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4月15日訊(通訊員 匡雪蓮 蔡鈺 記者 萬凌云) 連日來,揚中市人民醫院住院大樓內一個“特殊身影”引起大家關注,只見他身著白大褂,左腿著地,右腿卻跪騎在一輛類似滑板車的工具車上,在大樓內“步履匆匆”,頻繁進出著DSA介入診療中心。
“他是腫瘤科的高洋醫生,骨折有一陣子了,為了不耽誤患者的治療,想到了借力‘助行器’為患者手術。”提起院內的“特殊身影”,揚中人醫不少醫護人員都曉得,稱他現階段既是“硬核患者”又是“硬核醫生”。
原來,今年春節期間,高洋在家中不慎踩空樓梯導致右腳骨折。起初他并未在意,次日發現右腳有點腫還有淤血,隨即趕到揚中人醫拍片。根據片子情況,骨科醫生判定為骨折,并建議保守治療,隨后為他進行了石膏固定。六周后,經過復查顯示骨折初步愈合,此時,高洋便決定重返崗位。
“我們科室以食管癌介入治療為主,部分患者存在放療后的食管狹窄,不及時手術會導致進食不暢,甚至連水都難以下咽。”作為科室的主治醫生,高洋坦言,面對患者的急迫情況,他在家也沒法安心休養。此外,高洋也表示有很多醫院做的都是食管術后良性狹窄,承接食管癌放療后狹窄的擴張手術的較少,許多患者在外碰壁后都會輾轉回來尋求幫助。而曾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介入與血管外科滕皋軍院士團隊進修過腫瘤微創介入治療的高洋,在“食管癌放療后狹窄的擴張手術”方面有著堅實的專業知識和實操經驗。
患者的實際需求和信任,堅定了高洋“帶傷上崗”的決心。
不過,回歸的決心還是遇到了實際困難。回歸崗位的高洋雖已拆掉了石膏,換上了助行靴,但日常自行走動依舊很受限,手術時更不可能如以往那樣能靈活移動。
為解決這一問題,高洋想到了“借力”,并在同學群里進行了相關咨詢。很快,群里就有幾位同學先后向他推薦了“骨折助行車”,是一種外形類似滑板車的“助行器”。“剛開始使用時,我還不太會操作,滑了一個星期,已經習慣了。”
不過,高洋也告訴記者,“助行器”雖能幫助他靈活移動,但以往他們為患者手術時,右腳是需要踩射線的,因此目前進行手術時,腫瘤科副主任童瑞敏都會和他搭配操作,協助完成關鍵步驟,確保手術的高質高效。
從高洋這一“特殊身影”瞧過去,背后是想盡辦法也要為患者解急、解難的“醫者仁心”。如今,在“助行器”和科室同事的共同協助下,“骨折患者”高洋近期已為8名患者進行了食管癌放療后狹窄的擴張手術,為他們帶點亮生活希望。
校對 王麗麗
編輯 丁皓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