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作為一種民間傳統文化的藝術載體,與地域文化息息相關,在時間的長河里,也形成了眾多流派。在云南這片熱土上,經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努力,終于讓云南風箏自成一派,滇式風箏制作技藝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追溯我國的風箏文化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起源于春秋,歷經木鳥、紙鳶等變化,最終得名風箏。六百多年前,北派宮廷式風箏機緣巧合來到云南,但中原風箏飛慣了風和日麗的微風天氣,一旦遇到強勁風力難以升空,而云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風速大且風向轉換頻繁,北派宮廷式風箏難免遭遇“水土不服”。因此,一種適應云南獨特氣候的風箏應運而生,那就是擁有“元寶型”的翅翼與三角形身體相結合的滇式風箏。
滇式風箏的特點是風槽大、上凸下翹,每只風箏上都設計有一個“墜力面”,即在風箏底部設計出具有流線型的氣流通道,致使升力越大,墜力就越大,獨創的翅翼更讓其飛出了新高度。目前正值放飛風箏的好季節,快趁著春風,選一只滇式風箏吧,高高放飛吧!
文 吳珂 整理
來源 昆明文旅
編輯 張楠
本期責編 張靈潔 楊奧
審核 馬波 劉麗
運維 云報集團·文旅頭條新聞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電話:0871一63534744
郵箱:870715538@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