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唐朝事情,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每天都要調服一盅赤箭粉,而這赤箭粉中的“赤箭”,其實就是中藥里的天麻,天麻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名貴藥材,也是用以養生的佳品,在過去,一般只有貴族才用得起,不過,現如今有了人工種植,所以它也成為了很多普通人的常用調養佳品。
天麻原名為“赤箭”,在《本草綱目》中稱為“定風草”,后來經人們的口頭相傳,便認為它是“天賜的神物”,于是就命名為“天麻”。天麻其實是一種比較神奇的植物,它沒有根,葉子也沒有胚乳,屬于多年生寄生草本,而它既不不吸收土里的養分,也不進行光合作用,究竟是如何生長的呢?其實,主要就是依靠寄生。
中醫里的寄生藥材還有很多,比如桑寄生、菟絲子等,這種寄生類植物都擅長吸收天地間的靈氣,因此也就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在眾多醫家眼中,也算是一種難得的良藥。天麻藥性甘、平,主入肝經,而關于天麻的功效,也大致可以用6個字來概括:息風、止痙、平肝。
很多人可能對這6個字并不理解,在這里也給大家簡單說明一下。由于體內的肝風內動,會將氣血、病邪等“吹到”頭面,如此一來便會引起頭暈目眩等癥狀出現,在臨床上,肝風太猛,氣血上行太過,就是“中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天麻則可以將肝經上的“風”停下來,這就是息風;
“痙”屬于古代的一種病名,指的是脖子僵硬、角弓反張等癥狀,這種癥狀其實就是我們常見的“中風”病癥,止痙的意思,就是可以對這些癥狀進行緩解;“平肝”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能讓肝內的氣血平定下來。不過,這種“天賜神藥”在臨床上究竟是如何具體運用的呢?這2點,大家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1.調理高血壓
在中醫里有著一個非常有名的藥方,名為天麻鉤藤飲,此方有著平肝熄風、補益肝腎之效,常用來緩解肝風上擾證,在現代臨床上,也可以用本方劑緩解高血壓,同樣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因為天麻鉤藤飲中含有天麻這味中藥材,將天麻配以鉤藤,可以將肝風平息掉,肝內的氣血下降,血壓自然也會降下去。
不過,很多人會將天麻當做降壓藥來使用,其實這種方式是不對的,天麻能降血壓的關鍵就是“息肝風”,它只是在降肝內氣血的同時,緩解了血壓的運行,并不能直接作用在血壓上,所以,對此,大家還是需要謹慎對待。
2.緩解暈眩
在《黃帝內經》里有這樣一句話,即“諸風掉眩,皆屬于肝”,也就是說,幾乎所有因風邪而起的頭暈病癥,都與我們的肝臟有著緊密聯系。而天麻之所以可以治療眩暈病癥,這往往還與其功效息息相關,天麻具有平息肝風、平抑肝陽的效果,同時主入肝經,是治療暈眩、頭痛的要藥,而且,無論是虛證還是實證,都可以將天麻進行不同的配伍加以應用。
醫家們利用天麻這一特性所創立的藥方也不在少數,而其中最經典的藥方還是天麻鉤藤飲,用于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暈眩;還有半夏白術天麻湯,將天麻和半夏、白術配伍,以緩解風痰上擾引起的眩暈。
不過,現如今市面上所售賣的天麻可謂良莠不齊,很多號稱是“天麻”,但其實是用其他的植物根莖所代替的,而且,天麻還有季節之分,有“春麻”和“冬麻”,冬麻的品質要稍高一些,因此,大家在購買時,一定要注意辨別,盡量到正規的場所購買。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