一年僅在微博這一社交平臺,孫穎莎就拿下了340個熱搜,比梅西還多了75個,登頂榜單冠軍,成為了體育圈頂流。
代言數據印證了這種碾壓式影響力:
今年,她接連官宣半畝花田、理膚泉、高露潔等多個代言,而自去年巴黎奧運會后,還與寶潔、汰漬、Olay 等多個品牌達成合作。
粉絲的強力助推下,高露潔牙膏3分鐘內便全網售罄;半畝花田官宣后1小時,GMV突破3000萬,強勢登頂三大電商平臺榜單 TOP1;理膚泉面膜爆賣38萬件,一舉突破品牌歷史IP最高成就。
更有意思的是,她的27個代言中,美妝、珠寶等“非體育”品類占比達68%。
OLAY簽下她不僅因為帶貨數據,更因她代表女性力量;紅旗汽車用她取代流量明星,看中的是其“國手配國車”。
體育明星,
為何一夜成了“戰略資源”?
今年,品牌不僅“莎”氣騰騰,在搶其他體育明星也使出了吃奶的勁兒。
第一季度體育明星代言量同比增長 68%,甚至遠超娛樂明星32%的增速,王楚欽、孫穎莎、樊振東、潘展樂...集體成為品牌爭搶的 “戰略資源”。
為了搶到心儀的運動員,各家出招姿勢五花八門:
有人狂卷數量。
柒牌男裝就一口氣簽下7個世界冠軍,不僅有短跑、鐵人三項和短道速滑冠軍,還有空手道冠軍和太極拳世界冠軍,聽起來到挺符合柒牌的“中華立領”的氣質。
同一天簽約七名世界冠軍,在整個全球品牌代言的歷史上也還是第一次。
有的品牌卷調性。
2024年巴黎奧運會奪冠之后,樊振東成為國乒男隊繼馬龍后的第二位超級全滿貫,商業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
汽車品牌凱迪拉克官宣樊振東為品牌代言人,英國高端玩具品牌Jellycat也請來樊振東當快樂大使,因為沒有玩偶愛好者能拒絕 Jellycat,也沒有人能拒絕這么可愛的樊振東。
當肯德基在2024 年底官宣孫穎莎為品牌代言人后,麥當勞迅速跟進,于 3 月 11 日簽下王楚欽,將乒壇 “莎頭 CP” 拆解為 “漢堡競品 CP”。
甚至提前押寶的品牌,在被貼上代言標簽的運動員斬獲獎牌那刻迎來潑天富貴。鄭欽文奪得奧運網球女單冠軍,以斷層熱度登上熱度榜,僅一天搜索量漲幅210%,耐克、蘭蔻、霸王茶姬全接到了紅利。
“狂搶”運動員的不只有商業品牌。
孫穎莎被河北省文旅廳聘為“河北文旅代言人”,喊起了那句魔性口號——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而陳夢、練俊杰、李越宏、孫夢雅也成為了“好客山東特邀推薦官”。
同等聲量下,運動員跟明星相比,甚至性價比極高:
費用低、不容易塌房,但粉絲轉化率和品牌好感度卻能好出不少。
大方賺錢的孫穎莎們,
終結了一個憋屈的時代
孫穎莎的3億估值,也讓外界開始質疑運動本身和資本欲望的沖突。
“還沒退役就想著借名氣撈金”?“不好好訓練就想著賺錢”,很多“網絡判官”著急發表各種反對意見。
其實運動員的商業化提前,未嘗不是一個憋屈時代的終結。
希臘舉重運動員亞科維迪斯,曾在賽后接受采訪時突然淚崩,哭著宣布由于經濟困難,無法再維持運動生涯。他每個月只能領200歐元作為補貼,因為窮,他無法專心訓練,甚至有時候連給車加油的錢都不夠,只能步行去訓練場。
去年參加巴黎奧運會英國跳水隊杰克·勞格爾,一邊努力訓練備戰奧運,為自己和國家爭取榮譽,一邊在OnlyFans平臺上“下海”,靠擦邊賺錢…
雖然行為做法不予置評,但勞格爾也談到這也是無奈之舉,實在是因為薪水低、沒有得到商業合作的機會,訓練又占滿了所有時間,他也沒有時間工作賺錢。
外界一直沉浸在這些運動員在賽場成績上,但事實上回歸現實生活,運動員們也是需要吃穿住行、也需要跟有相應匹配的收入。
因為合理的商業化,既激發了運動員的商業潛力,還尊重了運動員的個體價值。
孫穎莎2024 年代言費占個人收入 65%,成為她收入增長最快的部分。
中國體育界“傳奇人物”劉翔,商業價值不止驚人且續航力強。福布斯榜單數據顯示,劉翔出道11年入賬5.35億元,這其中大部分收入皆來自比賽獎金之外的商務代言。
孫穎莎和王楚欽的商業崛起,絕非簡單的“奧運紅利”。
早年,運動員的商務收入常被詬病“層層抽成”,甚至出現過選手實際到手不足三成的憋屈情況。但近年來,政策的調整讓局面煥然一新。
據國乒老將許昕透露,自2019 年體育總局推行 “個人商業開發自主權” 改革后,運動員個人代言收入100%歸屬本人,協會僅從團體代言中抽取部分用于后勤保障。
拿孫穎莎來說,她的個代品牌如OLAY、理膚泉等,收入無需與團隊分成;而像伊利、可口可樂這類團體代言,則需按比例支持隊內的體能、康復等基礎建設。
這種公私分明的模式,還能避免了“單飛”導致團隊問題。
更深層次上,孫穎莎們的商業價值正在改變中國體育的生態。
過去,乒乓球的熱度往往隨著奧運結束迅速降溫;現在,運動員大大方方賺錢,馬龍投資乒乓球訓練基地,許昕不僅開辦了乒乓球館,還開設了乒乓球課程和夏令營活動。
這種良性循環,甚至連退役選手都因此受益:前國手直播帶貨觀看量破百萬,省隊教練開培訓班一座難求……過去“退役即失業”的憋屈情況,也開始慢慢改善。
如今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不僅要有過硬的技術,更要有帶動整個項目發展的能力。
對于頭部品牌而言,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往往需要匹配“用實力碾壓對手”形象,這也倒逼選手保持更高水平的競技狀態。
畢竟,沒有人愿意看到一個“躺平”的代言人。
過去人們總說選擇體育這條路,需要不小的勇氣,這句話包含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意志力,一方面則是不太理想的收入勸退。
對于運動員來說,他們不必等到退役才能實現價值,在役期間就能體面賺錢。對于品牌來說,也說明了一件事:
誰也不愿當冤大頭,再為塌房的明星買單。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