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產業作為現代農業的基礎性產業,對于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我國一直存在著母牛繁殖效率低、良種率低的產業難題。歷經20年攻關,吉林農業大學科研團隊系統構建了母牛高效繁殖營養調控技術體系,創新打造母牛繁殖疾病群防群控技術模式,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母牛高效繁殖的技術攻關,突破了母牛同期排卵和胚胎生產技術瓶頸,推動了母牛高效繁殖技術創新和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我國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近日,由吉林農業大學牽頭,華中農業大學、吉林大學等6家單位共同完成的“母牛高效繁殖調控技術創新與應用”科學技術成果評價會在北京召開。評審專家認為,該系列成果整體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破解肉牛繁育效率密碼
我國是牛肉消費大國,牛肉是我國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如何讓更多、更好的牛肉走上百姓餐桌,是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標之一。
21世紀初,我國肉牛養殖大多采用放牧半放牧方式,奶牛則以散養為主。這導致養殖的牛營養不均衡、疾病頻發,加之繁殖技術落后,使得牛產業繁殖率低、良種率低、生產效能低。在吉林農業大學副校長、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呂文發看來,開展高效繁殖技術攻關,是提升我國牛產業生產水平的時代之需、民生之要和戰略之舉。
呂文發認為,要想實現牛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針對產業關鍵問題迎難而上。而解決母牛繁殖率低的問題,則需要解決營養調控不精準、繁殖障礙病多發、繁殖技術水平低等3個關鍵問題。
以最核心的誘導同期排卵—定時輸精為例,傳統繁殖技術誘導的母牛發情排卵調控同步性不高,夏季熱應激條件下發情率和配種受胎率低。針對上述難題,項目團隊經過多年攻關,研發出適應不同牛群和夏季熱應激條件的同期排卵—定時輸精技術。與國際先進技術相比,育成母牛、產后母牛、熱應激奶牛和水牛情期受胎率分別提高29.7%、31%、76.4%和70%,產犢間隔平均縮短28天。
針對超排反應個體差異大、供體牛篩選精準度低的問題,項目團隊從200多萬條基因多態性數據中挖掘出影響超數排卵效果的孕酮受體、促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促卵泡素受體等突變基因7個,創建了優質胚胎高產牛分子篩選技術,使得試驗供體??捎门咛堤岣?0%。
“通過同期排卵和胚胎生產技術攻關,我們突破了母牛個體繁殖力上限,實現了優秀種牛的快速擴群,提升了母牛繁殖率和良種率?!眳挝陌l說。
全鏈條創新助成果落地生“金”
能否將最新研究成果服務于產業發展、豐富人民群眾的餐桌,是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一道必答題?!胺N業專家、栽培專家是把成果寫在大地上,我們搞畜牧的則是把論文搬進牛棚里。”呂文發介紹。他帶領團隊從理論技術創新、技術體系建立和推廣應用效果三個維度完成全鏈條創新,并將成果向全國轉化。
養殖企業負責人潘淑紅的養牛場位于吉林省樺甸市,最早承接了呂文發開展的肉牛同期排卵—定時輸精技術落地任務?!爸拔覀兪前蠢限k法放牧,每年五一勞動節前后把牛群趕上山讓它們自然繁殖,懷不懷得上牛犢誰也說不準。”潘淑紅說。如今,她的企業和呂文發團隊共同建設了樺牛科技小院,并培養了數十名研究生,打造了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她的企業也已經成為一家遠近聞名的現代化肉牛養殖企業。
除了繁殖技術,飼料也是母牛繁殖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蒲腥藛T發現,嘔吐毒素、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常常導致母牛發情排卵不規律,是造成流產、死胎和降低繁殖率的罪魁禍首。項目團隊研制出復合高效飼料霉菌毒素脫毒劑產品,同時推出系列模塊化飼料產品,方便牧場實現精準配比營養日糧,配方原料由20余種降至10種以下,提升了配方設計效率及精準度。這些精準營養調控技術手段改善了母牛氧化應激狀態,使母牛適宜體況達標率超過95%,情期受胎率提高10%,難產率降低24%。
據統計,該系列成果輻射全國近千家企業,新增銷售收入331.81億元,創直接經濟效益68.60億元;成果可節約飼料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有效緩解資源與環境壓力。
“我們還將把更多的科研成果進行轉化,為我國牛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眳挝陌l說。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