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年來,懷化法院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一體推進政治素質、業務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建設,鍛造出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人民信賴的新時代法官隊伍。為弘揚榜樣精神,凝聚奮進力量,即日起,本報“法治懷化”專版開設《懷化法院“十佳法官”風采展》專欄。
李煒:以忠誠顯擔當 以匠心行致遠
【人物簡介】李煒,現任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副庭長、四級高級法官,2024年被評為省法院辦案能手。
湖南法治報通訊員 蘇明珠 賀尹
法槌起落,案卷翻飛,她用法律信仰守護公平正義;釋法說理,一心為民,她以巾幗柔情傳遞司法溫暖。
從2007年走進法院大門,她始終牢記理想信念,忠誠履職盡責,用心用情書寫了一名人民法官的奉獻和擔當。
她就是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副庭長、四級高級法官李煒。
向著理想信念追光
不斷增進業務能力
“我從法治進程的記錄者轉變成了親歷者。”初見李煒,她便這樣介紹自己。
2005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的李煒,成為了懷化廣播電視臺《法治時空》節目編導。“我不愿意隔著鏡頭去遙望法律。”李煒說。2007年,她轉型成法院宣傳干事,隨后從法官助理成長為員額法官。
剛轉型時壓力很大。為了盡快提升審判業務能力,李煒爭分奪秒學習。不僅向經驗豐富的同事請教專業知識,也會向年輕的小伙伴學習新生事物。空閑之余,她還會查閱大量案例,仔細分析各類案件的特點和裁判要點。辦公室一摞摞卷宗,是她常讀常新的學習讀物。
每次接到案子,她都會仔細閱卷,了解案情,用鉛筆勾畫出重點。在一次次庭審過程中學著歸納爭議焦點,不斷提升完整度和精確性。
“法官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沉淀的職業,要在不斷的辦案和學習中繼續成長、逐漸強大,讓自己從容應對每一次全新的‘冒險’。”李煒說。
向著公平正義追夢
細心耕耘每個案件
“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法院不僅化解了我和工人的矛盾,還切切實實幫我們公司走出了發展困境!”不久前,竹木加工公司的老板粟某高興壞了,他剛剛結束一場勞動爭議案件。
作為辦案人員,李煒在梳理案情時發現竹木加工公司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有較好的發展前途。但目前正面臨著資金缺口,經營困難。加之公司正陷入糾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李煒一方面充分與當事人釋法說理,全力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一方面也與當地法院積極協調行政主管部門、金融機構等為企業解決了實際困難。
李煒深知,身為法官,用法律知識審理案件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拋開冰冷的法律條文和結案數,挖掘出問題根源所在,化解雙方矛盾,才能真正做到案結事了。
“每個案子都是當事人的人生。”在李煒看來,站在大家的立場多做一點,也許就可以多挽救一個人,多挽回一個家庭的悲劇。
近3年來,李煒共辦理民商事案件600余件,結案率97.88%。2024年被評為全省法院辦案能手。
向著法律真理追尋
將法律傳遞千家萬戶
“曾經有個老奶奶抓著我的手問我,如果一只黃鼠狼吃了家里的雞,為了家里的雞她打死了黃鼠狼,為什么就犯法了呢?”當問及工作難處時,李煒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近兩年,李煒主要負責環境資源保護和知識產權案件。很湊巧,這兩類案件往往是法律概念與生活常識不相符的。
李煒說,“每次看到人們因為不了解法律知識而不小心犯法的時候,我會覺得特別可惜、特別心痛。這種情況明明是可以不發生的”。
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當然離不開普法。要讓每個群眾都熟悉基本法律,做法律明白人。為此,李煒在普法中下足了繡花功夫。
她堅持做精普法宣傳、做大普法隊伍、做優法治文化。開展多種形式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和環境資源保護的宣傳工作。利用庭審直播、送法進企業等方式,多方位、多形式、多途徑向社會傳播法治理念,提升全社會的知識產權和環境資源保護意識。
向杉杉:一顆初心映照法治之路
【人物簡介】向杉杉,中共黨員,現任懷化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一庭二級法官,先后榮獲湖南省第二屆審判業務(刑事審判)技能競賽一等獎、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湖南法治報通訊員 蘇明珠 賀尹
她,內斂堅守,在法官之路上自我升華;她,情理兼融,為群眾化解糾紛;她,辨法析理,讓群眾感受公平正義。
12年前,她懷揣著守護公平正義的法律信仰和成為一名法官的職業理想,考上了懷化中院。初心不忘,奮斗不止。
10多年來,她多次評優評先,先后獲得湖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
她就是全市法院十佳法官、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二級法官向杉杉。
學無止境 不斷精進業務能力
走進向杉杉的辦公室,一本本厚厚的卷宗,一摞摞法學書籍擠滿了她的辦公桌。“法學理論是基礎,只有功底扎實才能把案子辦得扎實。”向杉杉笑著說。
2013年,剛到懷化中院的向杉杉被安排到刑二庭任助理審判員,主要辦理職務犯罪、經濟犯罪類案件。這對于一直從事企業并購等非訴業務的她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領域。
“剛來的時候確實壓力很大。”向杉杉說。于是她走到哪里就揣著一個筆記本。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趕快請教前輩或同事并掏出筆記本記下。她要求自己,同樣的問題不能問兩遍,同樣的錯誤不能犯兩次。
向杉杉開始閱讀大量刑事審判理論資料,不斷研習判例和裁判文書,豐富知識儲備。面對拿不準吃不透的法律問題,她總是先仔細鉆研相關法條,再帶著問題請教前輩。每辦完一個案子,她會重新總結反思,將心得梳理出來,時時翻看提醒自己。就這樣,向杉杉逐步把弱項變成了強項,在審判過程中也更加專業精進。
2019年以來,她辦理刑事等各類案件超400件,無一延長審限,均實現快審快結。所辦案件無一件錯案、無一人上訪,無一件被發回改判。2023年,向杉杉在湖南省第二屆審判業務(刑事審判)技能競賽中取得全省第1名的優異成績。
抽絲剝繭 反復審查每份證據
“審理案件就是要拉直案件中的每一個問號,再想辦法賦予它一個完美的句號。”向杉杉如是說。
2023年,她辦理了一起涉毒一審案件。案件中被告人通過電話約購毒品500克用于販賣,但是他反偵查意識強,在取得毒品后發覺有警察跟蹤,便驅車至河邊將毒品一撒而盡,并棄車逃跑。所以當該案件呈現到向杉杉面前時,是無毒品、零口供、客觀證據極少的狀況。
“被告人始終否認購買毒品。”
“客觀證據單薄,尤其直接證據少。”
“涉案電話卡登記在被告人家屬名下,被告人否認使用。”
經過仔細審查案卷,向杉杉發現雖然被告人到案后一直作無罪辯解,但其上線有多次穩定供述,且所供販毒過程自然合理,符合生活常識和邏輯。向杉杉以此為突破口,結合行車記錄、通話詳單、聲紋鑒定、證人證言等證據對毒品約購過程、藏毒地點、交易方式抽絲剝繭、反復推敲,最終圍繞上線口供形成了完整的證據鎖鏈,厘清了事實真相。考慮到該案被告人是累犯,且涉案毒品數量特別巨大,最終判處被告人無期徒刑。
“法官辦案如同高空走鋼絲,不能有一點點閃失,必須把每個案子都辦得實實在在,每條線索都查得清清楚楚。”這是向杉杉的堅持。
寬嚴相濟 全力做到案結事了
采訪中筆者問向杉杉,審判案件時往往最糾結的問題是什么。
“尺度。”向杉杉回答。
2023年,向杉杉辦理了一起故意傷害案二審案件。兩位賣菜的攤主爭搶客源引發沖突,造成被害人輕傷二級的后果。一審判決被告人有期徒刑6個月,承擔相應附帶民事賠償責任。
“被告人在一審時否認犯罪事實、拒不賠償。多名證人反映受到被告人威脅并向法院書面申請不公開證人信息。一審判決后,被告人提出上訴,請求改判無罪。被害人則認為被告人毫無悔改之心,態度惡劣,要求法院嚴懲。”向杉杉陷入回憶,她表示雖然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對于因鄰里糾紛引發的輕型犯罪,如果單純就案判案不利于徹底化解矛盾,穩定社會關系。
基于此,她釋法說理,向被告人說明其犯罪事實,對上訴理由逐條說明,對法律規定逐一解釋,最終被告人主動提出愿意對被害人進行賠償并認罪、悔罪。“當時被告人痛哭流涕,由于不懂法,他也沒想到只是吵架就鬧成這樣。”
“在二審庭審過程中,被告人當庭自愿認罪認罰并請求法院對其免予刑事處罰。檢察機關也認為被告人符合認罪認罰從寬條件,但建議法院嚴格把握從寬處理幅度。”在綜合多方意見下,向杉杉表示,被告人犯罪情節較輕、主觀惡性較小,主動賠償并取得被害人諒解、自愿認罪認罰,可以依法從寬處理。但考慮到被告人案發后的態度及一貫表現,不宜對其免予刑事處罰。最終二審改判被告人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
“刑事法官審的不僅僅是案子,更是別人的人生。法官能做的,就是不枉不縱,不偏不倚,讓每一個案子都能案結事了,讓所有人都能得到公平正義的對待。”向杉杉說。
滕思雅:“沉下心把群眾事辦踏實”
【人物簡介】滕思雅,現任麻陽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蘭里人民法庭庭長、一級法官,曾獲評市十佳法官、優秀公務員等榮譽。
湖南法治報通訊員 田驤
“母親從小就教育我,發自鄉親們心中的感謝比任何東西都要寶貴。”2011年碩士畢業后,心系家鄉的滕思雅決定回到麻陽,投身基層法治事業。14年來,她扎根鄉村沃土,奔走田間地頭,只為走好通往群眾心里的路。
她有一劑“療心藥”
“再小的案件也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滕思雅常說。
在蘭里的一座小村莊,鄧奶奶正在院子曬稻谷,等兒孫回家吃午飯。突然傳來冰冷的消息,一輛面包車為繞越停在路邊的重型拖車,撞向正準備回家的兒孫二人,致使鄧奶奶的兒子小三子死亡、孫子小輝受傷。
噩耗讓年近八旬的鄧奶奶瞬間手足無措,難以接受。面對白發蒼蒼的當事人,滕思雅第一時間細心安撫老人的情緒。“婆婆,他們還在縣城里的大醫院治療,只是撞傷了腿腳,等他們康復好就能回家了”。
奶奶年事已高,已無法再擔任小輝的法定監護人。經多方打聽,小輝遠嫁多年的生母成了擔任法定代理人的最佳人選。可村里人只知道小輝母親的老家在安徽,不知道她嫁往何處。
“就算再難,也不能再等了。”滕思雅立即前往安徽尋找小輝生母的線索。在當地村委會地幫助下,她聯系上小輝母親。“滕法官,實在抱歉,我已經再嫁多年,跟他們家已經沒有任何瓜葛,還請您找其他人吧。”電話那頭,小輝母親斷然拒絕了滕思雅。
在民事案件辦理過程中,最難的就是溝通。“不管在以前的婚姻當中出現多少矛盾,孩子都是你的親生骨肉,現在家里只剩下八旬高齡的婆婆,已經無法擔任孩子的監護人,這個家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你。”滕思雅的執著慢慢打動了小輝母親。
庭審結束,喪葬費、醫療費,再加上鄧奶奶的贍養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共80萬元的賠償款,解了這個家的燃眉之急。結案后,滕思雅并未放下當事人。她時常回到村里看望鄧奶奶,還到醫院看望小輝,鼓勵他向前看,爭取早日康復、重返校園。面對他人的不理解,滕思雅說:“陪伴是最好的‘療心藥’,我寧愿犧牲點個人時間,也要把每一起案件辦細致。”
她是一位“娘屋人”
擔任蘭里法庭庭長以來,滕思雅辦理最多的就是離婚案件。她說:“作為一名女法官,我不希望只是被動地等著離婚案件送到法庭來。”
滕思雅積極聯絡當地黨委政府,在蘭里社區掛牌成立“娘屋人”女法官工作站,凝聚苗寨老人、基層婦聯組織等多方調解力量,從源頭化解婚姻家事糾紛。針對當地離婚案件多發的情況,她積極開展“有心事回娘屋”活動,用心用情接待婦女群眾,累計化解婚姻家事糾紛189件。
面對每一位回娘家的婦女群眾,她都用一本專門的筆記本記好她們的姓名、住址、電話以及訴求,并通過社區、鄉鄰繼續了解婚姻家庭關系走向惡化的癥結所在,找到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的最優路徑。
在滕思雅日復一日的堅守下,2024年,蘭里法庭離婚案件數相比前一年下降15.7%,當地群眾都養成了學法用法的好習慣,整個蘭里社區也多添了幸福的味道。
“學了法律,鎮上吵架鬧事的少了,離婚哭鬧著分財產的幾乎看不見了,大家伙更多都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比起以往,我們鎮變了個大樣。”不少村民都感嘆著法律帶給生活的變化。
她有一顆“廉潔心”
“法官只有清正廉潔,才能不受金錢、權力、人情的干擾,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確保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在日記本中,滕思雅寫下這樣一段話。
嚴格自律,是身邊人對滕思雅的一致評價。曾經有位當事人與滕思雅家人關系要好,希望能給案件打個招呼,馬上就被她的母親一口回絕:“思雅是絕對不會徇私情的。”
“要想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走好通往群眾心里的路,就必須始終懷揣著一顆清正廉潔的心。”作為蘭里法庭庭長,她依托懷化廉政教育基地滿朝薦書院,通過清廉故事分享會、廉政感悟交流等形式,扣好法庭干警廉潔司法的“第一粒扣子”。
“要爭當新時代滿朝薦式‘有廉能聲’的法院好黨員、好干部。”這是她對全庭干警的要求,也是她帶頭踐行的諾言。2024年以來,滕思雅結案353件,各項指標都在全院居于前列,所辦案件無一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從未因廉潔、作風問題被投訴。
“只有沉下心把群眾的事辦踏實,心里頭才會踏實。”在基層審判一線扎根14載,滕思雅始終堅定法治信仰,用執著與堅守詮釋初心使命,用真心與熱情傳遞司法溫度,走好了這條通往群眾心里的路。
周晴:堅守初心 步履不停
【人物簡介】周晴,現任沅陵縣法院官莊法庭庭長,先后多次榮獲優秀公務員、辦案能手、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湖南法治報通訊員 謝正霞
從事審判工作12年,從青澀到成熟,從刑事到民事……沅陵縣法院官莊法庭庭長周晴始終銘記黨旗下的錚錚誓言,以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努力從一株小樹苗成長為撐起司法公正的參天大樹,為人民群眾遮風擋雨,守護公平正義。
用雙腳丈量司法為民路
2023年,周晴被調整到官莊法庭,從事民事審判工作。民事案件涉及百姓生活的細枝末節,稍有不慎便可能激化矛盾。周晴深知,審判法官承載的是人民對正義的期盼,對法治的信仰,對民事案件的處理不僅需要扎實的法律功底,更要有耐心、細心和同理心。
在一起合同糾紛案中,雙方當事人在工程驗收階段,因修建路段的長度和寬度是否符合約定而爭執不下,進而引發糾紛。看似簡單的案情,卻關系著雙方的經濟利益和信任基礎。為了查明事實,周晴決定邀請村干部去現場實地勘察。從山腳爬到山頂,一步步、一寸寸仔細核對,制作出了詳實的現場勘驗筆錄,促成雙方和解。
這一趟實地勘察,不僅讓案件事實水落石出,更讓當事人感受到了法官的真誠與負責。
“四處奔波、風塵仆仆是派出法庭的真實寫照,但我并不覺得累,因為人民群眾的問題出現在哪里,我們就應該去到哪里。”在周晴看來,民事審判不應該只是坐在法庭上敲法槌,更要走下審判臺,走進群眾生活,走到群眾心里。
用細心守護綠色福祉
近年來,官莊法庭開始負責集中審理涉及環境資源的民事、刑事案件。為更好地運用司法力量守護家鄉的綠水青山,周晴在庭里組建了專項學習小組,主動學習環境法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動態與實務案例,不斷推動環資審判工作走向專業化、規范化。
審理環資案以來,周晴發現多數環資案件的根源在于當事人法律意識淡薄,五強溪鎮的周某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周某為了修葺家中自建房,在未取得采伐林木許可證的情況下,兩次在某村某山場處采伐林木。經調查,周某采伐的林木材積為73.263立方米、活立木蓄積為106.0546立方米。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周某濫伐林木,數量巨大,已然構成濫伐林木罪。
為了讓群眾零距離感受陽光司法,周晴決定把這起案子的審判“搬”到村頭巡回審理。最終,在周晴的釋法明理下,周某認罪認罰。綜合周某態度及公訴機關提出的量刑建議、社區矯正部門的調查評估意見,法院最終判處周某有期徒刑兩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需要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因此普法宣傳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環節。”作為“法潤辰州”普法宣講團的成員,周晴積極參與環資法律知識的普及與宣傳,通過送法進校園、巡回法庭進鄉村、法庭開放日以及拍攝法治微電影等多種宣傳形式,向社會公眾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營造全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我也沒有什么耀眼的成績,我只是想著每一件案子都要辦得再好一點、再細一點。”周晴說,在往后的漫長歲月里,她將繼續以勤勉書寫對司法事業的悠長熱愛。
來源:湖南法治報
一審:劉冬晨
二審:陳佳婧
三審:戴志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