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wǎng)易首頁 > 網(wǎng)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我與黃河地標文化|黃河下游璀璨明珠——東平湖

0
分享至

文|吳濟夫

滔滔黃河下游南岸、魯西逶迤群山之間,鑲嵌一顆璀璨明珠——東平湖。群峰聳峙,碧泊萬頃,勝跡薈萃,奇景毗連,山嵐水色,神韻天成,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山水風光、自然人文畫卷,自古享有齊魯“小洞庭”美譽。它成了與母親河密切相關(guān)的東平縣的地標。

東平湖位于黃河與汶、泗河沖積平原相接的帶狀洼地。其水源除山溪河流外,主要依靠黃河水。特別是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由奪淮入海700余年后改道北流,橫截汶河和京杭大運河,奪濟水、大清河故道入海,東平山間洼地遂積水成湖。

它的起源和起因要追溯到大野澤。其是魯西南的一個大水泊,最早見于《左傳》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春,西狩于大野”。古代地理專著《禹貢》載:“大野既潴,東原底平”,東平之名即源于此。秦漢以來,又稱“巨野澤”,位于巨野縣東北,“南北三百里,東西百余里”。據(jù)此,今日梁山、東平、鄆城、汶上、嘉祥、濟寧一帶,都可能是大野澤波及之處。其水勢之浩瀚,可與洞庭、鄱陽相比,故有“齊魯小洞庭”之譽。《史記·河渠書》載:西漢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河決于瓠子(今濮陽西南),東南注巨野”。這次黃河決口灌注巨野澤達23年之久,使其嚴重淤墊。五代和北宋年間,黃河又屢決于滑、澶、濮等地。大野澤更為浩渺無際。

宋建隆元年(960年)到太平興國九年(984年)的25年內(nèi),黃河有16年多處潰決泛濫。北宋末年向南大改道的140年間,有記載的主要決潰年份達35年之多,并有一年數(shù)決和多年不能復堵的記載。一般決溢后沿濟水、濮水故道流入巨野澤。此時,這一代洼地湖泊已逐漸向北推移,形成了以梁山為主要標志的湖泊。《資治通鑒》載:后周顯德六年(959年)“覆汴水,浚五丈渠,東過漕、濟、梁山泊,以通清、鄆之漕”。因五代末不再稱巨野澤。《宋史·楊戩傳》云:“梁山泊、古巨野澤,綿亙數(shù)百里,濟鄆數(shù)州,賴其蒲漁之利”。元代于欽《齊乘》云“(巨野)澤即梁山泊也”。這就是《水滸傳》上描寫的“周圍港汊數(shù)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遙天”的梁山泊。時人有“八百里水之說”。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河決南流自泗入淮。這時黃河極不穩(wěn)定,梁山泊水域也隨其變化。水至則“漂沒千里,復成澤國”;水退即“涸為平陸,安置屯田”。大定六年(1166年)河決陽武,由鄆城東流匯入梁山泊,水勢一度大盛。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又因“黃河已移故道,梁山泊水退,地甚廣,已嘗遣使安置屯田”。《明史·地理志》載:“東平州西有安山,亦曰安民山,下有積水湖,一名安山湖”。從金到明,南旺僅存東湖(蜀山湖)即《水經(jīng)注》所稱茂都淀、西湖(南旺湖)、馬踏湖、馬場湖,即近代所謂“北五湖”。明清時代,梁山泊因河湖始筑民埝,唯安山一帶因有汶水和坡水積聚,尚蓄水稱湖。

清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于銅瓦廂決口,于張秋穿運河,過東阿、魚山處奪濟水、大清河入海。黃河未穿運以前,泰西過東平的汶水入大、小清河歷東阿至利津入海,適因銅瓦廂告決,黃河初入東省循大清河而下,橫截汶水入海之路。汶水異漲,其北行25里至清河門為入黃要道。黃河口日益淤高,再遇漲增頂托倒漾,汶不能北注,遂使“東平良田數(shù)萬畝,盡仗波臣······”。當時積水淹沒地區(qū)在大安山以北,始稱安山湖。清末,因?qū)俚亟^大部分地面為東平所轄,遂易名東平湖。史稱“老湖區(qū)”,南北長13.5千米,東西寬10.3千米,面積約209平方千米,常年積水面積124.3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5米,為山東第二大淡水湖,亦是黃河漲水期的蓄洪庫。

1958年是黃河大水之年,為防御黃河可能發(fā)生的更大洪水,位山樞紐工程上馬興建,國務(wù)院批準山東省委提前修建東平湖水庫。從1958年8月到1960年7月,調(diào)集四個地區(qū)21縣民工及三個師的部隊,共31萬多人,擴建東平湖水庫。這是中國水利史上的空前壯舉,共完成土方3000萬立米,石方115萬立米,筑成了100千米的環(huán)湖圍堤和十里堡、徐莊、耿山口三座進湖閘與陳山口出湖閘。同時,把東平湖與黃河、運河用圍壩涵閘分開,在縮小滯洪面積的情況下提高了蓄洪能力,確保了黃河防汛安全。這是治黃治湖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

為擴大蓄洪能力,1963年修建了二級湖區(qū),面積63萬畝;新建了石洼蓄洪進湖49孔閘;庫區(qū)建設(shè)3—6米高村臺和避水臺152座,安置了16萬湖區(qū)移民。1965年底,復修二級湖隔堤,西起十里堡黃河大堤,東至解河口與圍壩相接,長26.7千米,頂高46米,頂寬6米,把東平湖水庫分割為新、老湖區(qū),實現(xiàn)了二級運用的工程設(shè)計。今日東平湖,總面積629平方千米,蓄水總量40億立方米,最大蓄水量60.73億立方米。這是黃河下游最大的滯洪區(qū),對保障京、津、濟南、勝利油田和黃河下游南北交通及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歷史上,東平湖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保衛(wèi)黃河下游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沿湖居民乃至廣大人民的生活改善和保健養(yǎng)生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今天,它又成了“南水北調(diào)”東線工程的儲水庫,為保證良好的水質(zhì),整個湖區(qū)及周邊都加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尤其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和生活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更使東平湖區(qū)成了人們游覽觀光和療養(yǎng)、避暑、休閑的勝地。

東平湖是一個淺水富營養(yǎng)型淡水湖,水質(zhì)肥沃,浮游生物繁盛,水生動植物多,是淡水養(yǎng)殖的天然良場:魚類50多種,年產(chǎn)量一般為3000噸左右,最高達萬噸;菱角200噸,芡實米100余噸。湖中還有荸薺、蓮藕、葦、蒲、鱉、蟹、蚌、螺等。其中比較珍貴的有東平湖鱖魚、中華絨奧蟹、黃河鯉魚、海洋溯游上來的毛刀魚等。魚、鱉、蟹、蚌歷來是餐桌上宴賓珍饌佳肴,而菱芡更是食療保健和出口創(chuàng)匯上品。

東平湖群山環(huán)抱,巍峨高聳,勝跡薈萃,山清水秀,碧波蕩漾,風光旖旎;菱芡鋪綠,鷗鷺翔集,白帆點點,蘆花飄飄,楊柳披岸,綠樹成蔭,景色優(yōu)美。1985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東平湖乃“梁山泊”遺跡,是梁山水泊現(xiàn)存最大水面,故至今仍有“游覽水泊梁山,不蕩舟東平湖,不成其游”之說!

東平為充分發(fā)揮梁山水泊遺跡——東平湖水優(yōu)勢,沿湖設(shè)置了《水滸》拍攝基地及水滸大寨、宋江村、祝家莊、盤陀路等景點,同時開發(fā)建設(shè)了東平湖周圍風景旅游區(qū),在山峰溝豁安裝了登山纜車和玻璃鋼橋,呈現(xiàn)出一派嶄新景象!

清代文學家王漁洋在《蠶尾集序》中寫道:“兗鄆之境多湖泊,而小洞庭最著,湖之左有蠶尾山焉······而其湖山之勝又曠邈靚麗,能使臨汛者徬徨,登眺者遲夸怡悵而忘返,于是小洞庭之名與源明之詩共傳圖牒。”其《游小洞庭》詩中寫道:“當日蘇司業(yè),風流此暫陘,重巖望超忽,遠水界空冥。暴雪明蠶尾,浮云下洞庭。明朝新霽好,回首數(shù)青峰。”東平湖明麗多姿的山光水色,壯美景觀,實堪稱齊魯一顆明珠、東平縣的一張靚麗名片!

(作者系山東省梁山縣政協(xié)文史委原主任)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yīng)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齊魯壹點 incentive-icons
齊魯壹點
找記者,上壹點!
514394文章數(shù) 81168關(guān)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強軍之路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guān)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沃县| 益阳市| 宣化县| 城步| 霞浦县| 凤庆县| 武乡县| 桐柏县| 化州市| 苍溪县| 寻甸| 磐石市| 鱼台县| 金昌市| 涿州市| 张家界市| 嘉义县| 秦皇岛市| 巧家县| 莫力| 保亭| 昔阳县| 正阳县| 汕尾市| 宁明县| 屯昌县| 邳州市| 和龙市| 利津县| 太和县| 平舆县| 贡山| 南漳县| 青州市| 吉木萨尔县| 格尔木市| 莎车县| 旬邑县| 仲巴县| 湘潭县|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