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美伊近期圍繞伊核問題的緊張態勢急劇升溫,軍事對峙與外交博弈同步加劇,而俄羅斯明確表態不提供軍事援助,中國則積極斡旋,地區局勢撲朔迷離。
普京(資料圖)
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美伊關系便陷入長期敵對狀態。2015年,伊核協議的簽署曾為地區和平帶來曙光,六國與伊朗達成共識,伊朗限制核活動以換取解除制裁。但好景不長,2018年美國單方面撕毀協議并重啟制裁,導致局勢急轉直下。如今,伊朗鈾濃縮活動逐步升級,雙方矛盾再次激化。
當下,美國通過軍事部署和外交施壓雙管齊下,試圖迫使伊朗在核問題上妥協。軍事層面,美國將杜魯門號、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部署至紅海,6架B-2隱形轟炸機進駐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基地,展示強大軍事威懾力,對伊朗形成包圍之勢。外交上,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強硬表示,若外交途徑失敗,將對伊朗實施“深入且大規模行動”,以確保伊朗無核化。
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伊朗展現出堅定的抵抗姿態。伊朗政府宣布全國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導彈系統瞄準美軍基地,明確回擊決心。伊朗還通知周邊國家關閉領空,警告為美軍提供軍事通道的國家將面臨報復,彰顯維護主權安全的強硬立場。在核問題上,伊朗堅稱未違反伊核協議規定,強調核技術發展用于和平目的,拒絕在脅迫下放棄合法權益。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在美伊沖突升溫之際,明確表態不會為伊朗提供軍事援助。盡管此前俄伊簽署了20年合作協議,但俄羅斯面臨諸多現實考量。俄烏沖突使俄羅斯軍事資源緊張,需優先保障本土安全。同時,俄羅斯希望避免與美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為俄烏問題的外交解決保留空間。此外,俄伊在敘利亞等地區事務上存在分歧,導致俄羅斯對伊朗的支持態度有所保留。
在此關鍵節點,中國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強調,政治外交談判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反對使用武力和極限施壓。中方指出,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是導致當前緊張局勢的根源,呼吁美國展現誠意,重返談判桌,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中方的表態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為推動地區和平穩定發揮了積極影響。
伊朗在復雜局勢下釋放出重要信號。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表示,伊朗不尋求戰爭,但堅決回擊外部侵略;強調核技術獨立發展,不受美國制裁影響;同時明確沒有制造核武器的計劃,表明伊朗維護和平的立場以及在核問題上的理性態度。
美國(資料圖)
當前,美伊雙方雖有軍事對峙,但間接談判的大門尚未關閉。阿曼舉行的高層“間接談判”為雙方提供了對話平臺,盡管前路艱難,談判仍有望成為化解危機的關鍵。美伊沖突不僅關乎兩國利益,更對中東地區乃至全球安全穩定產生深遠影響。國際社會應共同努力,推動雙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避免沖突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