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剽竊中國文化的“慣犯”韓國又整了一泡大的:一個韓國人在美國申請餃子外觀專利,竟然還獲批了!據悉該專利于 2023 年 2 月 24 日提交申請,在 2025 年 4 月 8 日正式下證,有效期長達 15 年。
所謂“韓國餃子”的外形與中國餃子高度相似,從專利獲批的情況來看,一旦這個專利生效,未來美國的中餐館要是售賣成品餃子,或者中國食品企業在美國售賣速凍餃子,都可能面臨侵權風險,韓國專利人有權提起索賠訴訟。
這可不是小事,餃子作為中國傳統美食,在海外中餐館里是常見菜品,許多中國食品企業也在積極拓展美國市場,銷售速凍餃子等產品。這個專利要是真的嚴格執行,無疑會給中餐館和中國食品企業帶來巨大沖擊。
真的對韓國人鍥而不舍的剽竊中國文化感到無語了……此前,泡菜、參雞湯等美食就曾被韓國 “搶注”。而近兩年,糖葫蘆、麻辣燙等中國食物在韓國流行,也被韓國人稱為是他們的特色美食。
事實上韓國這種系統性的對華文化挪用行為已深入到很多方面。韓國甚至存在專門負責對華文化剽竊的組織,“VANK(韓國網絡外交使節團)” 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VANK 于 1999 年 1 月 1 日成立,由當時在韓國西京大學上學的樸起臺發起。聲稱是 “不滿外國人扭曲韓國形象” ,想要讓全世界網民 “正確了解韓國”。但實際上,常通過歪曲事實、文化剽竊等行為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要加入 VANK,需先繳納 2 萬韓元會費,且 1 個月內完成搜集韓國宣傳資料、向外國網友發送郵件、找出關于韓國描述的 “錯誤” 并向外國教科書出版社遞交 “友誼書信” 等 14 項 “規定動作”。該組織收入來源多樣,包括舉辦活動、接受捐款、售賣紀念品等。韓國政府、公立機構,如韓國學中央研究院等曾對其進行資金援助,韓國最大互聯網公司 “NAVER” 也承擔其網上社交媒體和網站運營,并給予大額捐款。
VANK 針對眾多中國文化發起剽竊行動。2020 年末,其與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徐坰德聯手,要求中國百度百科刪除 “韓國泡菜源于中國” 的表述,還在請愿網站發文稱 “中國竊取韓國文化” 并發起簽名活動。
此外,VANK 曾攻擊中國的 “東北工程”,還發起過 “重新找回間島” 運動(“間島” 是日本帝國主義制造的非法概念,旨在侵略中國領土),主張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術起源于朝鮮 。它宣稱中方歪曲韓國古代國家高句麗和渤海國的歷史歸屬、歪曲韓服起源、歪曲韓國童謠民謠的所屬等。
在國際上,VANK 通過向外國機構或媒體大量發送郵件等方式,迫使部分機構修改涉及韓國歷史和地理稱謂的內容。例如 2005 年,VANK 迫使谷歌地球使用 “東海”(韓國稱日本海為東海)取代 “日本海”;2014 年推動美國弗吉尼亞州議會通過決議,要求州內公立學校教科書同時標記 “日本海” 和 “東海”。
近些年,國外把中國春節翻譯成“Lunar(月亮) year”(實際上中國春節并非僅參考月亮運行的陰歷,而是同時參考日月運行的陰陽合歷)也是韓國人在背后大力助推。
在韓國國內,VANK 的主張雖有爭議,但因其名號具有迷惑性,容易誤導韓國年輕人,煽動民族情緒。
雖然近些年,我們的民間人士也在國內和國際上持續與韓國這種不當行為作斗爭,但人家是有組織有預謀的,我們如果不從官方從組織上予以應對,僅靠民間自發的維護是相當被動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