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萬,連續七年全國第一!
“在我們這兒生孩子是件再自然不過的事兒!”
在全國多低出臺生育補貼、延長產假的政策生育的背景,該省份卻是從不需要動員,新生兒的數量已連續七年穩居全國第一,一度被戲謔“最能生省份”。
是哪個省份這么“喜歡生孩子”?
生育率斷層第一
廣東!
在生育態勢嚴峻,全國鼓勵生育的大政策下,廣東卻憑借自己亮眼的生育成績,在眾多省份中脫穎而出。
自2007年,廣東首次趕超河南位列第一后,已連續18年蟬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之位,連續5年成為唯一唯一出生人口超100萬的省份,連續7年成為第一生育大省。
這樣的“戰績”,換誰來了可能都會感到不可思議。
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同時也拿下了“結婚人數”和“新生兒人數”冠軍的廣東,這個省為何會與眾不同?
事實上,廣東的這一現象,一方面得益于其發達產業帶來的人口虹吸效應,另一方面便是與廣東強烈的家族觀念,以及濃重的婚姻傳統教育密切相關。
“虹吸效應”原本是物理學概念,現在常被用來解釋區域發展中的人口流動現象,在人口增長領域,它特指經濟發達地區像"磁鐵"一樣持續吸引周邊人口的現象。
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憑借憑借強大的經濟活力和資源優勢,持續吸引全國人口的流入,形成了獨特的人口增長模式,這也為廣東新生兒的誕生奠定了重要基礎。
其次,在這個省份,濃厚的傳統家庭觀念讓"多子多福"的思想深入人心。
以廣東潮汕為例,在客家地區,三代同堂的情況非常普遍,家里長輩幫年輕男女帶孩子是非常常見的事,“多子多福”也被視為家族興旺的象征。
除此之外,在潮汕地區,有一種獨特的傳統,名為"房頭文化"。
這種文化實際上被看作是一種“生育競賽”,它所帶來的,是每增加一個男丁意味著在祠堂議事、財產分配中多一份話語權的宗族觀念。
揭陽2022年調查顯示,擁有3個及以上兒子的家族在村務決策中的參與度是獨子家庭的2.3倍。
這一觀念直接推動了男性后代和高生育率的追求。
對比廣東省,其他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為何沒有形成這樣的現象?
生育率各省差距大
社會競爭“亞歷山大”,結婚意愿降低,離婚率逐年升高,生育意愿低迷,逐年攀升的房價和越來越昂貴的教育服務費用,讓不少其他省份正在觀望的年輕男女望而卻步。
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盡管推出了"生育補貼萬元""買房優惠"等政策,效果卻十分有限。
2023年,上海、北京等地的生育率繼續在全國墊底,這充分說明"高壓力"與"生育率"之間的密切關聯。
相比之下,廣東雖然沒有尤其高調的生育補貼政策,但完善的基層醫療服務、增加普惠性托育機構等實實在在的舉措,為生育家庭提供了有力支持。
這樣一來,群眾“生不起”,“不敢生”的想法也會因這些舉措得到緩解。
人口專家指出,這個省份的現象說明,生育意愿本質上是由社會環境決定的。
對于這樣的現象,網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想法。
支持派對此氛圍表示羨慕,認為自己所在的地方,生孩子前還得算算房貸還剩多少年!
反思派則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
對于廣東這個人口大省,本地人則會調侃道:“我們逢年過節問的不是‘生不生’,而是‘什么時候生下一個’!”
廣東省的案例揭示著一個簡單,卻難以實現的道理——生育不是靠“催”出來的,而是靠“托”起來的。
托起年輕人的安全感,托起家庭的幸福感。當生存壓力不再擠壓生活空間時,新生命的到來便會水到渠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