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民政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養老服務、殘疾人康復、殯葬服務等民政核心領域,推出“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四大維度15項具體措施,旨在打造一支“技藝精湛、素質優良”的民政高技能人才隊伍,為民生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意見》針對民政服務專業性強、技能要求高的特點,提出“精準培養”策略:
- 專業建設:在全國職業院校重點發展養老服務、兒童福利、婚姻服務等12個民政特色專業,支持建設民政職業大學2025年前實現養老護理員、殯葬師等緊缺專業“訂單式”培養全覆蓋。
- 產教融合:推廣“中國特色學徒制”,鼓勵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等院校與養老機構共建實訓基地,實行“課堂+崗位”雙導師制,預計2030年前培養10萬名“雙證合一”(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民政技能人才。
- 緊缺人才補給:建立全國民政緊缺人才培訓平臺,動態發布養老護理員、康復輔具工程師等崗位需求,符合條件的參訓人員可獲最高5000元技能提升補貼,解決基層“招人難、留人難”問題。
為提升民政技能人才職業吸引力,《意見》推出“破格晉升”“跨界發展”雙通道:
- 職業通道貫通:在養老、殯葬等領域試點“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打破傳統“五級工”晉升瓶頸;明確養老機構技術骨干可破格參評社會工作師職稱,實現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雙線發展”。
- 待遇保障升級:將優秀民政高技能人才納入地方高層次人才目錄,享受落戶、住房、子女教育等優惠政策;殯葬、精神衛生等特殊崗位人員可獲特崗津貼,部分崗位津貼標準較現有提高30%。
- 榮譽體系構建:設立“全國民政技術能手”評選,獲獎選手可直接晉升職業技能等級,推薦參選勞動模范、三八紅旗手等,提升行業職業榮譽感。
《意見》針對民政服務一線人才短缺現狀,提出“引育用留”組合拳:
- 柔性引才:允許發達地區與勞務輸出地建立養老護理員“定向輸送”機制,探索“周末專家”“候鳥式服務”等模式,鼓勵退休高技能人才到基層一線兼職。
- 崗位賦能:支持高技能人才參與機構管理,養老機構中高級技師可擔任業務主管;建立“揭榜領題”制度,鼓勵技術骨干牽頭攻關失能老人照護、智能殯葬設備研發等課題。
- 數字賦能:建設全國民政高技能人才信息庫,實現崗位需求與人才供給“云端匹配”;開發“民政技能人才在線學習平臺”,提供 1000+門微課及虛擬仿真實訓資源,推動終身學習體系建設。
為確保政策落地,《意見》明確“三措并舉”保障機制:
- 經費支持:統籌財政資金、彩票公益金等,2025年前建成50個國家級民政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企業按職工工資總額1.5%-2.5%提取的教育經費,60%以上需用于技能人才培養。
- 監管評估:建立民政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監測體系,將養老機構高技能人才占比納入星級評定指標;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確保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誰評價、誰負責”。
- 社會協同:鼓勵慈善組織設立“民政技能人才發展基金”,支持開展技能競賽、創業扶持;通過紀錄片、短視頻等形式宣傳殯葬師、養老護理員等崗位典型,扭轉社會偏見,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輿論氛圍。
隨著北京、上海等地首批“民政技能大師工作室”陸續掛牌,一場聚焦“匠心育人”的民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已在全國啟動。這一政策不僅將破解養老護理員等崗位“招人難”困境,更將為千萬家庭帶來更有溫度、更具專業度的民生服務,助力實現“弱有眾扶、老有頤養”的美好愿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