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朱西產教授參加騰訊汽車《車市熱議+》直播對話欄目,在談到蔚小理未來3年發展趨勢時,他說:“(蔚小理)一家都剩不下,最后能夠獨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要盡快兼并重組合作。”
作為中國新勢力“三駕馬車”,“蔚小理”曾一度引領行業潮流,成為新勢力造車的代表。如果這三家車都活不下去了,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勢力造車這條路將徹底宣告失敗。
所以,朱西產認為“3年內蔚小理一家不剩,存活率為0”的核心邏輯究竟在哪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對于蔚小理近幾年的發展和變化,朱西產在采訪中都說了啥?
規模之戰下,蔚小理如何建造企業管理體系能力?
朱西產說:學習很重要,但不能盲目照搬。比亞迪在特斯拉用三元鋰電時,堅持磷酸鐵鋰路線,最終讓兩者各占半壁江山,這就是戰略定力的體現。蔚來換電模式雖有爭議,但李斌仍需堅持,問題在于技術創新不足導致成本高,而非換電本身。
三年內車市淘汰賽,造車新勢力三兄弟會剩幾家?
朱西產認為,(蔚小理)一家都剩不下,最后能夠獨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要盡快兼并重組合作。
年產量干不到200萬輛的,我估計都活不下去,體量太小,研發費用過高。需要用各種方式去合作合資。因為研發投入小了,技術進步就停止了,這么高的研發投入這么小的產量,你就等“死”。
理想汽車是成功者,沒犯大錯。小鵬前期過于依賴軟件,忽視硬件,導致產品問題,但引入王鳳英后開始糾正錯誤。蔚來李斌過于考慮情懷,缺乏技術投入,用投資人錢堆服務是不可持續的。
如何看待蔚小理不同市場表現?
朱西產表示:通過財報短期看規模轉化效率例如銷量以及營收等等數據,但是長期比拼底層技術創新深度。蔚來的換電模式是存疑的,其技術護城河面臨增程式(雙40車型達1200km續航)與快充(比亞迪三1000技術/5分鐘補能400km)的雙重沖擊,若換電無法成為主流則面臨戰略風險;
小鵬是通過Mona實現銷量逆襲提振資本信心,印證“以量為王”的行業生存法則;
理想則是技術突圍路徑,雖銷量下滑,但依托VLM視覺語言模型與開源OS構建智能駕駛新范式,是有差異化競爭力的。
如何看待樂道的市場表現為何會低于預期?
朱西產認為:樂道本身車不錯,但是最大的問題產品定位。價格區間與用戶群體未能有效區隔,既未形成高端溢價能力,又喪失性價比優勢。既要延續蔚來品質基因,又試圖通過低價策略快速擴張,反而稀釋了差異化競爭優勢。另外,情懷營銷缺失,產品策略上有一些失焦。
如何看待過去小鵬一年的變化,特別是王鳳英的加入?
朱西產表示:從用人角度來看看,我認為造車新勢力三兄弟的創新度讓人擔憂,曾經的造車初心會不會被財務報表打擊?蔚小理轉向“汽車老兵”雖改善運營效率,卻陷入同質化競爭陷阱,若無革命性技術迭代恐難與老牌車企抗衡。
蔚小理的技術護城河還能持續多久?
朱西產表示,從智駕的角度來看,光一個華為的鴻蒙智駕已經讓蔚小理處于危險境地了,如果今年比亞迪、吉利、奇瑞利用地平線、momenta的智駕平權做的很成功,也就是如果說“華大地M”四大智駕供應商全部崛起,蔚小理的別說護城河,別“水漫金山”就不錯了。
今年他們三家的智能駕駛要面臨的挑戰,比亞迪的天神之眼等都是供應商模式,假如供應商模式做下來比蔚小理更精細,性能更好,那他們的末日就要來了。
這一輪AI技術熱對蔚小理鞏固技術護城河有幫助嗎?
朱西產表示:AI上車是必然趨勢,因為汽車在空間、電力和算力上都優于手機。手機電力和算力有限,而汽車空間大,電力和算力更強,能為AI提供更好的運行環境。目前,汽車的算力不斷提升,如特斯拉新款ModelY的算力已達720TOP,未來還會有更高算力的車型。汽車介于手機和家庭之間,既能移動,又能提供強大算力支持。未來,汽車可能成為人們進入AI世界的“阿凡達”,尤其是工作場景中,汽車或許會成為最佳的AI載體。
200萬并非絕對生死線!
朱西產教授的核心邏輯是認為,汽車是規模化經濟,只有一定規模化才能均攤成本,包括研發成本、生產成本,供應鏈成本,以及營銷成本等等。
而如果本身量不大,但是每年又要投入高額的研發費用,那么結果就導致單車研發成本過高,企業陷入賣一輛虧一輛的狀態。
比如蔚來,去年的研發高達130多億,銷量卻只有22多萬輛,去年一年累計虧損了224億,等于每賣出一臺就要虧損10萬!
所以,朱產西認為,兩百萬輛才能實現規模化,才能活下去。而蔚來+小鵬+理想一年的銷量,都沒有達到這個規模,因此要“盡快兼并重組合作”。
不過,這一觀點遭到了網友們和業內人士的反駁:
首先,放眼全球,新能源銷量突破兩百萬輛的有且只有比亞迪,其去年一年銷量就超過了400萬輛。
但是,沒達到200萬水平的車企,如特斯拉,其2024年銷量為179萬,實現盈利;理想汽車去年年銷50萬輛,凈利潤達到80億。而零跑去年年銷29.37萬輛,在第四季度成功實現凈利潤轉正。零跑也正式成為繼理想汽車之后,第二家實現盈利的造車新勢力車企。
理想和零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通過精細化管理,嚴格控制成本,提高單車的毛利率。
除此之外,對于一些高端品牌來說,并非依賴規模,而是高溢價來實現盈利,如保時捷年銷僅30萬仍能盈利,而蔚來想要做的就是成為電車市場里的保時捷。
其實,朱西產教授的言論大體上沒有問題,一家企業想要活下去,根本就是要能自我造血,如何造血,前提就是要多賣車,實現一定的規模化。只是說,200萬的規模并非就是蔚小理的絕對“生死線”,這是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產品定位和經營模式來決定的,就像理想和零跑,年銷幾十萬就能盈利。
以此同時,在保證一定規模的基礎上,正如朱西產所說的那樣:要建立自己的技術護城河,防止技術優勢被供應商取代;要有戰略定力的同時,還要戰略正確。所以,蔚來需要在換電模式上,加速技術創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