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銀平
編輯 |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近幾年中原信托高層人事變動頻繁。2022年4月原董事長趙衛華因違規收受禮金、20箱茅臺被查;同年7月,具有多年工行背景的曹衛東接替了董事長一職;在原總經理崔澤軍于2023年末辭職后,2024年初從內部提拔了老將趙陽為總經理,同時新任2名副總經理。
如今高管團隊再迎重要調整,4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免去李信鳳(女)中原信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會計師職務。李信鳳已在該崗位任職15年。
股權方面也幾經變更,原第三大股東河南省豫糧糧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豫糧集團”)與光大興隴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光大信托”)的合同糾紛案件持續了四年多,豫糧集團遲遲未向光大信托支付股權回購款,導致其持有的中原信托股權被拍賣,三次流拍之后于2023年7月抵押給光大信托。
中原信托2024年營收、凈利雙雙增長,反映出其在業務轉型方面收到了積極成果,其中房地產信托資產持續壓降,6年壓降近380億元,占比由2017年末的34.3%降至2023年末的7.33%。不過目前中原信托與地產公司仍有大量司法糾紛尚未完結,歷史遺留風險如何解決?是否會對公司盈利產生影響?
1
董監高變動頻繁
此次被免職的李信鳳58歲,有32年的金融從業經歷,歷任中原信托金融部、財務部經理、總經理助理、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2010年7月以來,李信鳳在副總經理(副總裁)及總會計師職位任期已經近15年。
通知中并未說明李信鳳被免職的原因。
近幾年中原信托高層變動不斷。
2022年4月,中原信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趙衛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河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2015年至2022年,趙衛華先后收受禮金、消費卡共計45萬元和高檔白酒20箱;多次接受私營企業主安排的宴請;與家人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安排,赴國外旅游。趙衛華還存在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從公開資料來看,趙衛華曾在建設銀行、中信銀行任職多年;2014年12月任中原銀行行長助理,后陸續成為黨委委員、副行長;2020年6月任中原信托黨委書記、董事長,距離其落馬時間不足2年。
從通報的違法違規時間來看,發生在中原銀行及中原信托任職期間,董事長在任職期間發生嚴重違紀行為,說明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和風險隱患。
圖源:罐頭圖庫
趙衛華被查之后,具有多年工行背景的曹衛東接替了董事長一職。2022年9月、2023年2月,曹衛東的董事、董事長資格相繼獲得監管核準。
2023年12月,60歲的崔澤軍因到齡退休辭去職工董事兼職位董事、總經理職務。
2024年1月,中原信托從內部提拔了趙陽為總經理,同時任魏磊和李雨絲為副總經理。趙陽有30年左右的金融從業經驗,是中信信托“老將”,此前擔任副總經理一職8年。
除了以上三人的任職情況,在2023年年報中,中原信托還披露了其他多名董監高的人員變動情況,涉及副總經理、監事會主席、職工監事、董事等職位。
董監高頻繁變動,說明公司在治理結構方面可能存在問題,也可能會影響業務發展方向、公司戰略調整。
2024年5月,中原信托負責人李佳明還因“違規向信托投資人出具兜底承諾”,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河南監管局警告。
2
股權關系動蕩,
光大信托因“要債”被動成為第三大股東
中原信托成立于1985年,前身為“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信托投資公司”,后經改制重組,于2002年重新登記并更名為“中原信托投資有限公司”,2007年更名為“中原信托有限公司”。
近年來,中原信托的股權幾經變更。
2018年年初,中原信托擬采取增資擴股的方式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應對新的監管政策調整及激烈的資管市場競爭,擬增加注冊資本26.1億元,由36.5億元增至62.6億元。
2019年1月,河南盛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盛潤集團”)退出中原信托四大股東之列,將持有的12.54%股權全部轉讓給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河南投資集團”),后者持股比例由48.42%升至58.97%。
另外兩家股東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原高速”)、豫糧集團持股比例不變,分別為31.91%、9.12%。
這一變動被業界理解為中原信托混改前的股份收攏。不過,如今注冊資本停留在46.81億元,距離當初62.6億元目標尚有一定差距。
2022年5月-9月,中原信托原第三大股東豫糧集團持有的9.12%股權四次被搬上阿里拍賣平臺,報價由6.17億元降至5.99億元,其中一次被撤回,另外三次均以流拍告終。
來源:阿里拍賣平臺
此次股權拍賣之前,2023年3月,二股東中原高速曾發公告宣布,放棄此次股權優先購買權且不參與競拍。即使競拍獲得該筆股權,中原高速仍為中原信托的第二大股東,中原信托的控制權不變,在資本管控方面對中原高速無實質性變化。
豫糧集團拍賣這筆股權,主要與光大信托的合同糾紛有關。
事情要追溯到2019年5月,豫糧集團向光大信托轉讓其持有的河南鄧州農商行6000萬股股份對應的收益權,約定豫糧集團按照回購期限以回購價款為對價,向光大信托支付回購上述收益權,豫糧集團全資控股股東河南省國有資產控股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河南國控”)承擔連帶責任。
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光大信托向豫糧集團分九期支付了股權轉讓價款,合計3.954億元,但豫糧集團未能按照約定時間履行回購本金、回購溢價款的義務,于是光大信托將豫糧集團及河南國控告上法庭。
2020年12月,經蘭州中院判決,豫糧集團向光大信托支付回購本金3.954億元,違約金2316.67元,河南國控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來源:天眼查
不過由于豫糧集團遲遲未執行判決,才導致其持有的中原信托股份被拍賣。
根據中原信托2023年年報公布的信息,2023年2月,其收到甘肅省蘭州中院裁定書,將豫糧集團持有的中原信托股權抵債給光大信托。2023年7月,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該筆股權已變更至光大信托名下。截至報告日,光大信托未履行股東資格監管核準程序。
被動成為中原信托第三大股東之后,接下來光大信托是選擇持有還是轉出?
圖源:罐頭圖庫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余豐慧表示,光大信托如何對待這筆股權或取決于多種因素,如戰略規劃、資金狀況、監管環境及市場條件等。如果光大信托認為持有中原信托股權能夠帶來長期價值,并且符合其戰略目標,那么它可能會選擇持有。反之,如果這部分股權被視為非核心資產或者存在其他更優的投資機會,光大信托可能會考慮將其出售。最終決定還需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量。
2023年12月,中原信托經股東會審議通過,并由監管核準,注冊資本由40億元增至46.81億元。不過在此之前兩個月,第二大股東中原高速公告稱,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及自身實際,擬放棄此次增資擴股。結合此前放棄對豫糧集團持有股權的優先購買權,可見近年來中原高速無意增持中原信托。
增資擴股完成之后,河南投資集團持股比例由58.97%升至64.93%,中原高速持股比例由31.91%降至27.27%,光大信托持股比例由9.12%降至7.8%。
3
營收、凈利雙增,
房地產信托資產6年壓降近380億元
根據中原信托披露的2024年業績預告,實現營業收入8.82億元,同比增長11.6%;凈利潤1.45億元,同比增長3.49%,該營利數據在信托行業處在中下水平。從總的業績來看,營收、凈利雙增,在信托行業取得了一個不錯的成績。
中原信托2024年財報尚未公布,根據2023年財報數據,截至報告期末,中原信托信托資產總計3972.28億元,同比下降5.41%;信托收入185.6億元,同比下降5.95%;信托凈利潤166.04億元,同比下降3.97%。整體來看,信托業務處于收縮態勢,在全行業中處在中上水平,根據Wind數據,2023年末中原信托的信托規模、營收、利潤在59家信托公司中分別排在21名、16名、14名。
從各項業務收入來看,2023年利息凈收入仍為負值,只不過虧損有所減少,由虧損4893.01萬元變成虧損548.63萬元;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收益分別同比下降25.17%、44.97%;公允價值變動好轉,由-2.83億元變為2515.32萬元。
業務占比最高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投資收益均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說明中原信托各項業務發展不平衡,主營業務發展面臨一定挑戰。
從資產行業分布來看,實業資產1428.26億元,占比最高,為35.96%。
近年來房地產信托資產及占比顯著下降。截至2017年末,中原信托房地產信托資產670.68億元,占全部信托資產的34.3%,此后一路下降,截至2023年末信托資產降至291.11億元,占比7.33%。6年時間信托資產金額壓降379.57億元,占比下降26.97個百分點。
來源:中原信托財報
但從裁判文書來看,中原信托與多家房地產公司有大量司法糾紛,包括上海億豐企業集團、海南萬寧華凱置業、河南盛潤置業集團、重慶兆盈實業集團、河南大京江房地產發展、河南錦恩置業等,執行標的少則數千萬元,多則上億元,涉案地區前三名分別為河南、天津、廣東。
這些房地產公司基本都出現嚴重的財務問題,存在破產、失信、被執行等情況,即便贏了官司,中原信托也可能面臨討不回債的情形。
中原信托在財報中指出了經營發展的不利條件,其中提到,信托行業面臨嚴監管的政策,融資類業務管控嚴格,信托公司的盈利能力短期內面臨較大壓力;房地產行業未有明顯好轉,銷售恢復難達預期,隨著化債一攬子政策落實,城投信用階段性恢復,但后市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信托公司面臨風險管控壓力。
余豐慧認為,近兩年信托業整體發展情況表明,行業正處于轉型深化階段,信托公司的經營業績面臨一定的壓力。盡管如此,信托業的資產規模有所回升,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房地產行業的下行確實對信托公司帶來了挑戰,尤其是那些持有較高比例房地產信托資產的公司。根據數據,多數信托公司已經將房地產信托資產規模降至較低水平,這有助于降低房地產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信托公司化解存量地產信托風險的方法包括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強化項目管理、密切監控信用風險以及積極參與“保交樓”等措施來維護社會穩定。
圖源:罐頭圖庫
除了房地產,中原信托還因踩雷其他項目而陷入輿論漩渦。
2024年8月,網傳一封《致建業集團的一封信》將建業集團及中原信托推上風口浪尖。在這封信當中,建業集團員工表示,2020年以來,建業集團以員工福利為由,通過中原信托的融資通道陸續發行了多期信托,共計18期,融資規模約13億元。2022年到期的委托人一次性獲得20%兌付,剩余80%兌付無望,而2023年到期的債權人本金和利息均不予兌付。
該事件中,中原信托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逾期產品如何解決,目前尚未得知。
2025年1月,中原信托的一款信托借款案件有了新進展,經河南高院二審判決,借款人深圳市天富錦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天富錦”)償還中原信托本金10.97億元、利息1.805億元以及相應的罰息、復利、違約金3.693億元,合計超16億元。
事件要追溯到2018年12月,中原信托向天富錦發放流動資金貸款11億元,用于天富錦償還金融機構負債及采購貨品,貸款總期限36個月,貸款年利率9%。
即便該筆貸款設置了多重擔保機制,但由于擔保方均為天富錦關聯公司及關聯人,天富錦申請破產之后,擔保機制形同虛設,16億元最終能要回來多少還很難說。
上述兩起事件都暴露出中原信托在風控上的缺失。
近幾年,中原信托業務轉型進入快車道,聚焦主責主業,回歸信托本源,除了房地產信托持續壓降之外,還設定了業務結構轉型升級、固有資產配置優化等目標。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也反映了轉型有了一定成果。
未來中原信托高管團隊能否穩定下來,能否解決好歷史遺留風險?信托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評論區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