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三個月!"2020年9月,當劉師傅被確診為小細胞肺癌時,學西醫的侄子私下對他妻子說出了這個殘酷的"判決"。然而四年后的今天,這位曾被預言生命將盡的老人不僅活著,還生龍活虎地工作、唱歌、跳舞,用他的實際行動改寫了醫學預言的劇本。
2020年8月,劉師傅開始出現咳嗽、上樓氣喘的癥狀。區醫院的胸部CT檢查顯示左肺上葉肺門有一個5.8×3.1cm的病灶。由于病灶緊鄰大血管,無法手術,劉師傅只得嘗試民間偏方——用核桃枝煮熟雞蛋食用。然而一個月后,他的聲音變得嘶啞,復查顯示病灶已迅速增大至11.8×5.7cm。活檢穿刺結果確診為惡性程度極高的小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發展速度快,不適合手術,雖然對化療敏感,但預后通常很差。"學醫的侄子的話像一盆冷水澆在家人心頭。面對這一"死亡宣判",劉師傅和妻子陷入了深深的絕望。
轉折出現在2020年10月28日。那天,劉師傅來到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求診。雖然當天未能見到袁希福院長本人,但醫院滿墻的錦旗給了他莫大的震撼和希望。"那些錦旗多得差點把墻壓倒",這個視覺沖擊讓劉師傅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線生機。
接診的薛主任通過細致問診,找出了劉師傅患病背后的心理因素——長期的悲傷情緒和過量吸煙。原來,在父母相繼離世后,劉師傅陷入了長達八個月的抑郁狀態。"我哭了整八個月。有時候騎摩托車出去轉一圈,想起母親就趕緊下車,哭夠了再說..."回憶起那段日子,劉師傅的聲音仍會哽咽。與此同時,他的煙癮也越來越大,一包接一包地抽。
薛主任的治療方案是中西醫結合:"你不要拒絕化療。該放化療就放化療,中藥該吃就吃。"這番話讓劉師傅重新燃起希望。走出診室,他對妻子說:"我得堅強起來!"這個簡單的決心,成為他抗癌之路上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
劉師傅開始了化療配合中藥的治療方案。第三次化療時,他明顯感覺到身體反應沒有前兩次劇烈:"我覺得沒這么厲害,就知道中藥起著作用了。有點勁了。血液指標,白血球啊,不是那么直線下降了!"這種身體反饋給了他極大的信心。
2021年1月,完成4次化療和一個月放療后,復查顯示病灶縮小了。但治療帶來的副作用——聲音嘶啞讓劉師傅十分苦惱。西醫認為這種損傷不可逆,但薛主任卻安慰他:"調理調理就行了。"這份樂觀和信心再次支撐著劉師傅繼續治療。
隨著持續服用中藥,劉師傅的身體狀況逐漸改善。2021年9月1日的復查結果顯示病灶穩定。當地醫生告訴他:"病灶好了,會留有痕跡,勿過慮。"這句醫囑標志著他從患者向康復者的轉變。
2022年起,劉師傅開始采取春秋兩季鞏固用藥的策略,并養成了每天步行三四公里的運動習慣。更令人驚喜的是,曾被判定"不可逆"的聲音嘶啞也慢慢恢復了正常。為表達感激之情,他特意回到希福醫院,為薛主任唱了一段京劇——這個簡單的舉動,卻是對生命奇跡最動人的詮釋。
2024年,劉師傅的人生已經翻開了全新篇章。在"袁希福老中醫與他的千例癌癥康復患者——2024龍年中國行"公益活動上,70歲的他神采奕奕地分享著自己的故事:"我現在還干著活呢!一個朋友應聘我,我給他干管理!睡得香吃得飽,心情好,哎唱個歌,跳個舞都行!"活動現場,他即興演唱了一段京劇,贏得了熱烈掌聲。
8月25日的山東泰山站活動上,作為山東人的劉師傅再次登臺分享,還用口琴演奏了《喜洋洋》。這首歡快的曲子恰如他此刻的生命狀態——曾經被陰霾籠罩,如今卻充滿陽光與喜悅。
從"最多三個月"的死亡預言,到四年后充滿活力的生活,劉師傅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醫學統計數據固然重要,但個體的意志力、中西醫結合的治療策略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同樣能在抗擊疾病中創造奇跡。他的經歷不僅是一個關于癌癥康復的案例,更是一堂關于生命韌性和希望的人生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