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奧運周期已開啟,因為在巴黎奧運會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所以中國女排經過調整也是逐漸進入集訓。
從主教練到陣容都經歷了“大換血”,而在此之前,中國女排傳出來的兩個重要消息,也是讓很多粉絲“心驚”。
究竟是什么消息呢?
賴亞文“炮轟”教練
4月8日,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賴亞文在排球聯賽總結暨新周期工作會上,以一件“小事”直指中國排球教練的職業態度問題。
她透露,中國男排外籍主教練海寧曾向她反饋,部分中國教練在比賽中全程坐在教練席上使用手機發消息,對賽場局勢漠不關心。
這一行為被海寧視為“缺乏對排球的熱愛與責任感”,賴亞文直言:“那一刻,我為中國教練員感到汗顏。”
賴亞文進一步剖析,這一“手機門”僅是表象,折射出中國排球教練群體的四大頑疾,新型舉國體制作用未充分發揮、競賽體系活力不足、國際化進程滯后、后備人才培養斷層。
作為曾輔佐五任主教練的“五朝元老”,賴亞文深諳中國排球的沉疴,她強調,教練員若缺乏自我提升的緊迫感,僅滿足于“得過且過”,將直接導致訓練質量下滑,阻礙年輕球員成長。
近年來,中國排協逐步推行教練員考核機制改革,引入升降級制度,試圖打破“鐵飯碗”思維,教練必須時刻更新知識、緊跟國際趨勢,否則將被淘汰,這一表態,標志著管理層對教練團隊職業化的高標準要求,也為新周期定下基調。
惠若琪聲援
面對賴亞文的批評,前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在社交媒體發文力挺,她以“熱愛是拼搏事業最好的驅動力”開篇,結合自身經歷,呼吁從業者重拾初心。
惠若琪提到,她在公益探訪中目睹鄉村孩子們僅憑簡陋場地堅持訓練,眼中閃爍的純粹熱愛令她動容,她感慨:“若連教練都失去熱忱,如何點燃球員的激情?”
退役后的惠若琪始終活躍于排球事業,資助偏遠地區球場建設、推動校園排球普及、赴日本筑波大學交流訓練體系。
她以行動詮釋“熱愛”的真諦,不僅是賽場爭冠的執著,更是推動基層發展的擔當。此次發聲,既是聲援賴亞文的改革主張,亦是對功利主義訓練文化的反思。
惠若琪的呼吁引發廣泛共鳴,球迷普遍認為,中國排球需擺脫“唯金牌論”的桎梏,構建以熱愛為根基的體育文化,唯有如此,方能培育更多“朱婷式”的天才球員,而非急功近利的“流水線產品”。
趙勇掛帥
4月10日,中國排協官宣趙勇接替蔡斌出任女排主教練,這一決定源于巴黎奧運會第五名的成績未達預期,同時綜合了郎平等元老的意見。趙勇深耕排球23年,曾培養顏妮、丁霞等名將,其扎實的基層經驗與創新理念成為勝出關鍵。
趙勇的首期集訓名單引發熱議,19人中12人為首次入選國家隊的新秀,平均年齡僅20歲,較此前下降5歲。
國際排聯特別撰文稱贊這一決策“極具魄力”,尤其對三名“00后”二傳的啟用表示期待,16歲的張籽萱、出身排球世家的鄒佳琪、U21世錦賽冠軍殷小蘭,均以技術全面、心理素質過硬著稱。
距離6月世界女排聯賽僅剩兩個月,趙勇需完成三大任務,整合新老隊員的戰術體系、彌補二傳位置的經驗短板、打造適應國際潮流的快變打法。
盡管國際排聯的肯定為團隊注入信心,但年輕球員的抗壓能力與大賽穩定性仍存疑,對此,賴亞文明確表態:“洛杉磯奧運的目標是站上領獎臺,必須給年輕人成長空間?!?/p>
“大換血”必然伴隨成績波動,2025年世聯賽將成為檢驗趙勇戰術與新人成色的試金石,若急于求成,可能重蹈“拔苗助長”覆轍,若堅定改革,或可復制郎平2013年啟用朱婷、袁心玥的成功經驗。
中國女排現在來到了一個新的關鍵時刻,既要發揚過去的優良傳統,也要做出改變適應新的挑戰,兩者融合是未來發展的主題。
年輕隊員們不斷進步,教練組齊心協力,這些都將影響中國女排未來的發展方向,洛杉磯奧運會是重要的目標,同時也是對球隊實力的一次全面檢驗,女排需要為此做好充分準備。
結語
中國女排想要革新,注定荊棘密布,但正如惠若琪所言:“沒有熱愛,一切皆難”,想要要奪取奧運冠軍需要時間和磨礪。
這支年輕的隊伍需要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不斷積累經驗,提升實力,相信中國女排能夠頂住壓力,勇往直前,實現自己的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