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靖 張祥成
4月13日下午,福建省文旅廳派駐永定區培豐鎮東中村第一書記、福建博物院書畫藝術部副主任吳福壽一行赴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務中心開展深度交流,與榮譽理事長李靖、福延公益黨支部書記林荔莉、理事長龍波、法人代表、理事長張祥成、監事長黃峰、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林東炳、副理事長高峰等核心成員就“福延公益與東中村結對幫扶”達成初步合作框架。此次協作標志著省級文化資源與公益力量的深度融合,將為礦區的生態文旅轉型注入新動能。
吳福壽書記介紹,東中村地處閩西生態腹地,擁有豐富的山林資源和傳統農耕文化,尤以茶油種植為特色產業,但存在品牌知名度低、文化附加值不足等問題。作為福建省美協會員,他提出將發揮藝術賦能作用,打造“茶油文化IP”,組織省內畫家、攝影師赴東中村開展“山茶花開”主題創作,以茶林風光、古法榨油技藝為素材,策劃“鄉村振興·油香四溢”藝術展,同步推出茶油主題文創產品,通過公益拍賣及文創銷售提升產品溢價。
聯合福延公益在東中村設立“農耕文化藝術室”,開設書法、繪畫、手工藝制作等課程,引導村民用藝術語言講述油茶故事,培育本土文化人才。
挖掘東中村古法榨油技藝,協助申報非遺項目,邀請非遺傳承人改良工藝,設計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的茶油衍生品,對接福建博物院等文化機構的采購渠道。
福延公益理事長龍波表示:“針對東中村茶油產業“散、小、弱”的現狀,福延公益結合自身“以購代捐”助農經驗,提出三大落地舉措:
1. 標準化種植與技術升級
聯合農業科研機構提供茶油樹種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培訓,推動“企業+合作社+農戶”規模化種植,計劃2025年實現茶園有機認證全覆蓋,協調愛心企業捐贈茶油初加工設備,建設村集體油茶小作坊,提升成品油品質,降低中間環節成本。
2. 品牌塑造與渠道拓展
為東中村油茶設計專屬品牌標識“福延山韻”,突出“高山茶林·古法冷榨”核心賣點,通過福延公益網絡、融媒體優勢及線下義賣進行推廣。
3、基礎設施補短板:福延公益計劃發起“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專項”,籌集資金用于茶園灌溉設施建設、村道亮化工程及物流倉儲場地改造,解決農產品運輸“最后一公里”問題。
4、 醫療與教育幫扶:依托福延公益醫療資源,定期組織義診團隊赴東中村開展免費體檢、送藥上門服務。
5、生態保護與文旅融合:推動“茶林觀光+農事體驗”鄉村旅游項目,規劃茶林徒步路線、古法榨油體驗工坊,吳福壽表示可協調福建博物院在村文化中心舉辦“閩西農耕文明展”,將茶油文化融入鄉村旅游動線。”
福延公益黨支部書記林荔莉表示,將通過“支部共建”強化幫扶合力,與福建博物院黨委聯合開展“文化下鄉”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志愿者為茶農提供電商培訓、品牌設計等服務;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發動福延公益會員企業與東中村茶農簽訂長期收購協議,以黨建鏈串起產業鏈、服務鏈。
吳福壽強調,此次合作是“文化人扎根鄉村、公益力反哺鄉土”的生動實踐,未來將充分發揮福建博物院的文化資源優勢,不僅讓東中村茶油“走出去”,更要讓鄉村文化“活起來”。雙方計劃于5月開展實地調研,6月完成茶油產業幫扶方案制定,帶動村集體及茶農增收。
此次結對幫扶標志著“藝術+農業+公益”創新模式在閩西鄉村的落地,為生態資源型鄉村的產業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協作范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