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位于青羊區體育中心的網球場熱鬧起來,成都市全國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成都青羊站)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
記者了解到,3月18日至6月30日前,成都市將在7個固定監測點(高新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龍泉驛區、溫江區、雙流區)有序開展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工作,監測對象為3-79歲公民,樣本抽取按照實足年齡進行,成都市監測幼兒、成年人和老年人總樣本量合計為2720人。
成都是全國率先開展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的城市,青羊區將于4月14日至22日承擔成人組(20——59歲城鎮體力勞動者)共計544人體質監測任務。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成人組)包括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三項,除體檢一般進行的身高、體重、腰圍、血壓、肺活量等檢測外,還包含了體脂率、功率車二級負荷試驗、握力、背力、縱跳、俯臥撐(男)/跪臥撐(女)、1分鐘后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 閉眼單腳站、選擇反應時等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體重、體脂率檢測是成年的必測項目,進一步凸顯了國家實施“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推動部分人群體重異常狀況的改善重視程度。
如何控制體重、體脂率?成都市青羊區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專家表示,成年人減重應該循序漸進、以有氧結合抗阻運動為主,切忌進行跳躍運動,以免造成膝關節、踝關節損傷,有氧運動方式包括健步走、游泳、動感單車、劃船機等;抗阻運動主要選擇輕量啞鈴、彈力帶進行肩部推舉、蹲起等基本力量訓練。有氧運動每周2—3次、抗阻運動每周1—2次,每次30~40分鐘,隨著體重的下降可以選擇更多諸如跑步等運動。
記者了解到,通過這次“體質普查”,青羊區將建立精準的市民健康數據庫,為優化全民健身設施布局、制定個性化運動指導方案提供科學支撐,切實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在基層落地生根。
為何要監測?
國民體質是評估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效果和健康中國建設成效的有效途徑,通過監測了解國民體質的變化趨勢,為制定和調整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自2000年監測工作開始以來,該監測工作已進行了5次,有力推動了國民健康意識從“身體健康”走向“體質健康”。全國第六次國民體質監測則按照《國家國民體質測定標準》(2023年版)執行,問卷調查和檢測數據首次通過線上實時報送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證數據的客觀性、實時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