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一則通告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通告顯示,因羅某某等 75 人提交的畢業論文文字重復率超過 50%,被認定為不合格,取消其 2025 年上半年成人學士學位申請資格。
據了解,該通告于 4 月 10 日發布。根據《江西師范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設計) 不合格及作假行為處理辦法》,若學位論文存在購買、代寫、剽竊或偽造數據等作假情形,將取消學位申請資格;已獲學位者,學校將依法撤銷學位并注銷證書。按照《江西師范大學本科畢業論文 (設計) 管理辦法》【校發〔2024〕141 號】規定,重復率超 50% 即被認定有作假嫌疑,需啟動作假認定程序,確定有作假行為按相關規定處理,無作假行為則作檢測不合格取消答辯資格處理。此次被取消資格的 75 名學生,正是因為論文相似度檢測未通過。
此次取消這 75 人成人學士學位申請資格,原因就是論文查重率不合格。學院論文查重流程分為兩步,先用知網檢測重復率,再用學校內部網查重。令人咋舌的是,在此次查重中,竟有學生論文與數據庫中的文章幾乎一模一樣,“復制粘貼” 痕跡明顯。
然而通告中 “如果符合延期申請資格的,允許其在 2025 年下半年重新提交申請” 這一內容引發了爭議。
近年來,從明星翟天臨鬧出 “不知知網為何物” 的笑話,將學術造假的丑態暴露在大眾視野,掀起輿論狂風巨浪,到如今江西師大 75 人因論文重復率超高被取消學位申請資格,這樁樁件件,無一不在狠狠刺痛學術誠信那看似堅固卻已屢遭沖擊的底線。
作為公眾人物,其學術造假行為帶來的惡劣影響呈幾何倍數擴散,嚴重損害了學術的權威性與神圣感,讓無數潛心學術的人寒心,也讓社會大眾對學術成果的可信度產生懷疑。而江西師大這 75 人的情況同樣不容小覷,如此大規模因論文重復率問題被取消學位申請資格,反映出學術不端行為或許在部分群體中已不是個例,而是潛藏著的一股不良風氣。
對于學術不端行為,這樣的處理是否過于寬容?這是否會讓學術規范和誠信意識在部分學生心中大打折扣?
從表面看,允許符合延期申請資格的學生在下半年重新提交申請,似乎給了這些有學術不端行為的學生 “第二次機會”,容易讓人產生處理寬容的感覺。在一些人眼中,學術不端嚴重違背學術精神,直接取消學位申請資格且不再給予機會,才更能彰顯對學術不端 “零容忍” 的態度。
但換個角度思考,成人教育學生情況較為特殊,部分學生可能因工作繁忙、對學術規范認知不足等原因犯錯,并非主觀惡意。給予延期申請機會,是學校希望通過教育引導,幫助他們認識錯誤、改正問題,這體現了教育的育人本質,而非簡單的懲罰。這并非是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縱容,而是在維護學術尊嚴的同時,給予學生彌補過錯的可能,更有利于長遠地培養學生的學術誠信意識。
至于是否會讓學術規范和誠信意識在部分學生心中大打折扣,關鍵在于學校后續的教育舉措。如果學校僅僅是給予延期機會,而不加強學術規范教育、不進行深刻的思想引導,那確實可能讓部分學生覺得有機可乘,從而輕視學術誠信。
但要是學校以此為契機,開展一系列學術誠信教育活動,如學術規范講座、案例分析研討等,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學術不端的危害以及學術誠信的重要性,那么這次事件反而可能成為學生樹立正確學術觀念的轉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