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yward
原創首發|藍字計劃
不得了,“低空經濟”要變“低空走私”?
這幾天“不法分子用大疆無人機走私”的小作文都在網上傳瘋了。他們說“3月26日深圳海關通報有團伙用大疆無人機走私作案,利用大疆Mini 3 Pro單次運輸10臺手機,最終一晚上走私1.5萬臺”等。
有數字有事實,還給出了準確的時間,咋一看確實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要不怎么說“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呢,我翻查了深圳海關的官網新聞和微信服務號,都沒有類似的通報,不用懷疑這次大概率也是舊新聞拼接,加上一些網友的“自由發揮”,用DeepSeek寫的假新聞。
要是網友們看個樂呵那也就算了,問題是有的媒體還把這事情當新聞發了,那就尷尬了。
大疆心里苦啊,好好的怎么又造謠拿我的無人機干壞事了呢?
無人機太牛也不是我的錯啊!
樹大招風
大疆也是老倒霉蛋了。其實只要對大疆無人機比較了解,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假新聞。
新聞里提到的Mini 3 Pro,是一款定位入門級別的小重量無人機,主打輕巧便攜和簡單的拍攝任務,本身沒有什么負載能力。
大疆Mini 3 Pro的機身重量只有249g,為了輕量化飛行動力系統采用了小型電機和小型槳葉,動力冗余主要用于應對抗風(最高5級風)和穩定拍攝。
大疆Mini 3 Pro在非官方測試里最多只能提起一瓶礦泉水(500g左右),現在手機隨便一臺都超過200g了,根本不可能具備10臺手機(2kg)級別的運載能力。
大疆無人機之所以會成為謠言的主角,一個重要原因是無人機走私確實有先例。
早在2018年,深圳海關聯合香港海關,開展查緝行動,破獲一個在深圳市蓮塘深港邊境區域利用無人機“飛線”走私進口電子產品的犯罪網絡,打掉走私團伙6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6名,涉案案值高達5億元人民幣。
在國外利用無人機走私的玩法也玩得很花。有媒體報道英國就出現了多起用無人機走私、向監獄投送毒品和武器的案例。
另一個原因是,大疆無人機的性能確實太強了,不止干本職工作厲害,“副業”干起來也是十分可靠。俄烏戰爭爆發后,就有大量的大疆無人機被廣泛運用到了俄烏戰場上。
有媒體報道,大疆的Mavic系列消費級無人機,由于性能卓越,操作簡便,價格低廉,已成為俄烏兩軍競相使用的利器。
一位俄羅斯消息人士稱,在過去的八個月內,他們已經購買了10萬架大疆無人機,這還未包括利用中國零部件在俄羅斯組裝的大批FPV無人機,而烏克蘭購買的大疆無人機數量至少是其兩倍之多。
盡管這會是無人機卓越性能的又一有力佐證,但對想要努力擺脫“軍用”標簽的大疆來說不是什么好消息。
俄烏兩國的黑客通過技術手段破解了大疆無人機的固件,能自動關閉無人機的GPS導航功能、并取消無人機的飛行高度和距離限制,甚至能讓無人機飛入有地理圍欄的“禁飛區”。
在過去,美國就多次以“大疆無人機可能收集敏感數據并回傳中國,例如通過熱成像、地理定位等功能威脅基礎設施安全”為由頭進行指控,甚至認為大疆無人機的民用技術可能被用于軍事目的,加劇戰略焦慮。
偏偏這次在俄烏戰場上,好像真的證明了大疆的無人機能適應軍事用途。
有意思的是美國軍方雖在2017年禁用大疆,但實際仍通過民間渠道采購其產品。
或許將大疆無人機投入到軍事領域,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比較尷尬的是國內的網友也喜歡玩大疆無人機“軍用”的梗。去年大疆農用無人機T100發布,因為強大的裝載能力、高精度的環境掃描和識別能力,被網友戲稱為“軍用無人機”。
樹大招風,莫過于此。
強者的代價
容易成為造謠小作文的“主角”,甚至被人采購去干本職工作范圍外的事情,正是大疆無人機強大的無奈“代價”。
普通消費者更容易接觸到消費級無人機領域,確實只有“大疆”和“其他”兩個品牌。
就像高端手機是蘋果的天下,大疆也是如此;但大疆可沒有像三星、華為、小米這樣的對手,真·獨孤求敗。
大疆在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占有率長期保持在70%-80%,在北美、歐洲等核心市場甚至超過85%。
技術方面,大疆擁有全球無人機領域最多的專利(超5800項),涵蓋飛控、云臺、圖傳等核心技術。
技術領先的直觀體驗是,大疆的無人機非常可靠好用。大疆飛控系統采用完全自主研發的定制化芯片架構,與市面上通用ARM或FPGA芯片不同,底層算法與硬件深度協同。
例如WooKong-M飛控集成高精度IMU傳感器,通過溫度補償算法和工業化校準算法實現厘米級懸停精度(水平≤2米,高度≤0.5米),即使在強風環境下仍能穩定控制。
飛行穩定,抗風能力強,甚至部分機器還有不錯的負載能力,就能理解為什么大疆的無人機容易被拿來干壞事了。
另一方面,大疆無人機豐富的消費級產品線覆蓋,無形中也是給了不法分子“更多選擇”。
大疆的無人機產品覆蓋從入門(DJI Neo,千元價位)到專業(Mavic 3 Pro,萬元級),滿足不同預算和需求;而市場上大部分的競爭對手,如Skydio僅聚焦高端市場,受眾狹窄,可選擇的范圍就遠遠落后于大疆了。
產品覆蓋優勢的另一個體現是,大疆每年推出2-3款新品,產品迭代速度領先對手6-12個月。不僅新品能在技術上對競爭對手實現壓制,舊產品還能因迭代而降價,在性價比上取得優勢。
另外大疆也是少有的堅持全鏈路國產的電子產品,通過中國供應鏈優勢,大疆無人機的成本比歐美企業低30%-50%,打出更有競爭力的售價。
可以說,大疆以絕對領先的技術和強大是市場布局贏得了江山,但出色產品總被濫用,也算是一種“事與愿違”的悲哀。
天空不是極限
話又說回來,雖然新聞是假的,但現實中大疆可以用來“帶貨”的無人機其實還真有。
比如上面提到的,被戲稱為“軍事無人機”的大疆T100農用無人機,在裝配吊運系統狀態下整機的重量只有64.9kg,最大吊運起飛重量可以達到149.9kg,也就意味著它可以通過吊運運載重達85kg的物品,別說區區手機了,用來載人都輕輕松松。
再加近年來低空經濟的盛行,讓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小型飛行器相關的領域。目前大疆主要的動作只止步于和比亞迪聯合大疆打造的一套靈鳶智能車載無人機系統,這對無人機領域的王者來說顯然小兒科了。
大家對大疆的期待,至少也得是小鵬匯天“陸地航母”飛行汽車級別的。
小鵬匯天“陸地航母”和比亞迪唐L無人機版最大的不同在于,車里搭載的是一款可以坐人的小型“直升機”,傳統無人機上負載的是鏡頭、農藥,這次真變成了“載人”。
更加科幻、真正能把汽車帶上天的,是2024年小鵬就在北京車展上發布的名為“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概念產品。從外觀上看它就是一輛MPV然后再頂部加裝了巨大的槳葉,在設想中不僅可以像常規汽車一樣用車輪來跑,也能利用槳葉垂直升降。
2024年2月27日,全球首條eVTOL跨城跨灣航線(深圳-珠海)首次演示飛行在深圳蛇口郵輪中心舉行,深圳-珠海飛行超過55公里,用時大約20分鐘。
不過小鵬匯天研發了那么多年,過百億的投資目前還沒能實現量產,也從側面說明了飛行汽車的概念并沒有那么容易實現,也許大疆入局了也未必能比小鵬做得更好的。
但腦洞大開的網友,又為飛行汽車提供了一個新思路。網友“飛貓機長”放出一段視頻,他用一臺五菱宏光Mini做車殼,通過在頂部加裝旋翼,實現了車子的低空“起飛”。
根據這位博主介紹,飛行汽車的起飛質量為180kg,其中,頂部飛機50kg,全碳纖維的車身質量50kg,電池20kg,人是60kg。
雖然這臺“飛行汽車”多少有點玩具性質,但從旋翼的規格、載重能力來看,已經和大疆T100無人機比較接近了;要是對無人機重新設計和減重,弄出類似規格的“飛行載具”應該也不困難。
實話說,攝影、貨運安防用途的無人機已經不能滿足人類了。什么時候能新聞上看到大疆的“有人機”,也不足為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