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曾說:“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那么,什么樣的雨才能稱之為好雨呢?有人說“天街小雨潤如酥”是好雨,“沾衣欲濕杏花雨”是好雨,“春潮帶雨晚來急”也是好雨……
誠然,這些雨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憧憬,給人們帶來無盡的希望,它們是當(dāng)之無愧的“好雨”。
那么,除了這些給人帶來憧憬和希望的“雨”外,就沒有其他的好雨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所知道的許多詩詞中的凄美的雨,也算得上是難得的“好雨”。
這些雨凄美無比,讀了就是一種享受,讓人沉醉其中,其中的有很多更是在文學(xué)壇上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位置。
比如點(diǎn)點(diǎn)滴滴的梧桐雨,欲斷人魂的清明雨,讓人思欲斷腸的巴山夜雨等等,都是經(jīng)典得讓人難忘的雨。
而要說起宋詞中最凄美的雨,那還得數(shù)南宋末年的一場雨。這場雨充滿了人生的哀愁,充滿了國仇家恨,充滿了風(fēng)雨欲來的無奈。
這首詞便是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這場雨在宋詞中下得淅淅瀝瀝,下得凄凄慘慘,一下就是700多年,讓人聞之心傷,讀之?dāng)嗄c。其詞如下: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diǎn)滴到天明。
創(chuàng)作背景:
元朝大軍滅了南宋以后,蔣捷便隱居于青山竹海之間,浪蕩于天地江湖之外,終生不再出仕。
公元1299年前后,此時南宋滅亡已有二十年之久。51歲的蔣捷來到了福善寺,并暫時寄居于此處。
一日夜晚,天空突然淅淅瀝瀝地下起了夜雨。面對這樣的瀟瀟暮雨灑長天,蔣捷不禁感嘆連連。
而那窗外的雨聲,則輕一聲,重一聲,聲聲都擊打在詞人的心上。從這樣的雨聲中,他聯(lián)想到滅亡了的南宋,聯(lián)想到自己因戰(zhàn)亂而流離失所的漂泊生涯。
于是,千般愁怨重重地?fù)舸蛟谒男乜冢f般孤苦連綿不斷地涌上了他的心頭,使他寫下了一首響徹七百多年的千古絕唱——《虞美人·聽雨》。
深度賞析:
在蔣捷的這首《虞美人·聽雨》中,他以“聽雨”為媒介,巧妙勾勒出少年、中年和老年時的三幕聽雨圖。
這三幕聽雨圖每一幕都深刻地鐫刻著人生的喜怒哀樂,每一幕都交織著一幅幅情感豐富的生命畫卷。
第一幕的“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兩句是說,記得年少輕狂時,我混跡于人間種種歡樂的場所,那真的是瀟灑無限。
特別是在記憶之中的歌樓上,紅燭盞盞,我待在溫柔繾綣的羅帳之中,一邊欣賞著不盡的歡歌曼舞,一邊細(xì)聽著簾外無盡的綿綿細(xì)雨。
那時的雨,一點(diǎn)也沒有生活的憂傷,一點(diǎn)也沒有國恨家仇的印記,一點(diǎn)也沒有人生迷茫的苦澀。
相反,那時候的雨,充滿了年少輕狂的歡歌曼舞,充滿了春風(fēng)駘蕩的歡娛舒適,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
人間所有的艱難苦恨,所有的煩惱憂愁,都不用記掛于心,難怪把家國天下事裝在心中的辛棄疾都會說:“少年不識愁滋味!”。
所以那時的雨,對少年時的蔣捷來說,管他是淅淅瀝瀝也好,凄凄慘慘也罷,總之絲絲縷縷的,全是歡娛之情。
接下來的“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三句描繪了詞人的第二幅畫面:
人到中年,在漂泊羈旅的途中,又體驗了一次在客船上聽雨的經(jīng)歷。此時江水茫茫、風(fēng)急云低,一只落單的大雁在西風(fēng)中發(fā)出了一陣又一陣的哀鳴。
這個時期的蔣捷,經(jīng)歷了烽火連三月的戰(zhàn)禍,經(jīng)歷了顛沛流離的人生痛苦,經(jīng)歷了國破家亡的種種不幸。
身為宋朝人的蔣捷,卻無法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所以詞人心目中的家國天下,被元人置于一種風(fēng)雨飄搖的處境之中。
而身份卑微的他,只得恨蒙古大軍無情的鐵蹄,只得恨那個風(fēng)雨飄搖的不幸的時代,只得恨自己生不逢時。
除此之外,他又能做什么?他只得眼睜睜地看著破碎的山河,只得眼睜睜地看著親人們被置于戰(zhàn)火之中。
所以此時的蔣捷,失去自己的國家,失去了自己的家人。而他也正如那一只失伴單飛的大雁,只能在慘烈的西風(fēng)里哀嚎。
這里的一個“斷”字,讓人聯(lián)想到詞人國破家亡的悲哀,以及與家人在戰(zhàn)亂中生死離別的斷腸之痛,真的算得上是痛入骨髓。
所以這里的一個“斷”字,仿佛一把無形的利刃,輕輕一揮,便劃開了曾經(jīng)的過往與現(xiàn)在,給詞人留下了難以愈合的傷痕。
到了詞的最后,詞人用整個下闋“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diǎn)滴到天明。”描繪了凄涼的第三個場景。
而到如今,兩鬢斑白的星星點(diǎn)點(diǎn)的我,暫時寄居于僧廬之下。偶然之中,又聽到那淅淅瀝瀝的雨。
它們在階前肆無忌憚地下個不停,滴滴答答,從夜晚直到天明,一直都沒有停止的意思。在這滴滴答答的雨中,我仿佛聽到了一生的悲歡離合。
在這滴滴答答的雨中,再也看不到年少時的春花秋月,再也看不到中年時的國仇家恨,而人生最寶貴的青春,包括生命,也都在這樣的雨打風(fēng)吹中消逝殆盡。
目前的眼下,只剩下滿目瘡痍,只剩下一世滄桑,只剩下破碎的山河。此時,誰人又能夠坦然地面對這雨中似乎永遠(yuǎn)都下不完的“悲歡離合”呢?
或許你會說,人生到了兩鬢斑白的年紀(jì),早已過了大喜大悲的年紀(jì),早就看透了人生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一點(diǎn)點(diǎn)雨聲,怎么能讓一個人再起波瀾?
但事實上,對于一個時時刻刻都關(guān)注著家國天下的人來說,哪里又能夠真正的超脫?哪里又能夠事事無動于衷?
所以“點(diǎn)滴到天明”五個字,不但說明了詞人無法超脫的心理,更是字字牽動著詞人心憂家國天下的敏感神經(jīng),使得他徹夜無眠。
因此“點(diǎn)滴到天明”這短短的五個字,看似簡單明了,實則是飽含了詞人一生的意難平!
回想蔣捷的的一生,他29歲便中進(jìn)士,可才中進(jìn)士不久,南宋都城便被元軍攻破,南宋也結(jié)束它短暫的統(tǒng)治。
于是,一天官職也沒有做過的蔣捷便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這樣的家國命運(yùn),讓蔣捷悲痛萬分。
因此,他在乘船過吳淞江時,寫下了另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fēng)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南宋滅亡了以后,很多文臣武將都做了元朝的官,而沒有做過一天南宋官員的蔣捷,卻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入元朝為官的邀請。
因為在他眼中,雖然山河破碎,家國無存,親朋零落。他也從此顛沛流離,衣食堪憂,但他卻不應(yīng)該失去應(yīng)有的氣節(jié)與風(fēng)骨。
于是,他懷著無限傷悲的亡國之痛,離開了眾人的視線,隱居于故鄉(xiāng)宜興的茫茫竹海之中,并在此度過了他的余生。
如此忠貞愛國的氣節(jié),得到了世人的無限尊重,因此人們把他稱之為“竹山先生”。
故而在蔣捷這首僅僅只有56字的《虞美人·聽雨》的詞作中,藏著蔣捷悲戚的家國大夢,也藏著他慘淡的一生。
因此,蔣捷的這一首詞,寫的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哀歌,更是一個時代與王朝的悲戚挽歌,一段風(fēng)雨飄搖的歷史。
這樣的風(fēng)雨飄搖的歷史,使得此詞成為宋詞中最凄美的一場雨,深情難有人及,700多年來更是感染了無數(shù)人
*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不妥之處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