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心理學會“女童保護課”受邀走進西安市新城區向榮巷小學
在兒童成長的征途上,身心侵害是不容小覷的隱性威脅。遭受身心侵害的兒童可能面臨短期焦慮恐懼、長期自我認知偏差等心理創傷,甚至影響成年后的社會適應。4月14日下午,陜西生心理學會10位專家攜“女童保護課”受邀走進新城區向榮巷小學,為全校學生帶來一堂守護成長的“安全必修課”。
政策護航
構建兒童保護 “銅墻鐵壁”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健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為兒童防侵害教育指明方向。2021 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旨在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其合法權益、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學校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并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和生命教育。并建立預防身心侵害工作制度。2025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更將“未成年人保護”列為重點任務,要求構建“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位一體的防護網絡。
學校行動
政策落地的 “向榮實踐”
向榮巷小學始終以“守護學生身心健康”為己任,此次引入陜西省心理學會的“女童保護課”,正是落實政策要求的生動實踐:
專業師資賦能
構建科學課堂
授課團隊來自陜西省心理學會,成員均具備心理學、教育學專業背景,其教學設計嚴格遵循《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 “小學階段需掌握身體隱私保護知識”的目標。課堂通過三大模塊實現知識傳遞:
生理認知:借助圖示讓孩子們直觀地認識到身體的隱私部位,明白哪些部位是他人不可隨意觸碰的“安全禁區”;
風險識別:創設情景模擬,將生活中可能潛藏的性侵風險場景搬上課堂,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學會敏銳分辨危險信號,比如面對陌生人不恰當的肢體接觸、言語挑逗時,能第一時間察覺異常;
技能訓練:互動游戲環節更是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孩子們踴躍參與,在歡聲笑語中牢記應對身心侵害危險的正確方法,像是大聲呼救、及時逃離現場以及如何巧妙利用周邊環境尋求幫助等。
多維聯動
織密防護網絡
課程之外,學校同步推進三項配套措施:
制度保障
依據《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完善《向榮巷小學預防學生身心侵害應急預案》等制度措施,明確教師“強制報告”義務與校園安全巡檢機制;
家校協同
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線上線下講座解讀政策要點,指導家庭開展“繪本共讀話安全”等親子教育;
心理支持
校心理輔導室開通“心理信箱”,為學生提供一對一情緒疏導,將防侵害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
社會共識
讓每個孩子在陽光下成長。
此次課程的開展,亦是對“全社會共同參與兒童保護”政策精神的響應。陜西省心理學會專家團隊的到來,正是《關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的落地縮影。當課堂上響起“我不認識你,別碰我”的堅定聲音,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政策溫度的具象化——從國家立法到基層實踐,從學校課堂到家庭社區,防性侵教育正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語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