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海峽導報報道,特朗普突然宣布對中國臺灣地區加征32%的“對等關稅”,消息一出,舉世震撼,臺當局更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特朗普(資料圖)
長久以來,臺當局中的“臺獨”勢力,尤其是賴清德之流,抱緊美國大腿,奉行“倚美謀獨”政策,在“臺獨”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以為背靠美國這棵大樹便可高枕無憂,甚至不惜犧牲臺灣地區的利益以博美國歡心。然而,此次特朗普揮出的關稅大棒,無情地擊碎了他們的幻想。
對臺灣地區而言,這一關稅政策影響范圍極為廣泛。以工具機產業為例,島內機械工具機業者直言,32%的高關稅如同“核彈”攻擊,致使今年臺灣地區工具機產業復蘇希望徹底破滅。臺中市經發局也指出,如此重稅,直接削弱了臺相關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競爭力。臺灣地區機械及工具機產業多數扎根臺灣地區,在海外設廠較少,本就因新臺幣匯率貶值在與日、韓等競爭對手的較量中處于下風,再加上此次“對等關稅”稅率高于日韓,若民進黨當局不順勢讓新臺幣貶值,大部分出口產業都將面臨崩潰。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紡纖產業的處境同樣艱難。臺灣《工商時報》稱,臺灣紡纖廠,特別是下游成衣代工廠,幾乎所有產線與產能都分布在東南亞國家,此次受特朗普“對等關稅”沖擊巨大。眾多從業者苦不堪言,大量企業訂單銳減,經營陷入困境。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旅美臺灣學者翁履中表示,臺灣地區經濟以出口貿易為導向,32%的關稅影響“非常嚴峻”,堪稱臺灣地區經濟近幾十年來最大的危機。民進黨當局自己也承認關稅對臺灣地區經濟影響嚴峻,預估可能沖擊9000億元制造業產值。島內智庫學者坦言,原本預測臺灣地區今年3.1%的經濟增長率目標已無法實現。此前,臺灣《商業周刊》一份覆蓋全臺的調查顯示,100多位臺灣地區企業主中,近七成預計今年營收會下滑;面對成本上升,超七成表示將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
面對這場危機,賴清德當局的應對舉措更是引發島內一片聲討。賴清德提出所謂“五項應對策略”,宣布臺灣地區不會采取報復性反制措施。特朗普對臺加征關稅旨在扭轉貿易逆差,賴清德卻還想著“零關稅”,此舉被島內輿論批評為不切實際的幻想。同時,賴清德宣示要擴大對美采購,雖采購計劃涵蓋農、工、石油、天然氣等產品,但對美軍購才是其中最大宗。這無疑是拿臺灣民眾的納稅錢,去討好美國。他還宣布擴大中國臺灣地區對美國的投資,整合出“臺灣投資美國隊”,特別提及臺積電繼續加碼投資美國,這一做法意味著加速臺積電變為“美積電”,將中國臺灣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毫無保留地奉送給美國。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指出,賴清德的談判策略過于天真。回顧過往,中國臺灣地區在臺積電赴美設廠、持續性軍火采購、簽訂天然氣長約等方面已投入巨大資源,卻并未換來有利的談判地位。國民黨“立委”許宇甄批評賴清德的談話是對美投降,是在“掏空臺灣地區”。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認為,民進黨面對經貿問題毫無應對之策,最終只能進行“磕頭式外交”,被美國予取予求。
島內民眾也逐漸看清“臺獨”和“倚美謀獨”的危害,對賴清德當局的不滿日益加劇。民意調查顯示,賴清德的支持率大幅下降。許多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高呼反對“臺獨”、反對出賣臺灣地區利益的口號,呼吁兩岸恢復和平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只有兩岸攜手合作,臺灣地區經濟才能走出困境,民眾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此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讓臺灣地區經濟遭受重創,更讓島內民眾對賴清德當局的“臺獨”行徑深惡痛絕,島內風向正發生明顯轉變。賴清德若繼續執迷不悟,必將被臺灣民眾所唾棄,被歷史所淘汰。臺灣地區回歸祖國懷抱,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才是臺灣地區的光明前途,才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