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系,自古以來就是一大難題。
兩個原本毫無血緣關系的女人,因為丈夫/兒子這個角色,而成為“一家人”。
其中的微妙與復雜,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深刻體會。
如果婆婆真心把兒媳當作自家人,家庭氛圍自然會和諧溫馨,但若只是表面客氣,背地里卻處處區別對待,那婚后的生活難免一地雞毛,受盡委屈。
那么,如何判斷婆婆有沒有把自己當作自家人呢?
其實,從以下3個細節就能看出來,一般來說藏是藏不住的。
01.是否會區別對待
真心把兒媳當作自家人的婆婆,對待你與對待自己的子女,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可如果她總是雙標,比如對自己的兒子百般呵護,不管是非對錯,都表現出護犢子的一面,而對你卻諸多挑剔,那么說明她一定沒有真正的接納你。
比如說,同樣是晚歸,兒子加班回來,婆婆會心疼的說辛苦了。
而如果是你晚歸,她可能就陰陽怪氣,各種不滿。
比如說,關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孩子若是不小心摔傷了,就會把責任全部推在兒媳身上,而忽略了孩子爸爸該承擔的部分。
再比如說,兒子不做家務是“男人不該做這些”,而兒媳不做家務就是“偷懶、不賢惠”。
諸如此類,其實都說明婆婆沒把兒媳當作自家人來疼愛。
在心理學有個概念,叫作“內群體偏好”。
指的是人們會更偏向自己認同的群體,比如親生子女,而對“外群體”,比如兒媳容易產生排斥。
如果婆婆能避免這種心理,一視同仁,那說明對兒媳才是真的好。
02.是否能夠跟兒媳共情
網上原來有個熱梗,說的是:女人何必難為女人。
其實,對應到婆媳關系上,也是如此。
所謂的“難為”,可能就是婆婆這個角色,把自己身上的不幸,以一種上位者的姿態,在兒媳身上重演一遍。
就比如說,婆婆原本的婆家“重男輕女”,被傳統觀念束縛,那么等到自己升級為婆婆,自也會為了彰顯權利,把這種觀念投射到自己的兒媳身上。
要是這種情況,不用懷疑,婆婆一定不會心疼關心你。
而那些真正把兒媳當作自家人的婆婆,一定具備深度的“共情能力”。
而這,才是檢驗一段關系是否真誠的標準。
如果婆婆能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問題,體諒你的難處,那說明她真的把你當作自家人。
反之,她如果只考慮自己的感受,那么你的委屈她永遠看不見。
比如說,你產后情緒低落,真正的家人會關心你的身體和心理狀態,而不是只會盯著你“孩子帶的好不好”、“生了個女孩還把自己當功臣”來發難。
就像原先熱搜上有個案例。
一位兒媳因為工作壓力大而崩潰大哭,婆婆不僅不安慰,反而冷嘲熱諷的說現在的年輕人真嬌貴。
這種缺乏共情和同理心的態度,恰恰證明了婆婆根本沒把兒媳當作親人來呵護。
03.是否會在背后說閑話
判斷一個人是否真心待你,不僅要看表面,更要看背后。
如果婆婆在人前對你客客氣氣,在背后又是另外一副“嘴臉”,向親戚朋友抱怨你的不是,甚至挑撥你的關系。
那么不用懷疑,這種“兩面派”的做法,顯然沒把你當自家人。
比如,有的婆婆會在兒子面前抱怨說“你媳婦花錢太大手大腳了”、“一點也不顧家”,甚至會在親戚面前各種吐槽兒媳的缺點。
那么這種背后議論的行為,不但破壞信任,而且還會讓家庭關系越來越緊張。
畢竟,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尤其是像一些小地方,為啥婆媳關系緊張,說白了,就是“傳閑話”的太多。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
背后說閑話,是一種社交排斥行為。
說白了,婆婆對兒媳不滿意,才能心生怨懟,逢人便說。
而那些真正把兒媳當自家人的婆婆,即使有啥意見,也會當面溝通,而不是背后搞一些小動作。
其實,婆媳關系雖然復雜,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并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
同為女性,婆婆和兒媳更應該互相理解、彼此尊重。
也許,當兩個人在保持“邊界”的情況下,還能真心的接納彼此,那么很多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大家說,對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