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西安市臨潼區臨潼小學組織學生走進臨潼博物館,近距離欣賞首批出土的秦兵馬俑實物、體驗文物修復技藝、制作非遺拓片,在青銅與陶土的交響中,感受腳下土地躍動的歷史脈搏。
師生們一踏入博物館,便被館內豐富的文物藏品所吸引,方寸之間,一覽千年。
臨潼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志博物館,成立于1985年,收藏了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文物1.7萬余件(套)。其中,1974年最早發現的一批秦兵馬俑等藏品被列為國寶級文物。
“大家現在看到的兵馬俑就是1974年出土的1號兵馬俑‘先鋒戰士’和罕見的‘鎧甲車左俑’,也是我們的鎮館之寶。”在臨潼博物館秦代文物鑒賞中心,講解員從精美絕倫的青銅器到形態各異的秦俑,帶領師生“穿越”時空,領略臨潼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在博物館中我看到了鎏金翼虎、銅鈹……每一件文物都承載了古文明的輝煌。”學生王子赫一邊聽著講解員的講解,一邊認真地做著筆記,“課本上說兵馬俑千人千面,原來連戰馬的細節都這么生動,非常佩服老祖先的工匠精神。”
在秦代文物鑒賞中心二樓,50余名學生戴上白手套,在專家指導下認識秦磚漢瓦、體驗陶俑修復。
在非遺拓印環節,學生梁晨琪將宣紙覆在夔龍紋瓦拓片上,用蘸墨拓包輕輕捶打。全部體驗環節完成之后,她獲得了一份極具紀念意義的禮品——“秦代文物鑒賞證書”。
“博物館承載著歷史、凝結著記憶。這次博物館研學之旅讓學生們懂得了歷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過去,而是可觸摸、可感知的時光記憶。”臨潼小學大隊輔導員王馥介紹,今后學校將組織更多的研學活動,讓學生們走出校園、走進社會,了解家鄉文化、宣傳家鄉文化,努力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陜西欄目組編輯:李亞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