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個月呼吁新加坡“系好安全帶”后,前總理李顯龍本月再次發聲,這也是他在中美關稅戰開打后首次表態,語氣也從未如此的悲觀。
他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十分廣泛,中美緊張關系會因為關稅戰進一步加劇。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加坡的穩定外部環境已經不復存在,接下來5到10年的時間里,不確定性很高,不可避免地沖擊到新加坡的就業和經濟。
【李顯龍稱新加坡的穩定外部環境已經不復存在】
話里話外,李顯龍要傳達的意思只有一句,新加坡的“好日子”,已經到頭了。可以想見,他在發表演講時,心情是何等沉重。
此外他還對特朗普的做法提出了批評,稱美國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完全不在乎其他國家的想法。
放在以前,李顯龍可能不會對美國總統用如此直白的言辭,不過他如今的身份是國務資政,表態可以放得更開。再說了,特朗普的政策,幾乎等于刨了新加坡的根,李顯龍再矜持下去也沒有意義。
至于新加坡有沒有可能撐過美國對等關稅引起的動蕩,李顯龍的看法是,一旦選擇加征關稅來保護市場,就再難撤回這些措施。
【李顯龍表達的意思很明顯:新加坡“好日子”到頭了】
別的不說,美國就是那個現成的例子。特朗普第一任期對中國征收關稅,這些措施后來被拜登政府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還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其他關稅政策。
可以說,美國政府已經對關稅形成了路徑依賴,特朗普甚至企圖靠對等關稅顛覆國際經貿秩序。這再次放大了新加坡的困境,想要回到以前的舒適區,沒有那么容易。
新加坡現任總理黃循財,也明確表示,他對美國的舉動深感失望,對等關稅并非“朋友所為”。即便如此,他并不打算對美國進行任何反制,以新加坡的體量而言,和美國硬碰硬并不是明智之選。
新加坡現在能做的,大概也只能像李顯龍之前建議的那樣,“系好安全帶”,為最糟糕的局面做好打算。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對美國關稅深感失望】
只是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始終依賴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只要美國對等關稅還在,新加坡可謂是“永無寧日”。
說白了,新加坡這樣的小國,地緣抗風險能力就擺在那里,缺乏緩沖余地。當全球經濟與貿易體系保持正常運轉時,新加坡可謂是如魚得水,依靠自己的全球物流樞紐地位,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
當中美緊張氛圍不斷加劇時,新加坡的壓力就越來越大,輪到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上臺,新加坡面臨的困境也就愈發明顯。更不要說,中美關稅戰的余波,同樣可能對新加坡造成劇烈沖擊。
【新加坡把美國當朋友,美國卻不一定這么想】
李顯龍目前除了呼吁新加坡“團結一致應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他還是主張,新加坡需要更加謹慎地處理與中美的關系,尋找自己的發展道路,同時避免被卷入紛爭。換個角度去理解,無非是“走一步看一步”。
順便一提,美國的關稅政策,并不是真正的對等,新加坡對美貿易一直都是逆差,卻也逃不過10%的基準稅率。
根據新加坡的觀察,全面基準關稅這部分似乎沒有“談判余地”,也不在美國政府暫緩的范圍內。也就是說,特朗普無論是否暫緩關稅政策,對新加坡的影響沒有任何區別。
何況特朗普政府現在人手不足,越南、日本、韓國,印度這幾個所謂的“優先談判對象”,都得排隊一個個來,新加坡即便想談,也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
特朗普上臺至今,新加坡與美國還沒有開展正兒八經的外交互動,新加坡雖然把美國當朋友,美國卻未必。特朗普在制定關稅時,對盟友都不會手下留情,更不會在意新加坡的“感受”。
【李顯龍希望新加坡人為變局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新加坡究竟該如何渡過難關?李顯龍的想法是,即便美國背棄了自由貿易與多邊主義原則,但新加坡必須堅持下去,努力維持這個體系的運作,避免崩潰。原因很簡單,這是新加坡賴以生存的基礎。
就算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對世界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但李顯龍最后也說,世界并不只有美國一個國家。如果國際社會各方能夠開展合作,依然有相當大的機會去維持自由貿易體系。如此一來,新加坡還是有機會回到之前的舒適區。
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在新的變局下,新加坡也許不能像之前那樣,在中美博弈中采取“得過且過”“不選邊”的消極態度,而是要有所作為。
新加坡既然還想維持自由貿易體系,堅持多邊主義原則,就需要認清當前形勢,意識到究竟是誰在維護國際貿易秩序,并往這個方向持續努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