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合作 ?投稿爆料
微信:13551687898
——— 以上圖片為廣告———
今年南部“兩會”上,縣委立足南部實際和經濟發展大勢,鮮明提出以工業倍增、上爭外引、需求提振、城鄉融合、作風提能“五場大會戰”為突破口,全力打贏經濟發展“翻身仗”。踏著奮進的鼓點,春日的南部大地生機盎然,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強音。作為南充“加快建成省域經濟副中心、奮力譜寫現代化南充建設新篇章”的重要支撐極,南部錨定“建設先行區、爭創百強縣”目標,堅定堅決落實“三件大事”,打好打贏“五場大會戰”,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姿態,發起“工業強縣、產業興縣”攻勢。
為全景展現南部全力打贏經濟發展“翻身仗”的生動實踐,即日起,南部縣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系列報道《沖鋒 “五場大會戰”》,本期報道我們聚焦“建圈強鏈提質量、培育主體活存量、做強載體擴容量”的工業倍增“大會戰”,看傳統產業借“智改數轉”破繭重生,新興產業憑“強鏈補鏈”聚鏈成勢 ,低效用地靠“載體煥新”拓展空間,繪就“鏈群聯動聚勢能、存量增量雙迸發”的振興圖景。
01
聚鏈成勢 激活產業新引擎
近年來,南部結合工業基礎和市場前景,構建起以機械制造、電子信息、新型鋁材為主導,食品醫藥、低空經濟為重點的“3+2”現代產業體系。在產業建圈強鏈進程中,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轉型,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產業鏈縱向延伸;另一方面實施“招大引強”攻堅行動,每年新引進制造業項目超30個,持續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位于經開區瑞南產業園的浙南智造不銹鋼精密鑄造件生產項目,便是這一戰略的生動實踐——總投資1.8億元、占地40畝的項目,自2024年5月開工至今年2月竣工投產,僅用10個月便實現“從圖紙到量產”的跨越,成為產業招引的標桿項目。
在精密鑄造里,制殼工藝極為關鍵。今年,浙南智造新引入了6臺制殼機器人,憑借五軸聯動和智能噴砂系統,讓殼模厚度誤差不超0.1毫米,不僅突破航空級精密鑄件的技術壁壘,產能也大幅提升。
智能化帶來的不僅是精度提升,更實現了產能突破。單臺制殼機器人可24小時連續作業,效率相當于7名熟練工人,搭配4條中溫蠟生產線、200余臺精密數控車床及機械手臂自動化設備,整個車間從不銹鋼熔鑄、精密加工到組裝檢測,已實現70%以上工序自動化。這里生產的不銹鋼精密鑄件,廣泛運用于流體設備、汽車零部件以及五金配件。
四川浙南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蘇揚
今年有個很大提升就是我們在技改方面新增加購入了一千六百多萬的自動化機械手臂、制殼車間,在我們原來人工制殼的效率上增加了三倍,在原本的效益上面能夠提高四倍到五倍,降本增效,使企業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通過這次征地用地擴大生產規模之后,開年以來有很多新的客戶來我們這兒調研考察,和我們初步達成合作協議,希望在接下來產能擴產的同時,能夠完成更多訂單。
走進華洋銅業的全自動漆包線生產車間內,全自動拉絲機與涂裝線正開足馬力,直徑8毫米的銅桿經20道拉伸工序,化作僅0.02毫米細的銅絲,如銀線般穿梭在智能化設備車間。在電子信息產業園,華洋銅業漆包線生產項目是建圈強鏈的核心一環。這家占地300畝的企業,與仁博電子、佳和電子形成“漆包線——電子線圈 ——網絡連接器”的鏈式閉環。華洋銅業的高精度漆包線通過仁博電子、佳和電子的“鏈式加工”,最終以“南部造”連接器的身份進入國際供應鏈。
華洋銅業、仁博電子、佳和電子三家企業的廠房彼此相望,直線距離不足300米。就是這看似尋常的300米“產業微距離”,構建起了“原材料出門即進廠”的高效物流圈,讓“家門口的產業鏈協同”成為南部“建圈強鏈”的生動注腳。
四川華洋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侯斌
國外客戶都是很認可我們華洋銅業,整個第一季度大概是在400噸左右,400噸漆包線總產值是4000多萬元,我們最細的線可以做到0.02毫米,相當于人頭發絲的四分之一。我們涂漆最多可以涂二十四道在銅絲上面,附著二十四種不同絕緣層,我們現在市場前景很好,都已經可以看到明年的訂單了,我們生產一直都會飽和生產。
華洋銅業的投產運營為我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注入強鏈動能。這家專注于漆包線制造的企業,憑借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和優質產品,成為鏈條核心環節,使我縣電子信息產業從單一漆包線生產的“單點突破”,逐步邁向涵蓋材料、加工的“集群成勢”。
南部經開集團公司監事會主席 李勝勇
經開公司是服務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始終把園區載體建設和服務企業作為主責主業,全面致力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要素保障。公司圍繞健全工業”3+2”產業“建鏈強鏈機制”目標,共投入資金15億元拓展園區面積5.5平方公里,建成標準化廠房30余萬平方米及道路、綠化等配套設施,全力保障企業入駐。
02
騰籠換鳥 園區擴容開新局
在河東工業園,永盛禾黃糧食儲備加工項目創造了60多天基本完成建設的工業速度,其背后是食品醫藥產業鏈專班“一站式代辦”的全周期護航。
永盛禾黃糧食儲備加工項目負責人 李赟
從一月份入園到現在為止,距離我們全面生產還僅有一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經開區管委會的領導們對我們的幫助特別大,我們的進度推進得非常順利。現在我們企業已經進行到了收尾階段,在四月底五月初我們將全面投產。
這些“一對一”的定制化服務,讓企業可以心無旁騖推進建設。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菜籽油壓榨設備、精煉設備、烘干設備的生產線安裝。作為我縣食品醫藥產業鏈的新成員,該項目的投產不僅彌補我縣糧油深加工的短板,更開創了“低效土地高效利用、傳統產業提質升級”的載體升級新路徑。
永盛禾黃糧食儲備加工項目負責人 李赟
我們目前生產設備有榨油生產線和烘干設備,榨油生產線榨油的產量能夠達到每天30噸。
走進河西工業園,四川精研高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內,16條改性塑料生產線整齊排列,設備調試聲此起彼伏,這里即將奏響高性能改性塑料生產的序曲。這個占地93畝、總投資6億元的項目,從2025年1月破土動工到3月試生產,僅用60天時間,以令人驚嘆的“南部速度”,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新標桿。其背后,既是“騰籠換鳥”戰略的生動實踐,更離不開南部縣產業鏈服務專班“精準滴灌”式的跟蹤服務。
四川精研高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方兆元
我們第一次來南部就受到南部縣委縣政府包括工業干部的貼心服務,從前期的手續辦理到后續的招工用工、基礎建設、廠房建立等等,他們都有專人專班為我們提供貼心的服務,非常好。南部對工業重視、對我們企業家支持。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電力保障方面,因為我們企業是用電大戶,我們首期申請的是4000千瓦的變壓器,在我看來至少要三個月時間,我們給政府反饋了,專班給我們手續,安裝變壓器不到20天就幫我們完成了,讓我們實現加快投產。
南部經開集團公司監事會主席 李勝勇
公司組建服務專班,統籌水、電、氣、物業等要素保障部門,派出骨干成員加入“鏈長制”工作專班;參股供應鏈、數字化物流等混合所有制公司,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務,有效提升經開區承載力、競爭力、吸引力。
精研高塑是一家集塑膠高分子新材料、塑膠注塑、SM貼片、集成總裝,全產業鏈的高科技企業。產品廣泛應用于家電、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與中石油、中海油等國內行業巨頭及韓國LG公司等建立深度合作,保障原材料供應與品質;同時與小米、華為、格力等知名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市場版圖全面鋪開。
四川精研高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方兆元
我們作為制造業企業,我們看中最核心的是成本,我們核算過,在南部,不管是水、電、氣、房租、用工綜合成本比我們在廣東沿海要節約30% 。目前現有高分子新材料生產設備26條、SM貼片設備10條、集成總裝線4條、進口注塑機三十臺,全面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以上,納稅2000萬元以上。
當前,為破解“低效存量積壓多、優質增量難落地”的發展瓶頸,縣委、縣政府堅持“騰籠換鳥、提質增效”,高規格組建經開區綜合整治工作專班,聚焦“去存量、盤資源、優環境”集中攻堅,這不僅是破解園區亂象的“破局之戰”,更是推動土地、廠房等要素向優質項目集聚的“賦能工程”,旨在通過清理低效資產、規范園區秩序,為“3+2”現代產業體系擴容升級騰出發展新空間,從根本上重塑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底盤支撐。精研高塑的落地,也是我縣盤活低效資源、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通過“騰籠換鳥”,原本閑置的土地與廠房資源被激活,為高性能改性塑料這一高新技術產業騰出發展空間。
南部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 趙加勇
今年以來,開發區通過“騰籠換鳥”“保姆式” 服務、“以商招商,全民招商”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成功盤活了部分閑置資產,有效地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截至目前,開發區盤活閑置低效土地370畝、閑置廠房5萬余平方米,有效地推進了全縣“工業倍增”大會戰。
03
智改突圍 存量煥新再出發
同樣,在河西工業園,四川省川嘉泵業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改造正成為“老廠煥新”的典型。走進川嘉泵業智能化車間,兩臺全新的全自動立式加工中心正高速運轉,精準銑削著大馬力發動機冷卻泵的核心部件,這家深耕泵類制造20年的老牌企業,正通過“智能化改造 + 數字化研發”,從傳統機械加工向高端裝備制造華麗轉身。
四川省川嘉泵業常務副總經理 王志祥
這是我們最新引進的立式加工中心,我們這個加工中心的作用,就是把以前很多設備,同時要完成的工作,統一集中在這臺機器上來完成,你看我們現在正在做的這個零件,目前我們這個產量大概一個月要做500臺。原來我們這500臺,需要四個人用四臺設備,一天產量不會超過20臺。用新設備,我們一天就可以完成30至50臺,一個人可以同時操作幾臺設備,大大提高了我們加工效率,也保證了產品質量。
作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大馬力發動機冷卻泵供應商,川嘉泵業長期為重慶康明斯、廣西玉林柴油機等國內知名發動機企業配套,主導產品海水泵、潛污泵、淡水泵廣泛應用于工程機械、船舶制造等領域。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設備老化、產品線單一等問題逐漸凸顯。今年年初,機械制造產業鏈專班主動上門,為企業量身定制技改方案:利用技改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引入全自動加工中心,建設數字化生產線。更關鍵的是,依托技改擴能,企業成功開發出3種適應新能源工程機械的輕量化冷卻泵和2種耐高壓海水泵。
川嘉泵業的蛻變,正是我縣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的縮影。我縣建立“一企一策”技改服務機制,2024 年實施智能化改造項目12個,推動規上企業數字化診斷全覆蓋。從“制造”到“智造”,從“跟跑”到“領跑”,越來越多像川嘉泵業這樣的“老牌勁旅”,正通過技改創新在細分市場開疆拓土,成為產業升級的 “中流砥柱”。
四川省川嘉泵業常務副總經理 王志祥
把產業資本、科研與生產相結合,走生產科技資本與地方共同發展這條路。目前我們加強了各方面的投入,主要體現在設備更新、技術更新和人才引進,我們今年一季度完成的產值跟去年同期比增加了將近50%,我們目前市場上的訂單是很充裕的,現在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目前,全縣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等企業30余戶。去年以來,大力實施“扶幼育苗” “提質壯干”“產值倍增”梯度培育計劃,建立縣級領導和部門“鏈長制”聯系服務工業企業工作機制,為40余家企業制定了“一企一策”的培育方案。例如,成鋁新材料通過技改擴能,年產值突破1.8億元;容熠電子進行產業化升級,產值提升20%以上。
縣經信和科技局副局長 李釗
“內培”方面,正謀劃出臺《南部縣全力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圍繞主導產業培育新質生產力,鼓勵企業開展兼并重組和投資合作,培育生態主導型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同時,我們將繼續支持企業加大技改創新投入,力爭全年新升規企業15戶以上,推動10戶企業“智改數轉”、15 戶企業技改擴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奮力打贏工業經濟“翻身仗”。
從“建圈強鏈”到“主體培育”,從“智改數轉”到“載體升級”,南部正以“建圈強鏈提質量、培育主體活存量、做強載體擴容量” 破題產業突圍,讓傳統產業插上“智能翅膀”,新興產業串起“鏈式集群”,低效資源煥發“新動能”。截至目前,我縣新簽約可降解高分子新材料顆粒生產項目、清真牛羊肉食品深加工項目、農產品深加工生產項目、新材料塑料制品生產項目等4個,協議資金22.5億元,外出招商64次,企業來南36次,重點在談項目51個。
今年一季度,我縣持續深化“六個一”和“紅黑榜”項目推進機制,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攻堅成績單”:新簽約制造業項目11個,新開工、新投產制造業項目各4個,2戶工業企業成功升規入統,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預計分別同比增長20%、13.8%,工業經濟呈現強勁復蘇態勢。在助企紓困方面,我縣聚焦企業生產經營關鍵環節,通過實施基礎水價調降、增量配電試點、工業直供氣等專項政策,每年可為縣內工業企業直接降低水電氣成本1500余萬元,以“真金白銀”的政策紅利為企業減負賦能,為“工業倍增”大會戰注入強勁動能。
來源:云上南部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本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于網友評論,僅代表評論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證實或贊成其描述。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平臺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推薦關注以下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