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郜保安,懷里抱著剛剛借完的盲文圖書。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包頭報道
兩天兩夜的大風終于退場,內蒙古包頭市的天空被擦得透亮,讓這座城在春日里再次舒展起來。
76歲的郜保安,穿上安全馬甲、拿著盲杖,獨自登上了通往包頭市圖書館殘障讀者服務中心(下稱“中心”)的8路汽車。自出生后一個半月患上急性結膜炎,郜保安的眼睛就再也沒有看到過光明,但是,對于這條往返家與中心的路,早已在他腳步的摩挲中形成了肌肉記憶。
“我今天是來參加中心組織的閱讀分享會,只要有活動我就會來,順便借兩本盲文書回去看,而盲杖和安全馬甲是我出行的雙保險。”借完盲文圖書的郜保安一手抱著書,一手指著身上帶有反光條的黃綠色馬甲告訴記者,這是中心發給他的第三件安全馬甲,為他的出行保駕護航。
據記者了解,為了幫助包頭市17.21萬殘障讀者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殘疾人群體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2013年10月26日,包頭市圖書館殘障讀者服務中心作為中國盲文圖書館內蒙古包頭市支館正式掛牌成立并對外開放。內蒙古殘聯及包頭市殘聯投入近30萬元,幫助包頭市圖書館建設殘障讀者服務中心,共同開展各類文化助殘活動。
近年來,在包頭市殘聯的支持下積極開展“心手相牽·悅讀世界”“暢聽微閱讀”等活動,同時不斷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及盲文圖書儲備,通過志愿者為殘障人士提供“你讀我聽”無障礙電影放映、講播等服務,豐富當地殘障人士文化生活,并且,設計研發視障者專用安全馬甲并發放。
讓每個視障者都“被看見”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極具人文關懷的重要一環,圖書館殘障讀者服務中心對殘疾人而言不僅是獲取知識的通道,更是打破壁壘、重構自我與連接社會的精神樞紐,它把“特殊需求”翻譯成“人之常情”的智慧,讓“無障礙”不僅是設施,更是“無距離”的心意。
這些溫暖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而是蹲下來的傾聽、貼心得剛好的懂得,以及讓每個生命都能自在舒展的溫柔設計。
2018年,一位視障讀者因交通事故意外離世,那是一個經常來中心參加活動的老殘友。此后的很長時間,包頭市圖書館殘障讀者服務中心主任金偉都在考慮一個問題:如何保障視障朋友安全出行?她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
有一天,恰逢包頭出現沙塵暴,坐在車里的金偉看到窗外執勤交警穿著的綠色衣服在漫天黃沙里格外醒目,同時,她留意到環衛工人的橘色衣服同樣引人注目,她心生一個想法。2019年,金偉設計并研發了視障者專用安全馬甲。
讓視障者“被看見”的安全馬甲。
馬甲以熒光綠為主色,肩膀處以橘紅色搭配,領邊及袖口以灰色反光材料搭配,馬甲右上方和右下方都設計了褂兜,可裝手機、聽書機或攜帶雜物;馬甲左側配有一個可以放折疊后的盲杖的寬10—15厘米、長25—30厘米的褂兜;馬甲背面中間的位置配有“關愛視障者請您讓行”9個大字,可以讓所有交通參與者不論在白天還是黑夜,都能清楚識別視障群體。
2019年5月,中心舉辦了“關愛視障者·請您讓行”視障者專用安全馬甲發放儀式,向視障者免費發放了100件安全馬甲,郜保安就是當時受益的第一批視障者。
據記者了解,目前,安全馬甲已經向全國進行推廣,反饋良好,現已為全國3000多殘障人士提供了出行保障服務,被多地殘聯列為輔具。其他交通參與者看到安全馬甲都會主動避讓,并為視障者提供幫助,讓他們的安全有了保障,讓更多的視障讀者能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的各項活動。
經過不懈努力,2023年4月25日,這款安全馬甲已成功獲得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顯然,圖書館殘障讀者服務中心不僅用知識的力量消解了身體的界限,同時為殘疾人提供了觸摸世界的指尖、傾聽知識的耳朵、丈量文明的腳步,更在社會肌理中埋下平等與尊嚴的種子。
為殘疾人打開融入社會新通道
為促進殘疾人群體走出家門,融入社會,提升殘疾人群體文化素養,中心還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助殘活動視為一種常態,最終形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兩名視障者在中心“看”書。
據記者了解,中心開展了心手相牽。悅讀世界系列走讀活動10期,服務讀者500余人次。在志愿者的帶領下,孤獨癥、弱視、斜視和全盲群體先后走進了賽罕塔拉、包頭金街、五當召、美岱召、恩格貝等10個包頭著名景區感受包頭;2018年包頭市圖書館建立視障讀者學習閱讀群,開辟“暢聽微閱讀”欄目,線上、線下已開展3100余場活動,服務視障者近62萬人次;2024年4月包頭市圖書館建立金色夢想家園一心手相牽閱讀群,開辟“包圖好聲音”我讀你聽線上讀書欄目,線上已開展273余場活動,分享的內容包含《額爾古納河右岸》《鐘鼓樓》《推拿》等,服務視障者近5萬人次;為持續培養孩子們的愛眼護眼意識和相關知識,營造助殘助盲良好社會氛圍,包頭市圖書館聯合中小學及包頭低視力康復中心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常態化舉辦“文化助殘光明行”走“近”圖書館活動10余次,服務讀者400多人次;從2022年起開展視障讀者線上燈謎會。截至目前舉辦涉及元宵節典故、歇后語、對聯、字謎、腦筋急轉彎等多主題猜燈謎活動4場,服務視障讀者、志愿者近800人次。
中心組織召開的線下月度會。
同時,為圓視障讀者、聽障讀者的影院夢,從2013年10月起,中心開展了無障礙電影放映及講播活動。目前已舉辦無障礙電影放映、講播活動近百場,惠及殘障讀者及普通讀者近萬人次;為展示殘障讀者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多彩的文藝技能,同時也滿足殘障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會生活的參與度,增加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包頭市圖書館聯合包頭市殘疾人聯合會、包頭市特殊教育學校、東河區老年大學以及各類社會組織開展了多次文藝演出活動,自2018年開展了首屆視障者專場新年音樂會之后,在2023年疫情結束后陸續開展了“愛心相伴傳遞溫暖攜手成長共享藍天”文藝匯演、“圖書館里歡樂多,文化助殘光明行”文藝匯演、暢聽微閱讀最美志愿者、最美讀書人頒獎表彰暨文藝匯演等20多場文藝演出,觀看人數達到4000余人次。
此外,為讓讀者保護視力,珍愛眼睛,提高讀者對眼健康知識的認知和關注,提升視障讀者防詐騙及養老意識,中心從2019年6月起舉辦了科普講座,目前已舉辦知識講座活動近20場,惠及殘障讀者及普通讀者近4000人次。
中心開展的無障礙電影放映。
這一個個活動,彰顯了服務中心不光是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的踐行者,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溫柔力量。
2024年6月26日,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發布了《關于認定陽光助殘志愿服務驛站的公示》,首批全國20家設施完善、服務優質、影響廣泛的單位被認定為陽光助殘志愿服務驛站,包頭市圖書館位列其中。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