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銑(1897—1960),字振淵、震淵,蘇州人,以工筆花鳥畫著稱,書法有惲南田韻味。蔡銑師從汪云奇、李醉石、陳靖生等名家,其花鳥畫受惲壽平沒骨法影響,線條挺秀,設色妍艷。作品藏于南京博物院。
以花卉、禽鳥為主題,可能包含牡丹、山桃等惲壽平經典題材,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物象間的呼應關系。
蔡銑在仿作中融入個人風格,如雙鉤竹菊的繁而不亂、填金仕女的勻適精麗。
直接以色彩點染花瓣,省去墨線勾勒,如惲壽平“粉筆帶脂”的技法,使花卉顯得嬌艷欲滴。
線條細膩,落筆工整,如猴、松鼠等題材的刻畫,被時人稱為“蔡猢猻”“蔡松鼠”。行楷書有惲南田韻味,與畫面相得益彰。
惲壽平(1633—1690)開創了沒骨花卉畫法,以“色染水暈”著稱。蔡銑的仿作在技法上延續了惲壽平的精髓,如沒骨點染、色彩明麗淡雅。
惲壽平的畫作注重“以形寫神”,蔡銑的仿作亦通過細膩的筆觸傳達出花卉的生機與禽鳥的靈動。
蔡銑在仿作中融入了自身的工筆技巧,如《牡丹》圖中以惲壽平筆意寫出高雅富貴之態,卻無絲毫媚態。
其畫猴、松鼠的獨到之筆,亦在仿作中有所體現,展現了畫家對自然物象的敏銳觀察。
蔡銑作為民國年間蘇滬地區頗具影響力的畫家,其仿惲壽平花鳥作品在技法與意境上均達到較高水平,對后世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該作品現藏于南京博物院,成為研究惲壽平沒骨花鳥畫法及蔡銑藝術風格的重要資料。
蔡銑的《仿惲壽平花鳥》不僅是對惲壽平沒骨技法的傳承,更融入了畫家個人的工筆特色與書法韻味。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明麗的色彩,展現了花卉的嬌艷與禽鳥的靈動,體現了畫家對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與獨特表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